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情况不按驾校的套路出牌,真实道路中,如何倒车、侧方停车?

驾校学的和实际路面操作的,在本质上来讲原理是一样的。只是区别在于参考点和实际情况的随机的不同。也不能说不适用,关键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变通的。说白了,在驾校时的一切,就像重复例题公式一样,照搬复制就行了。无论科目二还是科目三,教练都是系统的规划好了要做的一系列程序让学员复制,照做就是了,也是分分钟能拿到的。即,为了考试而考试。

实际情况不按驾校的套路出牌,真实道路中,如何倒车、侧方停车?

然而在实际路面上就不一样了了,就像什么呢,学过数学的同学们都会不约而同的有一种感受:课堂上例题讲很简单清楚,可一旦到做习题的时候,感觉和例题讲的不是一回事,有种不按套路出牌的印象,特别是解方程式或解几何的时候(也尤其是物理或化学需要借助代数时)。所以,这就让大部分觉得驾校学的东西,在实际路面的情况根本不适用,实际路面情况不按驾校时的套路出牌。

实际情况不按驾校的套路出牌,真实道路中,如何倒车、侧方停车?


那么好了,接下来。在这里,也不长篇大论了。就提一下实际路面倒车停车等一些常见难点的解决概念和思路,也是新手最头疼和关心的。因为难点的本质都一些视野盲区上的操作,主要集中在倒车、停车、狭小路段转弯和行驶这块。这和科二科三练习时是有错差异的。尤其是对新手来说,从无开始的经验匮乏,感觉方面自然不靠谱,很多情况都拿不准的。所谓的多练什么的,或熟能生巧,多练就有感觉什么的,能这么说,本质的是在表达,多给自己创造麻烦,才会有所成长,虽然这么去干没什么错,但也并没有什么必要。毕竟,有经验者的先驱,明明可以少走弯路,为何还。而所谓的感觉,还是有一个累积的过程,累积到一定程度就有了领悟和体会,感觉才会逐渐形成,而一个过程的周期可长可短,但也不是说完全就不开车了,不开车也更无累积之谈。在未成为老司机之前,当下要面对的问题和难题也总是要先想办法克服和解决的。谁不想马上成为老司机,又有谁愿意一直新手和开车时总带着一些担忧和恐惧?对吧?

实际情况不按驾校的套路出牌,真实道路中,如何倒车、侧方停车?


非字型车位倒车入库时,车尾如何不刮擦到两旁的车子?关键看右后视镜,倒入车位时如果车尾缓缓的在右侧车的车头而过,并且有3-40厘米的间距,那就是安全的。这时再看左后视镜,会给人一种要车尾快要撞上左侧车头的感觉,但也不用担心,如果经验不足或没有把握,可以往左打点方向前行一点点距离,调整一下车身角度再倒车,这时就能明显感觉到车尾和车身是能进车位的了。

实际情况不按驾校的套路出牌,真实道路中,如何倒车、侧方停车?


要点:如果右侧车尾与右侧车辆的车头间距过大(40或50厘米以上),左侧车尾必会撞到左侧车辆的车头。所以,把控好右侧车尾与右侧车辆车头的间距(也要预留右侧车门开门的距离,如果副驾驶有人坐着的话),左侧是不用怎么担心的。因为车尾在倒入车位的时候,不是直线后退运动,而是弧线运动,车尾是带有转向性的啊亲。

实际情况不按驾校的套路出牌,真实道路中,如何倒车、侧方停车?


如何一次完美的在只有一边两车道或一边只有一车道狭小的地方掉头?贴左借右。掉头时,车辆先尽量往左边靠一点,到掉头位置时,往右打点方向,然后再快速往左打满方向即可。这是提前预留多一点转向空间,特别是一些车比较长一点的,以及掉头时,左边车身在转向运动时也不会刮擦到道路中间的铁栏杆。

实际情况不按驾校的套路出牌,真实道路中,如何倒车、侧方停车?


这个方法其实就是借鉴‘头文字D’第一部动漫里第一集尾声,高桥启介第一次与拓海竞赛过弯时的情景,高桥启介以为拓海开的86车速太快,还不减速,认为无法为前面的急弯有充足转向条件时,而拓海一个先右后左的方式猛甩车身和车尾,利用物理惯性,超级漂亮完美轻松的高速过了前面的左急弯,高桥启介直接傻眼了。(当然,现实生活中驾驶,还是安全第一)。这个方法,也是很多公交车、大巴、大货车惯用的掉头方法。如果平日里仔细观察的话,很多大车在掉头时,都会有先往右打方向,然后迅速往左大满方向的掉头,并且都是一次完美通过。当然,这个方法早已经在前几辈的老司机中就已经出现了,本人提到‘头文字D’那是本人在没有谁教授的情况下而发现的一些基本规律。要点:车辆转弯半径的大小,与速度的快慢呈直接关系。车速快转弯半径就大,大就意味着所需占用面积就大;车速慢转弯半径就小,小就意味着占用的面积就少。所以,在窄路掉头时,车速一定要慢,小转弯半径掉头是最安全的。过快就会导致转向半径增大而不能一次完成掉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