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道“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川蜀的诱惑力当真如此大?

古语有训:少不入川,老不出蜀

可见自古以来四川都是出了名的温柔乡!

人言温柔乡是英雄冢,所以这少年人啊应该志在四方,千万不要去川蜀之地,被那好山好水帅哥美人迷了眼!

等你在外边一番打拼,了了英雄志,不是少年郎;再回到这天府之国,车马很慢好吃好喝,在平淡安逸的生活里安享晚年,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无论你是青葱年少,还是白发暮年,四川总有理由把你留下来。


都道“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川蜀的诱惑力当真如此大?


鸳鸯火锅

鸳鸯火锅,是以传统毛肚火锅的红汤卤和宴席菊花火锅的清汤卤,两者合并改制而成的四川创新火锅。此品原名“双味火锅”,为1983年重庆队参加全国第一届烹饪大赛的参赛菜品,由阎文俊取名设计、特级厨师陈志刚制作。这种火锅用铜片隔成两半,造成一个太极图形,一边放清汤卤,一边放红汤卤。


都道“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川蜀的诱惑力当真如此大?


担担面

担担面是著名的成都小吃。用面粉擀制成面条,煮熟,舀上炒制的猪肉末而成。成菜面条细薄,卤汁酥香,咸鲜微辣,香气扑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广为流传,常作为筵席点心。担担面中最有名的又要数陈包包担担面了,它是自贡市一位名叫陈包包的小贩始创于1841年。因最初是挑着担子沿街叫卖而得名。


都道“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川蜀的诱惑力当真如此大?


龙抄手

创始于本世纪40年代,当时春熙路“浓花茶社”的张光武等几位伙计商量合资开一个抄手店,取店名时就谐“浓”字音,也取“龙凤呈祥”之意,定名为“龙抄手”。龙抄手的主要特色是:皮薄、馅嫩、汤鲜。抄手皮用的是特级面粉加少许配料,细搓慢揉,擀制成“薄如纸、细如绸”的半透明状。


都道“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川蜀的诱惑力当真如此大?


麻辣兔头

成都人管它叫“兔儿脑壳”,对于生活于此的人来说,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呼朋唤友来到摊子上,喊几斤“兔儿脑壳”,最是爽快;再叫上几扎啤酒,伴着夜色中烟火的气息,啖肉吮汁,大口喝酒,那感觉真是再惬意不过了。

成都人吃兔头好比江浙人吃蟹,没个从小培养的技巧是做不到本地人那么熟练的吃法的。吃兔头的老手会一点点吃干净头骨上包裹的兔肉,再掏净颅腔内的舌头和脑花眼睛,最后吸干净上面的调料汁液,再来一个。


都道“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川蜀的诱惑力当真如此大?


冒菜

有人说,火锅是一群人的狂欢冒菜才是一个人的独享;而我却认为,火锅是一群人的冒菜,冒菜才是一个人的火锅。

冒菜的底汤,和火锅差不多,吃起来的味道也和火锅差不多,说它是“一个人的火锅”那也不无不可。比火锅更好的是在于它可以打包,可以喝汤,还可以傲娇地一个人占领一个位置慢慢吃。无论荤素,一冒方休。


都道“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川蜀的诱惑力当真如此大?


钵钵鸡

“钵钵”其实就是瓦罐,钵外面是画着红黄相间的瓷质龙纹,钵内盛放配以麻辣为主的佐料,菜品在特珠殊加工后用钵钵鸡签串制,晾冷浸于各种口味的佐料中,除味道悠长外更添情趣盎然。一定记得把竹签抽了泡在那个红油汤里,才够味。


都道“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川蜀的诱惑力当真如此大?


对于一个纯吃货来说,只要心中有美食,哪里都是圣地。知乎有人曾说过:在成都和重庆,别问哪家餐馆好吃,基本上,街边随意一家餐馆的味道,都能让外地吃货过瘾!

看来老话也不无道理啊!少不入川,毕竟早早就品尝过如此诱人的美食,又如何能够离开那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