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戰略轉向,釋放了什麼重要信號?

前不久的業績發佈會上,鬱亮再一次強調“當好農民種好地”——做農民其實是不需要預測天氣的,無論天氣好壞都要種地……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種地能力提高。

鬱亮說得沒錯。可是,要不要開墾個新地,每塊地種什麼,怎麼種……是大有講究的。這也是當下困擾很多房企的難題。不解決這些問題,只埋頭種地難有好收成。

怎麼辦?經濟學上有個“免費搭車者”的概念。對房企來說,盯住行業風向標,是個不錯的方式。比如,在前天的業績發佈會上,許家印正式宣佈:“恆大從2020年開始轉變發展方式,全面實施‘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的發展戰略,要用最大的決心、最大的力度,一定要把負債降下來。”

縱觀恆大集團的發展史,基本都是緊跟宏觀經濟的走向發展的。恆大曆來都是行業的風向標——從最早下沉三四線,到迴歸一二線,到首推行業的“無理由退房”政策,再到最近的線上賣房,恆大的很多動作都是領先全行業的。許家印更是被業內譽為是一本深諳政治經濟學的行走的教科書。許家印此番表態,說明行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知道行業風向標要做什麼很重要,但要跟上標杆的步伐,還得知道、學習他為什麼能夠做到的功夫。恆大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什麼敢這麼做?下面,明源君來剖析。


恆大戰略轉向,釋放了什麼重要信號?

▲許家印宣佈恆大全面實施新戰略


恆大戰略轉向,釋放了什麼重要信號?

銷售力強大,2020劍指8000億

有銷售回款就有保障,就有底氣

根據年報數據,2019年度恆大錄得合約銷售額6,010.6億元,較2018年增長9.0%。權益銷售額的增速則更高,達到10.32%(CRIC數據),而2019年TOP100房企累計權益銷售金額同比增長只有6.5%。

考慮到恆大的權益銷售額多年來位列第一,在市場整體放緩的背景下,恆大逆市而上,這顯得尤其不容易。

可是,在業績發佈會上,許家印表示,“高增長”就是要實現銷售高速增長,今年要實現銷售8000億,到2022年要實現銷售1萬億。

這意味著恆大今年的銷售業績要比去年增長33%!這個數據放在前幾年並不高,但在今年卻鶴立雞群。考慮到行業整體增速放緩和疫情的衝擊,大部分房企對2020年的業績目標都十分謹慎——旭輝+15%,華潤+8%,龍湖+7%,新城控股甚至較去年下調了8%!

不少地產人告訴明源君:不是不想衝規模,畢竟增量開發市場PK的時間窗口,也就只剩下三五年了,但是今年實在是有點有心無力。

恆大的底氣來自於其強悍的銷售能力——2015年,恆大啟動“無理由退房”重大舉措,開創行業先河,並倡導整個行業都推行“無理由退房”政策,但無人響應。今年,恆大率先全面啟動“網上賣房”,引發行業模仿,“無理由退房”政策已經成為標配,因為只有如此才能解決網購的信任問題,否則誰敢網上買房?

世人一直有“領先半步是先進,領先一步是先烈”的說法,這讓很多人裹足不前,不思創新。

率先推出無理由退房和網購的恆大,打破了這一謬論。數據顯示,一季度實現銷售額1465億,大增23%;銷售回款1133億,大增55%,均為行業第一,也刷新公司一季度銷售及回款最高歷史紀錄。

恆大戰略轉向,釋放了什麼重要信號?

▲恆大一季度銷售及回款對照圖

這充分說明,線上賣房是完全可行的。恆大推出政策之後,很多人一看,這也挺簡單嘛,第二天就弄一個類似的出來,可是最終的效果相差十萬八千里。為什麼?

