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去世前,和珅為何不提前討好嘉慶,保住自己的小命?

文案策劃、監製:袁載譽;文案:圓臉兔

1799年正月十三日,嘉慶帝在乾隆死後,下旨徹查權臣和珅,抄其家,沒收其財產。自此,一代權臣和珅徹底落馬。

乾隆去世前,和珅為何不提前討好嘉慶,保住自己的小命?

今兒個已經十八了,仔細算算,已入獄五日了,想這權傾朝野的一品大員竟落得如此地步,任誰也是沒有想到的。和珅心裡想著這些個事,卻也不知這嘉慶皇帝要如何處死他。

不過,這皇帝怎麼想是不知道,但這朝臣定是提議凌遲的,畢竟這貪汙罪名可不小。和珅當時只覺得肯定是凌遲而死了,但沒想到,這固倫和孝公主竟替這公公求情,嘉慶帝最終給了這和珅恩典,賜他自盡在自己府邸。

這日,京城下了大雪,寒風凜冽,兩個獄卒押著和珅前往自己府邸,遠遠看去這三人行,竟然有點蕭瑟淒涼。不過須臾,這獄卒為了早交差,白綾很快就掛上了這正堂房梁,和珅被推攘著站上這方凳,面色悲涼,千言萬語最後只化做絕句一首:

“五十年來幻夢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時水泛含龍日,認取香菸是後身。”說完,便將脖子伸進這白綾,自縊而死了。一代權臣就此死去。

乾隆去世前,和珅為何不提前討好嘉慶,保住自己的小命?

其實,大家應該都知道,這和珅深得乾隆皇帝寵信,一度是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但這隻限於乾隆帝在世之時。對於嘉慶帝來說,一個臣子權力太大,只會威脅到他的皇權,自然是要把這和珅從這朝中連根拔起的。

那麼在乾隆皇帝去世之前,和珅明知道皇權不可侵犯,明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又為何不提前討好嘉慶皇帝,以此保住自己的地位呢?

說起這和珅,也是個家喻戶曉的一代名人了。但誰又知道這在乾隆朝中呼風喚雨的大臣,曾經也只是個在艱苦環境中掙扎求存的小人物呢?


乾隆去世前,和珅為何不提前討好嘉慶,保住自己的小命?

和坤在少時父母雙亡,幸得他父親的兩位忠僕保護,才與其弟弟勉強在家族中生存下去,免去被趕出家族的命運。後來和珅發奮圖強,努力讀書,終於考上當時的鹹安宮。

1769年,當時正是乾隆皇帝登基的三十四年,和珅想通過科考來實現自己的抱負,但很可惜,他並沒有考上。就這樣一直籍籍無名下去。一直到乾隆三十八年,和珅的機會終於來了。

這年的和珅偶然間得到乾隆皇帝的賞識,被調任為乾隆身邊的一個貼身侍從。有了近距離接近皇帝的機會,這就是一代權臣和珅,飛黃騰達的起點。

乾隆去世前,和珅為何不提前討好嘉慶,保住自己的小命?

此後他的仕途,異常的順遂,在1773年-1779年的六年間,和珅僅僅只被懲罰過一次,這次的懲罰也只是連降兩級官位而已。

而他升官的次數竟然多達12次,每次升官的間隔時間往往只是一個月,或者幾個月而已。對於辛辛苦苦通過科考當上官的其他人來說,皇帝的寵信,這是多麼大的殊榮啊,但這偏偏就降臨在和珅的身上。

和珅的殊榮引得多人羨慕,也引出他自己的私心。

在和坤坐上這戶部侍郎位子之後,就不停地收受賄賂,此後,權勢與利慾越發燻心,他在貪汙這條路上一去不復返,再沒有回頭。奇怪的是,貪得越多,這官職居然就如他貪的錢財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大,最後居然蓋住了尚未登基的嘉慶帝。

乾隆去世前,和珅為何不提前討好嘉慶,保住自己的小命?

起初這種現象,讓和珅十分害怕。於是他頻頻向嘉慶的靠攏,想借此保住自己的權力與財富。

和珅當年深得乾隆帝寵信,因此提前得知了皇位繼任人選就是當時的十五皇子永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

於是和珅就將這個消息提前告知了嘉慶,想要藉此來向未來的皇帝靠攏。和珅認為自己這個舉動是幫助嘉慶登基的一個大功,他有點得意了,得意的忘形了。他完全不知道收斂,認定嘉慶肯定會像他老子一樣離不開他。殊不知,他已經把嘉慶得罪慘了。

寒冬時節,一代權臣在自己的府邸悄然死去,死時身邊僅僅只有兩個獄卒,一根白綾,死時僅四十九歲。

乾隆去世前,和珅為何不提前討好嘉慶,保住自己的小命?

和珅一直覺得自己已經討好了嘉慶,但其實一朝天子一朝臣,和珅註定是要在嘉慶這朝失敗的,與他是否討好嘉慶無關。

對於嘉慶來說,父皇的寵臣就像是他的眼睛、監視器,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皇權就像從沒到過自己手上一樣,他絕不允許這種情況久存,所以和珅這個“監視器”必須死。

參考資料:和珅這麼聰明,為何不提早討好嘉慶找靠山?其實我們想的太簡單了——考察解說歷史

和珅臨死前 在獄中寫下三首詩 皇帝讀後淡淡說了一句話——搞哥讀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