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數據每5天就翻一番 基辛格:新冠肺炎大流行將永遠改變世界秩序

當地時間4月3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華爾街日報》刊登評論,指新冠肺炎大流行將永遠改變世界秩序。

基辛格在文章中指出,目前美國民意分化,必須有一個有效率、有遠見的政府來克服當下在規模上和全球範圍內“前所未有”的困難,因此維持公眾的信任對於社會團結、社群關係和國際和平穩定是至關重要的。

“國家的團結和繁榮建立在這樣的信念上,即國家機構能夠預見災難、阻止其影響並恢復穩定。而當新冠病毒大流行結束時,許多國家機構將被視為失敗,”基辛格說,“事實是,世界在新冠肺炎疫情後將永遠改變,現在爭論已經過去的事,只會讓必須做的事情更加困難。”

美国数据每5天就翻一番 基辛格:新冠肺炎大流行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

紐約街頭 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

他說,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規模是空前的,其傳播是指數級的:美國的病例數每5天就翻一番。在這種情況下,沒有治癒的方法。醫療供應也不足以應付不斷擴大的病例數。重症監護病房已經到了不堪重負的邊緣。檢測量不足以確定感染的程度,更不用說逆轉其蔓延。成功的疫苗可能需要12到18個月。

基辛格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美國政府的“最終測試”將是,聯邦政府將如何阻止病毒傳播並消滅病毒,同時能夠讓美國公眾保持對於自身治理的信心。

他指出,美國當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上有義務在三個領域作出努力:

首先,增強全球對於傳染性疾病的適應能力。此前包括根除天花、研發脊髓灰質炎疫苗等技術成就使得人們陷入自滿情緒。我們需要開發新技術和科技控制傳染,研發相應的疫苗。各級政府也應該隨時準備,通過儲備及科技前沿技術保護人民。

其次,要努力治癒經濟受到的創傷。他說當前新冠肺炎對經濟影響比2008年金融危機更加複雜。為阻止病毒傳播的一系列舉措都會傷害到經濟發函。另外,任何經濟刺激計劃應該減輕疫情對弱勢群體的影響。

最後,要維護當前自由流動的世界秩序。他表示,由於疫情暴發,各國開始重新回到最初的“城邦國家”,由城牆包圍起來不受外界侵害。基辛格說,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傳播,在當下這個世界繁榮取決於全球貿易、人員流動的時代,“城邦國家”的城牆正在悄然復興。

他呼籲當前,在國內政治和國際外交中,各方都必須剋制,將控制疫情置於首要位置。

在全文的最後,基辛格寫道:“我們生活在一個新的時代。各國領導人面臨的歷史性挑戰在於,要應對危機的同時建設未來。而失敗可能會讓世界萬劫不復。”

延伸閱讀:

譚德塞:新冠肺炎大流行呈指數級增長,再不積極行動或致數百萬人喪生

日內瓦消息: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26日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表示新冠肺炎大流行呈指數級增長,國際社會必須同疫情展開“殊死搏鬥”。

譚德塞在發言中指出,疫情已造成近50萬人感染,逾兩萬人喪生,“大流行呈指數級增長”;世衛組織收到的確診病例從第一例到第10萬例用了67天,第10萬例到第20萬例用了11天,第20萬例到第30萬例用了4天,而從第30萬例到第40萬例僅用了兩天。

譚德塞警告,如果各國不採取積極行動,疫情或造成數百萬人喪生,對社會、經濟和政治造成的影響難以估量,“我們最終付出的代價取決於我們現在做出的選擇”。

他對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提出三點希望:第一是奮力戰鬥,戰鬥到底,展開“殊死搏鬥”;要想保護生命、生計和經濟,阻止病毒傳播是最好和唯一的方法。

第二是團結,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自解決危機,只有團結一心才能戰勝疫情,呼籲各國提高個人防護裝備產量,取消出口禁令,確保公平分配物資。

第三是激發,呼籲重新部署國家工業力量應對疫情,啟動救治物資的全球生產線,激勵疫苗和藥品創新,掀起全球運動,確保疫情不再發生。

26日晚些時候,世衛組織發佈公告,確認二十國集團在峰會上支持並承諾進一步增強世衛組織在協調國際抗疫行動方面的職責,儘快填補世衛組織“新冠病毒戰略防範和應對計劃”的資金缺口。

此外,二十國集團承諾共同增加疫苗和藥品研發基金,利用數字技術並加強科研全球合作,同時提請世衛組織與有關組織合作,評估防範大流行方面的不足,向二十國集團財政部長和衛生部長聯席會議報告,發出防範和應對大流行的全球倡議。

全球單日新增病例首次10萬+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5日發佈的全球疫情統計數據顯示,全球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首次超過10萬例,累計確診病例數已超過120萬例。

數據顯示,全球4日新增確診病例超過101500例。截至美國東部時間5日2時44分(北京時間5日14時44分),全球累計確診病例達1203923例,累計死亡64795例,累計治癒247273例。

美国数据每5天就翻一番 基辛格:新冠肺炎大流行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

圖為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截至北京時間5日17時05分統計的數據

這些數據來自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新冠病毒研究項目實時彙總的各個國家和地區數據。

來源:綜合央視新聞客戶端、中國新聞網、新華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