首先,恆大很早就特別注重在互聯網+黑科技上的投入。早期恆大地毯式的線下營銷一直為業界津津熱道,不過,進入互聯網時代後,恆大積極開展營銷變革,重金投入佈局“互聯網+黑科技”玩轉地產智慧營銷。

比如,恆大充分利用自家研發的手機應用程序「恆房通」推廣物業銷售。2016年底,恆大還與雲客啟動了恆大全球智慧案場,在營銷推廣、渠道拓客和案場管理方面深度應用互聯網+黑科技,對整個營銷體系進行全面深度變革。不僅提高了營銷的精準度,而且銷售費用也大幅降低。


早在2017年的半年報中,恆大即寫到“集團銷售及營銷成本由2016年同期的人民幣80.3億元下跌至人民幣78.2億元,主要是由於透過互聯網銷售渠道進行更多推廣活動所致”。

其次,恆大將線上營銷上升到了集團戰略層面的高度。這跟很多房企,面對突發的疫情,匆忙上場,將其作為權宜之計明顯不同——隨著各地線下售樓處陸續開放,一些房企馬上拋棄線上營銷的打法,甚至迫不及待地宣佈漲價。

毋庸置疑,疫情對房地產行業的線上化進程起到了極大的催化作用,房地產線上化進程不可逆。未來,線上和線下銷售並行將成趨勢。擁有一套數字化營銷體系,具備平臺思維、流量思維與用戶思維。不只是應急手段,還應該是長期堅持的模式。

強悍的銷售力是恆大敢於為2020年定8000億銷售業績目標的底氣所在。強勁的銷售才能確保充足的回款,從而擁有充實的現金流,真正做到“手中有糧”,這是降負債的根基所在。


恆大戰略轉向,釋放了什麼重要信號?

在手土儲3億平方米

每年降3000萬平米

不影響正常銷售增長

按照許家印的說法,恆大降負債的第一板斧是銷售增長,第二板斧則是降土儲,嚴控投資預算。

看起來這似乎有些矛盾:銷售業績要大幅增長,就要有足夠的貨值,再往前則要有足夠的土儲。要知道,“今天的土儲,就是明天的規模”前幾年在業內簡直被視為至理名言。

早期拿地多的房企,嚐到了很多甜頭,比如碧桂園、恆大等。某TOP30房企老總某次跟明源君聊天時更是說:別看我們港股市值小,但我們擁有大量優質土儲,溢價部分都要比市值高!

根據《中國百城居住用地價格報告》,今年前2月,中國100個城市居住用地價格同比漲逾兩成。特別進入二月末期,一二線城市明顯出現了土地溢價現象!

恆大為何卻要主動降土儲?

首先,土地是房企最重要的生產資料,但同時土地款項也是房企最大的支出。如若不加以控制,會佔用大量的資金。

過去,整個市場長期處於單邊上行的狀態,土地拿到就是賺到,有些人甚至一平米房子都沒建,僅靠囤地、炒地皮就大賺一筆。至於土儲豐厚,又快週轉的房企,更是坐享了巨大紅利。

可是,如今不行了。今年以來,好幾個城市試圖降低首付等放鬆調控,最終都一日遊。充分說明“房住不炒”這一政策基調不會發生根本性改變,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全國商品房市場容量將維持現有水平,房價也會保持平穩。

麵包價格穩定了,麵粉的價格自然也穩定。現在的土儲進入長週期增長幅度不夠,如果你土儲拿的不對,價格偏高再加上財務成本,有可能你的地過兩年,不僅沒有增值還貶值了,那這個損失是非常巨大的。

這樣的例子非常多。國外,曾經是全球房企的標杆帕爾迪,在次貸危機中損失慘重,喪失了第一的寶座,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土儲過多(不少還是毛地);國內,前幾年拿地過猛,槓桿又高的房企,去年以來都很難過,甚至不得不甩賣土地。

土儲為王的時代已經過去,很多人都意識到了這一點。但只有許家印手起刀落,決定嚴格控制購買土地的規模,土儲要實現“負增長”。否則,如果僅僅是銷售額、銷售回款增多,土儲不控制,同樣會造成大量資金沉澱,不利於降負債。

其次,恆大目前的土儲足夠充裕。目前,業內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合理的土儲水平,夠未來2-3年開發即可。

