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計之瞞天過海(賀若弼瞞天過海,陳霸先輕敵丟城)

公元589年,隋朝將大舉攻打陳國。這陳國乃是公元557年陳霸先稱帝所建,定國號為陳。建都城於建康(今江蘇南京)。

戰前,隋朝將領賀若弼因奉命統領江防,經常組織沿江守備部隊調防。每次調防之前都命令部隊於歷陽(今安徽和縣一帶)集中。還特令三軍集中時,必須大張旗鼓,張揚聲勢,以迷惑陳國。果真,陳國難辨虛實,起初以為大兵將至,盡發國中士卒兵馬,準備迎戰。可是不久,又發現是隋軍守備人馬調防,並非攻城出擊,陳國便撤回集結的迎戰部隊。

如此三番五次,隋軍調防頻繁,蛛絲馬跡一點不露,陳國竟然也司空見慣,戒備逐漸鬆懈。直到隋將賀若弼大軍渡江而來,陳國居然未有察覺。隋軍如同天兵壓頂,令陳兵猝不及防,隋軍一舉拔取陳國的南徐州(今江蘇鎮江一帶)。

36計之瞞天過海(賀若弼瞞天過海,陳霸先輕敵丟城)

瞞天過海之謀略絕不可以與“欺上瞞下”、“掩耳盜鈴”或者諸如“夜中行竊”、“僻處謀命”之類等同,也絕不是謀略之士所應當做的事情。雖然這二者在某種程度上都有一定的欺騙性,但其動機、性質和目的是不相同的,自然不可混為一談。

此計的兵法運用,常常是著眼於人們對世事的觀察處理中,使敵人由於對某些事情習以為常、習見不疑而自覺或不自覺地產生了疏漏和鬆懈,才能使我方乘虛而入,掩蓋某種軍事行動,把握時機、出奇制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