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皖之美

安徽地跨长江、淮河,南北文化也交织融合与此。“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这就是“淮橘北枳”成语的出处,为什么出现此种状况,古文自问自答已经给出了了答案”水土异也“这一语道出了以淮河为界的安徽省南北风土人情、饮食习惯的巨大差异。

淮河在安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此为分界线不仅划分了中国南北,同时也把安徽分成了南北,皖北的蚌埠、淮北、亳州,宿州与皖南的安庆、马鞍山、黄山,池州、绩溪、黟县在语言、文化、气候、生活习惯完全不同,淮河以北,接近北方,北方的饮食习惯就会更多一些,淮河以南就是南方的文化特色、气候更接近南方一些,可以简单的理解成中国南方的最北端亦是中国北方的最南端。而像六安、淮南由于处于淮河交汇流域,所以无论是在饮食,性格,气候上表现出来的特征同时又兼具南北风格。对于一个想要了解安徽的外省人来说,如果想要深入了解一个安徽人,你需要这么提问:你是安徽南方人,还是安徽北方人,或者问是否是淮河流域人士。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皖之美,美在风景之上。正是在这特殊的地理环境下逐渐成长并令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所折服的,首推黄山,90年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遣产”名录,也是中国的5A级风景区。 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嵋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并留下:“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盛誉。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皖之美,美在建筑之上。首推皖南的山地、河岸村落的建筑。她以黛瓦、白壁、马头墙为外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以民居,祠堂,牌坊为主要构件,辅以穿家门而过的曲曲折折的河水,形成既独立又统一的村庄,这些山地村落随山形地势高低错落,层叠有序;河岸村落远远望去与周围的河流,小桥,茂盛的农作物一同构成了一派田园景色,令人遐想翩翩,为之神往。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皖之美,美在富饶的土地之上。“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收了淮河湾,富甲半边天”“江淮熟 天下足”这些民间谚语无不诉说着淮河流域的辉煌及人民的喜悦之情。淮河两岸,鱼米之乡,沃野千里,鱼、虾、蟹、鳖;菱、藕、莲、芡等就是对以上谚语最好的诠释;气候温和,耕地多产,水稻是本区主要的农作物之一, 以此为界形成了”南稻北麦“的粮食种植大格局,也因此形成了“南人吃米,北人吃面”的生活习俗。淮南王刘安,豆腐的发明创造者用淮河之畔八公山泉水制造的八公山豆腐闻名遐迩,被称为中国一绝。明代有《咏豆腐》诗赞曰:“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退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瓦罐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时至今日,豆腐早已是千家万户经常食用的一道美味,但八公山的豆腐及豆腐宴仍是翘楚。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此图由卢勤同学提供

安徽山美水好,自然也是名茶、名酒的主产地,中国十大名茶安徽占了三个: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六安瓜片,其它著名品牌还有太平猴魁、屯溪绿茶、桐城小花、霍山黄芽等;名酒主要有古井贡酒、口子窖、临水古镇临水酒、迎驾贡酒、沙河王等。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皖之美,美在博大精深的美食之上。鱼米之乡,自然是食材丰富,安徽饮食名目繁多,主要有徽州菜、庐州菜、沿江菜、沿淮菜等,安徽菜很早就成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其中徽州菜起源于歙县,绩溪的徽帮厨师将它发扬光大。徽菜素以重油、重色、重火功,色香味形俱全而盛行于世。代表作臭鳜鱼、一品锅、毛豆腐、山笋烧腊肉等;沿江菜盛行于芜湖、安庆及巢湖地区,它以烹调河鲜、家禽见长,代表菜有“清香砂焐鸡”“生熏仔鸡”“八大锤”“毛峰熏鲥鱼”“火烘鱼”“蟹黄虾盅”等。沿淮菜,主要由六安、淮南、阜阳等地地方风味构成,油大味重是沿淮菜的特点,以河鲜、湖鲜、各式烧锅子、丰富的时令小炒为主,代表菜有“黄鳝烧腊肉““尖椒炒肉丝”“毛豆扑鸡蛋”“韭菜炒千张”“瓦块鱼”“清烩锅子“”牛羊肉锅子”等等,还有种类繁多的卤菜及腊物系列。菜品讲究咸中带辣,汤汁味重色浓,并习惯用香菜,芫荽佐味和配色。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皖之美,美在底蕴深厚的文化之上。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里的宣笔宣纸、徽墨歙砚,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在皖地源远流长,同时赋予了文墨更为卓越的品质。亦如“好山好水出好酒”至理名言一样,人杰地灵同样在皖地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皖南地区,从古至今名人辈出,古有朱熹、毕昇、方腊、黄宾虹、胡雪岩,近代的詹天佑、胡适、戴安澜、陶行知;淮河所经流域喝颍河水长大的管子;出生在涡河岸边的老子,《道德经》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不朽之作;同样在涡水之滨吸足了日月精华的庄子,用哲学家的目光、诗人的语言,来解说道教理论,更是大气磅礴,汪洋恣肆;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的曹操、谋臣张良、神医华佗,以一介平民跻身皇帝之列的朱元璋,还有散落在安徽各地熠熠生辉的姜子牙、管仲、周瑜、包拯等等这些在中国历史上都占一席之地的英才先人,各个如雷贯耳、名冠古今!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戏曲自然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这首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歌词正是出自安徽的黄梅戏;清乾隆年间,“三庆”、“春台”、“四喜”、“和春”四大徽班先后进入北京演出,名噪华夏,这就是著名的四大徽班进京。清道光、咸丰年间,徽剧在北京同湖北汉剧等剧种结合,逐渐演变成京剧,作为一门中国独有的艺术,中国的“国粹”,早已经成为世界的艺术瑰宝。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继往开来安徽的红色文化资源也是禀赋厚重,她是大别山革命根据地,也是皖南新四军军部,她是渡江战役总前委,也是淮海战役主战场,红色沃土培育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陈独秀,“红色谍王”李克农,六星上将洪学智等一百三十位开国将军,其中将军的摇篮”金寨县“就有59名开国将军,为我国的革命事业输送了无数的英雄儿女,铁血皖南,英烈皖北,丰富的革命历史遗存, 是留给安徽人民最为宝贵的红色印记。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皖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