目前恆大土儲大約是3億平方米,未來三年每年要降低3000萬平方米左右,到2022年降低到2億平方米左右,土儲量依然很大。

一年減少3000萬平米的土儲,就等於減少600億的支出。對降低負債和節省財務成本幫助巨大。

最後,未來,拿地的窗口期很多,隨時都可以拿,財務穩健、現金充沛,就可以拿到好資產。

業內一直有逆週期操作之說,但抄底向來是一件高難度的事。僅靠抄底,也不可能做得特別大,因為你不可能每次都預測精準。更多的是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各個階段都拿一些……

未來,會簡單很多。因為市場進入平穩狀態,只要在手資金充裕,隨時都可以拿。而且可挑可撿,彈性大很多。

因此,除了土地儲備要嚴控,其他方面的投資恆大也要嚴控,許家印在會上還再一次明確宣佈5年內不會再投資其他任何產業。走得快固然重要,但走得穩才能走到更遠!


恆大戰略轉向,釋放了什麼重要信號?

標杆化、精細化+互聯網

成本依然還有下降空間

企業的第一社會責任,是以儘可能低的成本為公眾提供產品和服務。提供類似的產品,你的效率比別人高,成本比別人低,你就贏了。

雖然已經發展了幾十年,但整個行業仍處於比較粗放的狀態,近年來不斷有頭部房企老總呼籲房地產要回歸製造業,提升精細化程度。

精細化程度的重要標準之一是標準化。曾經,恆大一張圖紙可以全國複製,就源於其超高的標準化程度。

恆大不僅在買地、設計、招標、銷售等多環節嚴格實施標準化管理,還通過材料供應商和施工企業的讓利,從源頭上控制產品成本,採用統一規劃、統一招標、統一配送的標準化運營模式,推動恆大的營銷、管理、財務三大費用逐年下滑。

未來,這些成本依然還有下行的空間。

以營銷費用為例。今年以來,恆大在線上營銷大放異彩。有人說,流量也是很貴的,線上賣房未必比直接用渠道便宜。

其實不然。去年有段時間,業內都在討論渠道掐住了開發商的咽喉。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一些去化不理想的城市,比如天津,通過渠道帶來的單筆成交分傭高達5%到8%,部分項目甚至達到10%!

對此,世聯行董事長陳勁松在2019年中國房地產總裁峰會上頗為無奈地表示:以前賣樓都有行業規矩,我們大概是1%以下的代理費,現在啟動渠道,渠道費用達6%,營銷費用上升了6倍,渠道營銷費用都是誰在分……

如果開發商能通過自有線上渠道獲客成交,就省掉了高昂的渠道費,即便折扣力度大點,綜合下來還是賺的,購房者也得到了更多的實惠。是典型的雙贏。

小結

恆大“降負債”的目標是要把有息負債每年平均下降1500億,到2022年要把總負債降到4000億以下。

如果恆大今年銷售回款增加2500億,土地支出減少600億,一增一減,今年有息負債下降1500億的目標肯定能實現。

恆大把降負債上升到公司發展戰略,可見其決心巨大。對行業來說,其風向標意義在於,隨著地產行業進入下半場,高質量發展已成為龍頭房企更加註重的命題。對此,各房企使出了各種招數。許家印則直接抓住了降負債這一關鍵。對於目前深陷泥沼的房企來說,這尤其值得學習。(作者:明源地產研究院 凌峰)

特色地產諸葛亮-飆馬中國,20餘年專業、專心、專注為地市縣房地產企業轉型特色小鎮、商業地產&產業地產項目提供全程保姆化菜單式服務:

1、拿地顧問,聯合國際國內機器人、科創名校、智慧醫院、文化創意、養老產業資源,為特色小鎮、特色商業街等特色地產項目戰略策劃頂層設計;

2、策劃設計一體化,攜手國家甲級建築設計院,為房地產企業轉型商業地產如綜合體、購物中心、商業街、專業市場、社區商業;產業地產如商旅、文創、科創、農創、大健康、運動休閒、養老教育、新經濟園區開發,提供定位策劃、概念規劃、建築設計方案;

3、租售代理,攜20餘年千萬方地市縣菜單服務經驗,為商貿物流地產、特色商業街等產業地產&商業地產項目招商銷售;

4、項目診斷,為地市縣問題項目提供解決之道;

5、全程顧問,以20餘年積累的菜單服務經驗為項目全程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