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庸別 選自《一行居集》清 彭紹升

讀中庸別 選自《一行居集》清 彭紹升

世之言道者,徇有則礙無,體無則病有。又或以儒之道為有,佛之道為無。二俱不然。不觀之太虛空乎。太虛空非日月星辰,則世界不成安立。日月星辰非太虛空,則四時何以行。百物何以生。是故日月星辰無體。以太虛空為體。太虛空無體,以日月星辰為體。二之者惑也。孔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程伯子云,堯舜事業。如泰山上一點浮雲過目。然則儒之道初未嘗也有。初未嘗以日月星辰拒太虛空也。華嚴四法界。曰理,曰事,曰理事無礙,曰事事無礙。是故登地菩薩,在人王,人王中尊。在居士,居士中尊。然則佛之道初未嘗無也。初未嘗以太虛空拒日月星辰也。是理也中庸契之盡已。故曰道並行而不相悖。

子思子論君子之道。曰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首楞嚴言,我以妙明不生不滅,合如來藏,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於中,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身含十方無盡虛空。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予讀經言,而乃廓然於中庸大小之說也。《涅槃經》言我以摩訶般若,遍觀三界有情無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無繫縛者。無解脫者,無主無依,不可攝持。不出三界不入諸有。本來清淨,無垢無煩惱。與虛空等,不平等,非不平等。盡諸動念,思念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詩云,鳶飛戾天,魚躍於淵,言其上下察也。不其然乎,不其然乎。是故在天而日月星辰。在地而華嶽河海。在人而無達道,三達德,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在鬼神而在上,在左右。在聖人而議制度考文。經大經,立大本。知化育。無在非天,無在非鳶之飛也。無在非鳶,無在非魚之躍也。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故曰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其不可易矣。

聖人之念天也。其尤行者之念佛也。不識不知。順帝之則,文王之念天也。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勢至之念佛也。念天者期於人盡見天。見天故。無適而非天也。唸佛者,要於

讀中庸別 選自《一行居集》清 彭紹升

心開唸佛。見佛故,無適而非佛也。一言以蔽之曰,至誠無息而已矣。聖人念天,終不離天。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此其徵也。夫子讀棠棣之詩而暢然曰,父母其順矣乎。又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徵之顯,誠之不可掩如此。豈不信哉。雖然唸佛念天,不離乎念,無念真心,非天非佛,學者參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