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有時需要刺痛


教育孩子有時需要刺痛



我一直在思考著三個人的成長故事,我,鄰居的孩子,我的一個學生,想以此尋找到孩子自主學習努力拼搏的有效鑰匙。

我剛上初中的時候,由於努力不夠,得過且過,成績不理想。初一第一學的期中排名榜張貼在教室後牆上的時候,班裡76人,我排在38,成績居中,上初二的時候,英語跟不上。初二升初三那年暑假,我的英語沒及格,100分的試卷,我只考了50多分。

放暑假某一天,我堂姐回家探親,當時堂姐和姐夫路過我家門口,他們一邊走,一邊說,我清清楚楚地記得堂姐對姐夫說“祥分(她親弟)和小a(指的是我)同班,他倆成績差別很大,這次期末考試祥分英語考了89,小a都沒及格!”當時我在屋裡玩,聽著堂姐一邊大聲說,一邊大聲笑著,姐夫也笑。我的心在痛,感覺他們的笑就是針,深深觸動我柔軟的心靈。我當時臉頰不知道紅到什麼程度,但是,我的內心卻被深深激怒了。

從那開始,我決心努力,要超過堂哥,不能再讓他們再次嘲笑!整個暑假,我努力背誦默寫英語課文,功夫不負有心人,初三,我後來居上,中考成績名列榜首。

鄰居有兩個孩子同齡同班,小d和小c,小c一直成績不錯,小d成績平平,去年高考結束,結果小d上了重點,小c剛達一本。我們一直疑惑,小d為什麼後來居上,完成超越,小d媽媽告訴我們答案,有一次小c爸爸聽小d初中班主任說,小d以後潛力不大,在學習上很難有大作為!而c爸爸正好又笑對d媽媽說了,d聽後極其震動,從此努力拼搏,最終打臉否定他,嘲笑他的人。

我的一個學生,上初中時成績也是一般,後來考上重點,為什麼?因為一句話,觸動他內心深處的一句話。一次,他去找鄰居孩子玩,玩得正開心,鄰居媽媽喊她孩子回家,此時,他聽到了一句他終身難忘的話:以後別和他玩了,他成績不好!


三個故事,三個人共同的成長經歷,都是源於刺痛心靈的一句話。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尊,一種羞恥心,正是這種羞恥之心激發了我們的鬥志,拼搏向上,贏得了超越與成功,同時也證明了自己。我想凡是成功的人大都經歷過這樣的故事吧!現在的教育強調激勵誇獎,以此讓孩子產生學習興趣,這我不排斥,但是,一味的誇讚,恐怕也不是教育的全部,我覺得

教育有時需要刺痛,時不時的刺痛,就像草履蟲一樣,沒有鹽水的刺痛,何以產生應激性。刺痛,能喚醒內心的自尊及羞恥之心,這樣所產生的自主學習,努力拼搏,往往比興趣激發出的努力,來的更猛,因為它能喚醒超越別人證明自我的鬥志!

文/舉杯邀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