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委托人》:保护儿童,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

《小委托人》讲述的是一对姐弟从小没有见过妈妈,爸爸只把他们当做获取钱财的工具,从未给过半点父爱。后妈的到来丝毫没有改变现状,反而是噩梦的开始。幼小的孩子只要做的半点不合后妈心意,就会引来后妈的毒打虐待。长期的家庭暴力夺走了弟弟敏俊的性命,后妈为了逃避法律制裁,威胁教唆姐姐多彬承担起杀人的罪责。这桩令人愤怒的儿童家庭暴力案在律师正烨的一再坚持下,才得以揭露。


《小委托人》:保护儿童,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

多彬在法庭上哭的泣不成声

影片是根据真实事件“漆谷虐童案”改编,“几十处淤青,多处缝合,手臂不自然的扭曲;长期挨饿被打,头被按压进水里”,现实远比影片更让人心疼和扼腕。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在全社会范围内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是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都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何虐童事件时有发生,屡禁不止?

《小委托人》:保护儿童,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

01

从家庭暴力到虐待致死,问题层层升级,谁才是“凶手”?

正义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迟到的正义对已经死去的孩子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我看来,影片实际上有两个“死者”,一个是弟弟敏俊另一个是姐姐多彬,凶手剥夺了敏俊的性命摧毁了多彬的精神世界。


《小委托人》:保护儿童,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

到底谁才是“凶手”?

继母是这起恶性事件的施暴者,但并不是唯一的“凶手”。如果当初有外界力量的帮助,敏俊可能不会死。

社会新闻曾报道过:“母子搭乘出租车,男童哭闹不止。司机发现穿衣普通的孩子脚上穿了一双名牌鞋,这一奇怪的地方引起了他的重视,于是司机趁着母亲不注意报警处理。最终男童被解救。”好心司机的一个善举解救了这个险些落入人贩子手中的男童。


《小委托人》:保护儿童,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

多彬姐弟刚刚遭受继母家暴毒打时,多彬曾尝试过各种求助方式,她报警控诉继母施暴行为;想要跟老师反映情况;找儿童福利机构寻求帮助;打电话向律师正烨求助,希望他能带他们姐弟离开这里。可换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直到陷入绝望。

《小委托人》:保护儿童,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

警察把继母家暴当成监护人的合理管教,老师避之唯恐不及,邻居听到响动后本着“闲事莫管,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态度处理。儿童福利机构想要插手却没有执法权和强制力,假如家访的时候施暴者未在家或不开门,儿童福利机构还需要重新跟施暴者约时间再次家访。

《小委托人》:保护儿童,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

正是施暴者的有恃无恐、社会的观念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让家暴层层升级,直至悲剧发生。

02

私权的困难与局限

影片正烨律师在救助多彬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阻碍,最大的阻碍来自于权利的局限性。

与一般刑事案件相比,儿童家庭暴力案件存在许多特殊性。

《小委托人》:保护儿童,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

比如多彬在逼迫下承认杀死弟弟,从警局被放出来后,警察会将她重新送回监护人身边。也就是正烨律师口中的“怎么能让她和杀死孩子的凶手待在一起”。

正烨律师想要查明敏俊的真正死因却被告知由于没有亲缘关系,因此他无权验尸。

《小委托人》:保护儿童,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

正烨律师带走被继母打的奄奄一息的多彬,晚上多彬的父亲便打上门来,以诱拐儿童的罪名控诉他。

影片其实存在一些幸运的成分在里面,现实远比电影更残酷。此案的关键证据是正烨律师送给姐弟可以录像的玩具,然而现实当中家庭暴力及其隐蔽,往往取证极为困难,说服性的证据更是少之又少。

《小委托人》:保护儿童,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

03

合理惩戒和家庭暴力

“棍棒底下出孝子”有些人总是错误的将合理惩戒和家庭暴力的概念混淆,以此来掩饰自己的施暴行为,企图让它合理化,其实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小委托人》:保护儿童,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

余延满先生在《亲属法原论》一书中写道:“惩戒权,又称管束权,是基于保护教育权的权利,是指当未成年子女不听从父母管教,犯有劣迹时,法律赋予亲权人在必要范围内,可对子女进行适当的惩戒,以教育子女改恶迁善。”

《小委托人》:保护儿童,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

惩戒的目的是教育是引导,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而家庭暴力是满足大人私欲的行为,目的是控制、伤害,迫使孩子屈从,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

《小委托人》:保护儿童,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

记得影片当中就曾对这两种行为做过强烈对比,7岁左右的孩子不太会使用筷子,夹菜的时候总是掉到桌子上,这样一件小事把它放在普通家庭里,父母只会言语教育一下也就过去了,但是放在多彬姐弟家中引来的确是毒打、将多彬的头一遍又一遍压在水池里的虐待行为。

《小委托人》:保护儿童,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

04

家庭暴力严重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深远

网易公开课有一则纪录短片《一个被虐待儿童的独白》就是讲述儿童被家暴的后遗症。小女孩的父母经常吵架,一言不合就动手,父亲每次喝醉酒不但打老婆,小女孩也没能幸免,常常脸上带着伤去学校。渐渐女孩变得很孤僻,从不与同学来往。

《小委托人》:保护儿童,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

女孩的父亲被警察逮捕后,女孩被福利机构送到了新的家庭里。无论新爸爸新妈妈如何疼爱女孩,给女孩买新衣服新玩具,女孩就是深陷自己孤独的世界里,无法走出来。同时女孩还伴有暴力倾向、易怒以及破坏行为。

《小委托人》:保护儿童,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

儿科医学著作曾阐述,儿童时期的创伤可以导致成年期出现性格问题、焦虑、精神病态思维、分离症状、暴力倾向、自杀意念和行为以及人际关系不良等等。

家原本是温暖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可靠的人,当这份安全感变成恶魔的化身对孩子来说要比外部伤害恐怖数倍,这种伤害可能会伴随她一生。

05

美国如何对待儿童家庭暴力事件?

1974年美国国会先后通过了《儿童虐待预防和处理法》、《儿童虐待和疏忽报告法》和《儿童虐

待预防及执行法》等一系列法案。这些法案明确了被保护对象,清楚界定了侵害标准以及相关保护机构的职责并赋予这些机构相应的干预权利。

《小委托人》:保护儿童,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

除了政府和司法机关外,美国还有大量的公、私性质的社会团体参与到保护工作中,他们会为受害儿童提供专业的服务,有效的救助。

结语

大人常常教育孩子有困难的时候找警察叔叔,或者告诉老师。但当家暴来临,最亲近的人变成最可怕的人时,却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导法则可以告诉脆弱的孩子该如何保护自己。老人摔倒我们不是不是不愿意去扶,而是无法承受“农夫和蛇”带来的后果。

《小委托人》:保护儿童,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

当我们看到孩子受到家庭暴力打电话报警很容易,出言阻止也不难,但是救下孩子后所伴随的一系列问题又该如何处理呢?

《小委托人》:保护儿童,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保护儿童健康成长需要每个人出一份力,更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做好预防、救助、处理等相关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