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很多山區都有漢族居住,為什麼沒有像客家那樣有自己的山歌?

珠江水流


你說的漢族沒有山歌,山歌屬於民間小調,怎麼沒有?各地有地方民歌,那就是漢族的民歌。先秦時代有詩經,詩經裡面就有風,雅,頌,風就是民間的音樂,後來有樂府詩集,裡面就有民歌?我家藏有明清時調集,那就是漢族音樂了唄。唐詩是可以唱的,宋詞可以唱的,元曲可以唱的,崑曲分南套北套,南套是南方音樂,北套是北方音樂。我都會哼幾句宋詞的古調呢。

至於舞蹈,舞蹈怎麼沒,李白說的忽聞岸上踏歌聲,踏歌就是舞蹈,宋代就更不用說了,明代也有啊,戲曲就是啊,看過南音沒,歌者不舞,舞者不歌。南音舞蹈就不是漢族舞蹈了?


玉痕清商


一個外國學者,經過長年的研究,發現漢族是世界上唯一失去原始歌舞傳統的民族。我認為非常正確,漢族有自己的傳統舞蹈嗎?有自己傳唱至今的史詩歌謠嗎?沒有,如果有,也是專家們編的,表演用的。漢族的這些傳統只存在於歷史記載裡。古老的習俗保留下來有一些,古老的歌舞傳統一點也沒有傳承下來。所以我們現在只聽說過了,各個少數民族的山歌及各種賽歌節,而從未聽說我們漢族自己的山歌與賽歌節,就是這個原因。我們漢族已經失去這些寶貴的傳統文化。


千年蟲1672


“唱戲一半假,山歌句句真”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頭文學,它富有客家人的語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獨立一支。客家人由於所處環境的關係,終日作業于田野山嶺之間,並且男女俱出,沒有“男子事於外,女子事於內”的嚴格差別。客家人的性格,大都簡樸耐勞,很少慵惰浮誇之態,保存著古代中原人的風氣。在長期的山間共同工作中,男女互相傾訴衷曲是預料中事,而山歌是有音韻的言詞,比一般語言更能表達情意。舊時客家因沒有其他較為完備而普遍的民俗娛樂,平時抑制的情感不能獲得適當的宣洩,而唱山歌正是一種大眾化的娛樂,所以一般男女對它都有共同的喜愛。正如山歌所唱:“自古山歌唱風流”,“山歌唔唱唔風流”。



州城故事


咱們國家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說不完數不清的山歌。

漢族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山歌。

比如說:東北的山歌說是大姑娘美來大姑娘浪,這要是在關內就是罵人的話。

再比如:沂蒙山小調,她就產生在山區。

沂蒙山小調和四川的山歌康定情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東方神曲。


沂蒙沙2019


先秦時代是有山歌的,有《詩經》為證,還有唐詩宋詞等等,主要是中國在長期的發展過程戰亂不斷,但地方戲也有很多,河北棒子,黃梅戲,東北的二人轉等等,主要是藝術形式不同


非常想象自由人生


漢族,由於人口較多,文化發展歷史一般也較長,從全國角度來看,是有其特殊地位的。

漢族山歌,分佈地域遼闊,又因自然環境與方言的差異,而形成風格上的多姿多彩,與類別上大體定型的現狀。

有“信天游”、“山曲”、“爬山調”以及“花兒”等極有地方特色的山歌。全國聞名的曲目有《走西口》、《趕牲靈》、《蘭花花》、《推炒麵》、《五哥放羊》、《刨洋芋》、《繡金匾》等。


砳磊齋主人


全國漢族的山歌也有很多,北方地區以西北為最盛,如信天游、山曲、爬山調、開花調、花兒等。它們基本為兩句體,旋律多大跳,風格豪放。信天游廣泛流行於陝北,喜唱者腳伕最多,曲調多樣,上下樂句形成對比。


鄉村故事小錢


漢族的歌舞天性是被後世的儒家禮教禁錮住了,早期的華夏民族也是能歌善舞,天性釋放的,例如傳下來的詩經,琅琅上口,在當時可能就是流行歌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