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佳:私域流量-社群新零售下的實體門店社交化流量增長(認知篇

在我前幾天的文章中,我們從佈局上,實操上都對私域流量,社群,社群新零售等做了簡單的講解。

但是有幾個實體老闆私下跟我交流,我發現他們對於一些概念還是比較混淆。因為受傳統營銷思維的影響,很多老闆容易把私域流量當作營銷工具,或者出現把社群等同於私域流量的錯誤認知。

我一直認為沒有正確的認知就不會有正確的行為,如果不能從本質上弄清社群,私域流量的意義和關係。在今後的實戰中難免出現“穿新鞋走老路”現象。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真實發生在身邊的例子。昆明大商匯建材市場的陳總是一家全國知名衛浴品牌在雲南的總代理,企業經營20年時間了,目前每年銷售額4000萬左右。

2018年初受到整體市場環境以及消費場景變化的影響,公司的直營店客流幾乎下滑一半,銷售業績也從當初的每個月100萬左右下滑到如今每個月40萬左右。

要知道,對於這個700多平米的直營店,每年光是房租就要160多萬,水電費每個月接近1萬,8個員工每月開支5萬以上。40萬左右的營業額刨去各項成本幾乎只能保本甚至還輕微虧損。

要不是有地州上70多家分銷商進貨,公司早就垮了。雖然公司整體都是盈利的。但是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因為公司是整個雲南省的總代理。地州經銷商都必須往這裡進貨,平時因為進貨價高,對地州經銷商的扶持又不給力,甚至還出現過總部偷偷搶地州客戶訂單的情況。地州經銷商本身就有看法,很多時候敢怒不敢言。

經銷商和總代之間並不是隸屬關係,除了進貨,地州經銷商是有絕對獨立權的。總代的直營店如果在經營業績和團隊管理上做出榜樣,那麼今後對地州經銷商的管理就會越來越難

孔佳:私域流量-社群新零售下的實體門店社交化流量增長(認知篇

尤其地州幾個做得比較好的經銷商,隨著總代直營店業績的下滑,他們每月的銷售業績比公司直營店還高。這下他們於公於私都會對總代形成很大的輿論壓力和威脅。

畢竟,大部分品牌已經開始走扁平化管理模式。逐漸取消一些省級總代,直接設立辦事處。如果陳總不能把自己的直營店做起來,廠家也會找到取締他的理由。

因為這幾件事,陳總急得焦頭爛額。開始到處學習,請營銷團隊,員工薪酬,管理制度也大幅調整。終於他覺得找到了解決方案...

找到了一個圈內比較有名的互聯網營銷團隊,經過那些老師的講解,陳總感覺眼前一亮。因為對方為他在公司微信公眾號裡嵌入了分銷機制,鎖客機制。

同時還經過4天的實操示範了一下微信群營銷的流程,當然畢竟是專業團隊,結果還不錯,4天時間通過微信群爆破完成了22萬銷售額。

要知道門店業績下滑後,22萬業績換做平時得半夜月才能完成。公司高層和門店銷售都覺得很神奇,興致沖沖的覺得希望來了。

但是營銷團隊走後不到半個月,公司公眾號沒人運營,微信爆破也沒人能再現當初的效果。13萬的費用又感覺白花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就是我開頭說的“穿新鞋走老路”造成的,雖然花錢購買了新的分銷系統,社群運營工具等。但是問題在於整個公司從高層到普通員工沒有一個人真正具有互聯網思維。

因為正當他們開始學習這些新東西的時候,市場又開始一輪又一輪傳統的促銷活動,什麼“家居購物狂歡節”,“工廠直營第幾季”,“華夏家博會”等。又是那種打著全年最低價口號,不停電話邀約客戶到現場購買產品能抽獎的老樣式。

就這樣大家又把剛學的忘得一乾二淨,直到後來不了了之,再沒人提...

