為什麼有人把“私域流量”變成了“死域”?

為什麼有人把“私域流量”變成了“死域”?

“私域流量”這個概念火起來後,很多公司企業都開始著手搭建自身的私域流量池。但是由於我們被以前的經驗習慣所束縛,做著做著又開始了粗放的收割模式。

為什麼有人把“私域流量”變成了“死域”?

有人開始追問,什麼是私域流量,為什麼我的“私域”就變成了“死域”呢?也有人說,這點人怎麼夠呢?我要做的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大生意。其實在這個時候就說明,他還沒有真正的理解到“私域”的玩法。

為什麼有人把“私域流量”變成了“死域”?

我們說私域流量池就像是你的自留地,種什麼你說了算。但不是說你隨便找一群人“圈”起來就能形成一個私域流量池了,也不是說你“圈”起來的用戶就是你自己的,對你言聽計從。有這種觀點,顯然是隻有對“量”的理解。你觸達用戶了嗎?並沒有。這裡邊缺少了一個“從流量到用戶”的思維。

為什麼有人把“私域流量”變成了“死域”?

“迴歸對用戶的理解”上去,你要問你的用戶在哪裡?你把什麼樣的人拉到了私域流量池中。按照重要程度排列,依次是核心用戶、重複購買用戶、首次購買用戶、有需求用戶、有類似需求用戶、市場用戶。

為什麼有人把“私域流量”變成了“死域”?

瞭解用戶,關注他們在做什麼。在初期的到如後就開始給用戶加上屬於他們的標籤:重度用戶、購買用戶、線下用戶、關注用戶。

為什麼有人把“私域流量”變成了“死域”?

為什麼有人把“私域流量”變成了“死域”?

個人IP的打造也非常重要。吳曉波在講到B站這個案例的時候說,B站的會員100道題目把很多人擋在了牆外,這才是“圈”,它是有門檻的。而個人IP就是在完善品牌的形象,形成獨立圈層。

為什麼有人把“私域流量”變成了“死域”?

打造IP,就會有內容的輸出,不管是文字、短視頻還是海報,都要注意發送的頻率,還要保證質量。給用戶種草,形成信任的關係,提高老用戶的復購率;提高老用戶的客單價;產生裂變,讓老用戶給新用戶種草。

為什麼有人把“私域流量”變成了“死域”?

有人把個人IP做成了線上的客服。那他註定難以完成私域電商的終極目的——促成產品成交。圈層是有著巨大潛力的,你要讓用戶感受到真實的溫度。但如果你只是一個好的服務者,就不具備這樣的影響力。

為什麼有人把“私域流量”變成了“死域”?

有人把內容的輸出看成編編故事,發發段子。我們甚至在現在還能看到“喜提豪車”“與某國領導人親切會面”的故事。要麼就是大推特退各種營銷活動,沒有觸及就開始營銷。

為什麼有人把“私域流量”變成了“死域”?

但現在的用戶,尤其是年輕人,他們本來就是互聯網的原住民,深諳各種套路,這並不足以打動他們。

為什麼有人把“私域流量”變成了“死域”?

私域流量不是割韭菜,想要割韭菜的那些都成了“死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