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红薯病虫害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并举”、早、治小、治了”的方针,要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只能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提倡使用对人和动物无毒害、对环境无污染的生化农药。

红薯虫害主要有:红薯天蛾、麦蛾、斜纹夜蛾、金龟子、金针虫、小地老虎等。

红薯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1.红薯天蛾

又名旋花天蛾,属鳞翅目天蛾科。分布广泛,全国薯产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红薯,也取食牵牛花等旋花科植物。幼虫食害红薯的叶和嫩茎,严重时能把叶吃光,可减产30%~70%。

成虫灰褐色,体长43~52毫米,翅展100~120毫米。前翅灰褐色,后翅淡灰色。胸背有两丛褐色鳞毛形如八字纹。腹部中央有灰色条纹,两侧有白、红、黑三色相间的横纹。初孵幼虫淡黄色,老熟幼虫体长80~100毫米,体色有绿色和褐色。一年发生3~4代,以蛹在土下10厘米处越冬。第二年春羽化。成虫白天潜伏,黄昏后飞出活动。成虫趋光性强,能迁飞远地繁殖为害。初孵幼虫有取食卵壳的习性,多栖息在叶背、叶柄上,夜间活动,食叶片和嫩茎。虫龄越大,食量越大,5龄后食量剧增,一条幼虫在一生中可吃掉35~42片叶子,老熟后入土化蛹,以蛹在土壤中越冬。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冬、春季多耕耙红薯田,破坏其越冬环境,杀死蛹,减少虫源;利用成虫吸食花蜜的习性,在成虫盛发期用糖浆毒饵诱杀,降低田间产卵量。

(2)药剂防治:在幼虫3龄前每平方米达2条以上时,每667平方米用2.5%敌百虫粉或用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剂2000倍液喷雾。如用生物农药杀螟松杆菌,应在下午阳光不强烈时喷洒叶片。

红薯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2.红薯麦蛾

红薯麦蛾又叫红薯卷叶虫。属鳞翅目麦蛾科。分布广泛,全国各红薯生产区均有发生。除为害红薯外,还为害蕹菜、牵牛花等旋花科植物。以幼虫吐丝卷折红薯叶片,并栖居其中取食叶肉,只留表皮。发生严重时,大量薯叶被卷食,严重影响产量。幼虫共6龄,初龄幼虫在叶背啃食叶子,2龄幼虫开始吐丝卷叶,3龄后食量大增,1条幼虫可转移为害卷食数片薯叶。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一是在红薯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株枯叶和杂草,以消灭越冬蛹;二是在为害初期及时捉除新卷叶内的幼虫。

(2)药剂防治:在幼虫发生初期,用80%~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40%乐果1000~1200倍液,或50%锌硫磷乳剂1000倍液喷施。

红薯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3.斜纹夜蛾

又叫五彩虫。成虫是灰褐色的中型蛾子,体长16~20毫米,翅展36~42毫米。头、胸部黄褐色,有黑斑。前翅褐色,表面有许多灰白和黑色斑纹。后翅灰白色,半透明,带紫红色闪光。幼虫近圆筒形,小时暗灰绿色,长大后分为深色型和淡色型两类。深色型的胴部为黑褐色,较瘦;淡色型的胴部多为淡黄绿色,较肥。体长38~50毫米。

该虫在我国冬季比较温暖的南方没有越冬现象,而有世代重叠现象。在冬季寒冷的地区,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白天隐藏在荫蔽处,黄昏后出来活动,以晴天无风的夜晚8~12时活动最盛,飞翔力强,趋光性大。幼虫孵化后,先群集在卵块附近啃食叶片的下表皮,仅剩上表皮和叶脉,形成膜状斑。一受惊动多吐丝下坠,随风飘移他处。2龄以后开始分散为害。随着虫体长大,食量增加,为害加重,虫口密度大时,可将叶片吃光。3龄以后具有明显的假死性,在大发生时,当一处叶片被吃光时,就成群向他处迁徙继续为害。幼虫共6龄,老熟时钻入土下10~30厘米处,做土室居中化蛹。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夜蛾盛发期在红薯地寻找叶背上的卵块,连叶摘除。

(2)药剂防治:幼虫3龄以前,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50%锌硫磷乳油剂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剂1000倍液喷洒。8月下旬和9月上旬分别喷1次菊酯类农药如敌杀死、高效氯氰菊酯等,能防治为害薯叶的害虫。

4.金龟子

属鞘翅目金龟甲科。其种类有40余种。金龟子的幼虫名蛴螬,成虫和幼虫均可为害红薯,以幼虫为害时间最长。金龟子为害红薯的地上部幼嫩茎叶,蛴螬则为害地下部的块根和纤维根,造成缺株断垄,薯块形成伤口,病菌易乘虚而入,加重田间和储藏腐烂率。

我国金龟子种类很多,形状不同,世代不同。但幼虫都是头小腹大,弯曲成C形。成虫都有假死性和趋光性。

防治方法:

(1)春耕时,在犁后拾净蛴螬。

(2)整地时每667平方米放入2~3千克3%敌马粉剂作土壤处理,也可用锌硫磷乳剂150~200克拌米糠、麦麸5~6千克撒施,随后翻埋在种植垄的土中。

(3)金龟子趋光性较强,并有假死性,有利于灯光诱杀,可用黑光灯在田间诱杀。

红薯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5.小地老虎

属鳞翅目夜蛾科,幼虫俗称土蚕、地蚕。杂食性强,除危害红薯外,对其他作物都有严重危害。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7~50毫米,头宽3~3.5毫米,体色由黄褐色至暗褐色。小地老虎一年发生4~5代。第1代幼虫严重为害春播作物幼苗。3龄后晚上咬断嫩茎,若是其他作物幼小苗时,可拉进洞里食用。

防治方法:

(1)除草灭虫,减少产卵场所和幼虫食料来源。

(2)药剂防治:薯苗栽插时,结合防治红薯茎线虫病,用40%甲基异柳磷200倍液浸苗基部10分钟,或用3000倍液灌窝。可兼治线虫和土蚕、蛴螬等;在2龄期喷施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用50%锌硫磷乳油0.3千克加水2千克,拌干细土20千克,均匀撒于薯苗周围。3龄后,如果为害严重,用铡碎的鲜草拌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每667平方米25~40千克,于傍晚撒在薯垄上毒杀。

(3)泡桐叶诱杀,人工捕捉:每667平方米放泡桐叶70~90片,放叶后每日清晨翻叶捕捉幼虫,一次放叶效果可保持4~5天;也可于清晨在被害植株附近土中捕捉幼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