至於陳總公司的命運,廠家已經決定用一年的時間過渡,直接在雲南取締總代理,設立辦事處。

今年,很多做企業的朋友都在反饋說,入不敷出……

然後我就告訴他們:今天和明年能活下來的人(企業),都不是普通人,無外乎兩種情況:

1、地主家有餘糧的人。

2、能把握市場真正需求,且在行業具備競爭力能真正滿足市場,在市場上收到錢的人。

孔佳:私域流量-社群新零售下的實體門店社交化流量增長(認知篇

那些靠忽悠,玩概念,別人輸血,偽需求的人,基本上都撐不到明年年底。市場就是這樣,大浪淘沙,這次洗牌是比較徹底的。同時,也是很多人的機會。而私域流量就是未來幾年絕對的機會。

在以上的片段中我從企業視角用陳總的經歷告訴了大家正確認知的重要性,接下來我們從營銷的視角來看私域流量,社群,新零售是什麼,以及三者之間的聯繫。

一,私域流量≠社群。

私域流量在昨天的文章中已經用通俗的話解釋了一遍,就是:“你的地盤你做主,流量全部為你所用,不依附於任何平臺,可以多次變現”。

比如你做餐飲的,你上了美團,餓了麼網站,你也有源源不斷的客戶。但是你每成交一單,平臺就收你一次費。美團,餓了麼APP的流量就是公域流量。

至於為什麼要做私域流量從剛才的舉例中你已經發現,如果你有自己的私域流量就意味著你有自己的話語權和控制權。同時省下很多的固定運營成本。

二,社群是什麼?

很多實體老闆以為就是普通的微信群而已,這是錯誤的認知。社群是一個具有共同文化屬性的群體,大白話說就是價值觀一致的人。比如每個地方的環保組織,地方商會,書友會,驢友會都屬於社群。

如果只是普通的微信群那也不算是社群,因為都是雜七雜八的人,說白了就是一群烏合之眾。但是如果這個微信群是一群經過篩選,並且價值觀一致的人,那麼就可以稱之為社群。

三,社群與私域流量的關係是什麼?

社群是打造企業私域流量的一個工具,因為私域流量的終極價值就是變現。而社群只是變現之前的一個相對精準的泛群體而已。

四,新零售新在哪裡?

如果你認為新零售就是傳統零售加上一些互聯網工具就叫新零售,那麼顯然是錯誤的。就像文章開頭說到的陳總,雖然公司花錢購置了一些新互聯網工具但是思維並沒有改變過來。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所以線上線下結合也不能代表老闆就具有了互聯網思維。

新零售新在站在新的視角審視企業與消費者的關係,大部分的企業都在“尋找自己想要的客戶”,而不是思考“客戶到底需要什麼?”。

前者是傳統品牌,先生產出產品,然後通過花錢層層篩選出最後會購買自己產品的客戶。

後者是用戶品牌,通過信任培育以及品牌教育先打造出一批具有忠誠度的粉絲,通過粉絲的傳播裂變打開企業知名度。同時實現了反向定製的效果,先有客戶再生產產品。

孔佳:私域流量-社群新零售下的實體門店社交化流量增長(認知篇

在前天的實操篇中我提到,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消費場景不斷髮生變化,原有的企業運營方式逐漸失效。

企業運營方式在中國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渠道為王。這一階段主要是改革開放初期,整個社會物質匱乏,產品供不應求。只要你能生產,有鋪貨渠道,不愁賣。

第二階段,渠道+品牌。這一階段隨著物質生產能力的極大提高。消費者可選擇的東西越來越多,供求關係趨於平衡或輕度飽和,為了搶奪有限的客戶資源就進行了有意識的推廣公關等,這就是品牌營銷階段。用硬廣告轟炸的方式為主要營銷手段。

第三階段,渠道+品牌+私域流量。這一階段各行業產能過剩嚴重,傳統營銷手段逐漸失效,公域獲客成本越來越高,進入了精英化創業時代。

孔佳:私域流量-社群新零售下的實體門店社交化流量增長(認知篇

新時代的企業生存法則就是用進化適應變化。因循守舊一定會讓企業經營越來越艱難。跳出急功近利的營銷怪圈,關注用戶體驗和價值作為企業增長目標才會有出路。

孔佳:私域流量-社群新零售下的實體門店社交化流量增長(認知篇

好了,今天的文章先說到這裡。需要更多好貨關注此號或者查閱往期文章

回頭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