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推荐,蔡康永动容,《华氏451度》里书籍为何让人恐惧

蔡康永推荐这本书的时候很动容,他讲述了这本书的大概。这本书里写到一个虚拟的世界,在那个世界上的人对战争感到麻木,因为诗词带给人眼泪而恐慌。

那个世界里的消防员开始做的事情不再是抢险救火,而是焚烧书籍。法律不允许任何人留下书籍、阅读书籍、传播书籍里的一切内容。在这样的环境下,少数人为保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每个人肩负着牢记一本书或者一本书里一个章节的重要使命,缄默的活着,世代传承,希望等来知识文化获得政权认可的那一天。

蔡康永娓娓道来,我一时热泪盈眶。他说,这才是对文化传承的执着与热爱。

当然,这本科幻小说并不如刘慈欣的《三体》那么有名气,至少我在刘慈欣推荐之前根本就没有听过这本书的存在。有人读过这本书之后评价到,如果这都可以成为一本经典,那么我也可以。

当然,作者也在小说的后记中写道,自己写这本书花费的时间是连贯的且耗时并不长。后来发表的时候再读,他基本就没有改过里面的什么东西,哪怕是他自己都觉察到整本书在他自己很激昂的情绪下完成的,他也没有做改动。原因在于他觉得,人总是在不断的否定自己,如果一旦开始改动,必定面目全非,就再也不是自己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表达的感情了。

刘慈欣推荐,蔡康永动容,《华氏451度》里书籍为何让人恐惧

这本书被改编成了科幻电影,但是我还没有去看过,所以不做评价。我只是很恰好的,在读完这本书的第二天,开始阅读《乌合之众》,我发现这本看似情节和言语都有些拙劣的小说,被称为经典,确实是有理由的。

在这本书里,为什么书籍那么可怕呢?为什么书籍让那些不同阶层不同地位不同目的大多数人都感到畏惧呢?它并不是一本无因无果的著作,恰恰相反的是,它真实的反映了很多东西。

首先是为什么执政者对书籍感到畏惧?畏惧到不能容忍它的存在呢?

当执政者只想要权力的时候,往往就不愿意自己拥有的臣民有过多的自我思想。但是书籍能够传播思想,引发思考。这个时候的执政者只需要一群有执行力的傀儡。他们希望人们的思想和感情朝着同一个共同的方向发展,并且把这种暗示的观念转化为行动。

执政者就再也不需要在颁布一个新政策新法律的时候需要在意民众的想法,他只需要提出,民众再执行就行了。

刘慈欣推荐,蔡康永动容,《华氏451度》里书籍为何让人恐惧

再来说说看民众为什么会恐惧书籍的存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群体有一个共性,就是缺乏判断力。虽然这样说感觉很武断,但是事实如此。当一个人不再独立去行动而是由一个群体去行动的时候,就会发现情绪和感情会战胜理智,很多人在情绪的感染下并不需要去理解去判断,就会做出行动。

我们来举一个极端一点的例子,就是那些很调皮不懂事的中学生,为什么普遍打架都是一群人而不是单独的一个人呢?就是因为群体去做事情的时候缺乏判断力。

民众在执政者的压迫规定下,起先是一部分人被执政者的情绪指引,而后情绪感染越来越多的人,就变成了大多数人认同执政者的观点。你当然会说,那为什么有人会认同“书籍不能存在”这么不可理喻的法律呢?

拿破仑曾经说:“通过将自己变成一个穆斯林教徒,我得以在埃及站稳脚跟;为了赢得意大利神父的支持,我让自己成为一个信奉教皇之上的人;那么,如果想要统治一个犹太人的国家,最好的方法就是重修所罗门神庙。”

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个群体认同一个人,并不是因为观点真的是值得信奉,而是执政者给了群众这种错觉。所以在小说中这个虚拟的世界,会有那么多人惊呼说“诗词会带来眼泪”,如执政者希望的那样视书籍为魔鬼。

刘慈欣推荐,蔡康永动容,《华氏451度》里书籍为何让人恐惧

除了以上两点,还有一点就是,书籍总是带着新的世界让你瞧,如果你感到欣喜,我很开心。如果你感到恐慌,也很正常。

人对新的事物新的观点总是有抵触情绪的,因为认同新的事物新的观点,就等同于要推翻过去的自己。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文化的发展永远不如科技的发展来得快。因为科技的发展带来的利比文化的发展带来的利要容易觉察得多。

所以,我更愿意把大家对书籍的畏惧看作是一种尊重,因为明白它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文字,更重要的是思想。所以我们才说,智慧不是说你懂了多少门语言,你会做多少算数题,你学过多少学科。智慧是指你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世界的看法和观点,对个人的要求和界定。

刘慈欣推荐,蔡康永动容,《华氏451度》里书籍为何让人恐惧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书遭人憎恨畏惧了吧?它们呈现出生命真相的毛孔。贪逸恶劳的人只要看蜡制的圆脸,没有毛孔,没有毛发,没有表情。我们生存的这个时代是花朵赖花朵维生,而不是靠丰沛的雨水和黑色的沃土生长。就算是烟火,尽管美丽,也来自土壤中的化学物。然而,不知怎地的,我们却以为自己可以靠花朵和烟火来成长,无需完成真正的轮回。”

这段话是小说里的原话,我对它的理解是,书籍让我们看山不仅仅是山了。

我们人类在这个渺小的星球上是多么渺小的存在,但是我们依然自不量力的去期盼生命里有星辰和大海。我们如何用这一双眼一双腿去追寻这些,我们应该靠的是思维。

这本书里还说到:“上等的作家经常触探生命,中等资质的作家轻描淡写它,等而下之的则是强暴它之后,任它招蚊惹蝇。”

同理,上等的读者在书本里触探生命,中等的读者理解到作家想要表达的大概意思,下等的读者则是不明所以的感受情绪。

有的时候不是书籍本身不够好,是我们理解得不够深刻,想得不够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