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一個大學的目的,獲學歷、長見識,還是所謂的返璞歸真?

最近聽到很多教育界的專家學者講:大學精神的本質是讓人返璞歸真。

不知道是不是這麼回事,小編畢業多年,考一個職業技能證書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平時也少看書,難道我的大學白唸了啊?

念一個大學的目的,獲學歷、長見識,還是所謂的返璞歸真?

說道小編念一個大學的目的,其實,我當時想法很簡單,就是為了就業,找個好工作,自然也是要獲得學歷證書啦!

也有鄉村的親朋好友問,小編,小編,你們上大學,都學到了什麼呀?

小編答覆說:“讀大學可以增長見識呀!”

如此高大上,其實小編感覺老師教的不多,更多時候還是看書和自己領悟!很多時候,就因為我們唸了一個大學,就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就是感覺你什麼都應該知道,什麼都懂。

念一個大學的目的,獲學歷、長見識,還是所謂的返璞歸真?

今天,我自信終於有解了,就像專家說的,大學精神的本質是讓人返璞歸真,並不是讓我們變得深奧,而恰恰是要恢復人類的天真。

天真的人才會無窮無盡地追問關於這個世界的道理,關於自然,關於社會…

這是我們工作多年的老油條欠缺的,彷彿我們習慣了接受現在的一切,生活、工作被別人安排得明明白白、妥妥帖帖的,我就是一個“高級”一點的打工仔而已。

如果以後再有親朋問小編,小編,你們上大學,都學到了什麼呀?

念一個大學的目的,獲學歷、長見識,還是所謂的返璞歸真?

讀大學只是人們的一種選擇而已,每個人的選擇不一樣,讀大學僅僅是一種。但無論你選擇的是什麼,都別忘了要追求幸福!無論將來是功成名就,還是平凡無奇,是聲名顯赫,還是默默無聞,都請你要做個幸福的人。

在這追求幸福的過程中,我們應該中大學精神本質裡,學到些道理,比如返璞歸真。

小編認為,大學精神不是“大學”的“精神”。大學是一個特殊化的環境,他幫助人們儘可能的脫離世俗生活,讓人的思想更加自由,在多種思想火花碰撞下所形成的一種精神特質。

我們對於學校來說始終是過客,所以大學的主體可能不簡簡單單是大學生。真正表現大學精神的人是在大學裡的工作人員,包括純教師、研究人員、行政人員等等,其中主要的還是那些產出思想的人。

你看清華北大的大學精神是怎樣形成的呢?不是養出來的,而是一代人又一代人去思考、研究、成長而慢慢積累下來的。

大學精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一兩句口號的事。你還記得你讀大學的校語嗎?說不定大學校長都認為這只是形式,口號,也難怪我們如何記得住呢。

念一個大學的目的,獲學歷、長見識,還是所謂的返璞歸真?

青春不散場,畢業不代表不學習,初學者的心態!重要的事情再闡述一遍,大學精神的本質,並不是為了讓我們變得深奧,而恰恰是恢復人類的天真!我想這才是念一個大學的目的,初心不變,在知識面前,我們永遠都是一個小學生的模樣!

保持一顆對自然敬畏的心靈,對社會求知的心,好奇的心,敢於不斷學習,不斷嘗試,做到充實自己的人生。我想,如果我們這樣去追求,去做,就是真正地踐行了返璞歸真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