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瞞天過海

三十六計—瞞天過海

[原文]

備周則意貽;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譯文]

防備周密,往往導致思想麻痺,意志鬆懈;常見的事情就不會產生疑惑(以致喪失警惕)。秘謀就隱藏在公開的行動之中,並不明與公開的行動相對立的。最公開的行動當中往往隱藏著最秘密的陰謀。

[戰例]

假“禪讓”曹丕篡帝位

曹丕承襲了父親曹操的魏王爵位,還不滿足,一心相當皇帝,但又不願落個篡位的名聲,於是演出了一場“禪讓”戲。

先是讓一般文官進見漢獻帝,說什麼自曹丕襲魏王以來,“麒麟降生,鳳凰來儀,黃龍出現,嘉禾蔚生,甘露下降:此是上天示瑞,魏當漢之象”,漢獻帝應該效仿古之堯舜,以山川社稷禪讓給魏王,漢獻帝不忍將祖輩創建的400年江山拱手交給曹氏,曹丕又令曹洪、曹休帶劍進內宮把漢獻帝挾出殿來,竭盡威脅之辭,逼他讓位。漢獻帝為保全性命,只得令人草擬禪國之詔,並送出玉璽,曹丕見詔書和玉璽,喜出望外,立即就要接受,司馬懿等勸阻曹丕,不可如此草率受禪。為避免天下人議論,應該走一番形式,於是熱熱鬧鬧的“禪讓”戲開鑼了:

曹丕令人上表故作謙虛,稱自己德薄才疏,請另外求大賢受嗣天位。漢獻帝一見曹丕真是推辭,就想趁此作罷。群臣哪裡肯放過,連忙說,當封曹操為魏王時,他也是再三推辭,陛下你三降其詔,他方才答應了。現在你也應該再次降禪位之詔,魏王曹丕肯定會應允的,不得已,漢獻帝又讓人二次草擬了一份禪位詔書。

曹丕見到第二道詔書,倒是滿心歡喜,但又不以此為足,他認為要免除後世說我竊國篡位之名,光有兩道還不行,應該築一“受禪壇”,選吉日良辰集大小公卿盡到壇下,讓漢獻帝親自捧著玉璽,雙手交給我,到那個時候就可以削除別人的猜疑和天下的議論了,一想到這兒,他又寫了一折,辭謝受禪的奏章,漢獻帝哪裡知道其中的原委,見他再次推辭,疑惑不定。這時一個叫華歆的大臣站出來說:“陛下您可以築一土壇,名叫“受禪壇”,只集滿朝文武和全城百姓,選擇一個良辰吉日,明明白白的禪位,一來好讓天下黎民知道陛下您是自願禪讓,二來您的子子孫孫也會光明正大地受到魏王恩澤,無從敢加害的。”漢獻帝見事已至此,只好照此辦理。於是在繁陽定下一塊地方,築起一座三層的高壇,選好日期,舉行禪讓儀式。

到了那天,受禪壇下集聚了大小官僚400餘人,虎威林軍30萬分列前後,還有無數京城百姓,先請曹丕登壇,漢獻帝親奉國璽至臺上,開讀禪讓詔書,群臣在壇下跪聽詔書:

諮東魏王!昔者唐堯禪讓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於常,惟歸有德……

讀完詔書曹丕行八拜之禮,雙手接過詔書和玉璽,登上帝位,大小官僚在壇下即大呼“萬歲”朝賀新皇帝。當下改延康元年為黃初元年,國號大魏。曹丕傳旨,大赦天下,追封父親為太祖武皇帝。大臣華歆當即奏明魏帝說:‘天無二日,民無二主,漢獻帝既然將天下禪讓給陛下,他就另作安排,望陛下明確一下,他將安置在何處?’說罷讓漢獻帝到壇下跪著聽旨,曹丕當即封漢獻帝為山陽公,當日就要起行赴任。華歆手按寶劍指著漢獻帝,厲聲喝道:“立一個新皇帝,廢一箇舊皇帝,是古來就有的常理!現在聖上仁慈,不忍加害於你,還封你為山陽公。你快打點行李,今日就離京,不是朝廷召見,不許你回來!”此時的漢獻帝只好打掉牙齒往肚裡咽,無話可說,只好叩頭謝恩,上馬離去,壇下軍民等人見此情景,也是傷感不已。已是喜不勝收的曹丕情不自禁地對君臣流露出的第一名話就是:“所謂舜、禹禪讓,我現在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本來,從曹操起,就把漢獻帝玩於股掌之中,要立則立,要廢則廢,到了曹丕,廢掉一個獻帝,自己稱帝,似乎也是易如反掌的事。但政治鬥爭是複雜的,為避免當時者的議論,也為避免後人的責難,使出一條“禪讓”的謀略,熱熱鬧鬧的假戲真做,以達到混淆視聽,欺騙輿論的目的。局外人或者不知道箇中原委,還信以為真的,或者不大願意接受的事實,經它一宣傳一鼓動而改變了態度。如果撇去曹丕的政治目的,不去說他,單就他製造的假象,假戲真做以迷或人的計謀而言,從商者倒是可以得到一些啟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