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女儿千千朵 唯独偏爱林颦儿

一曲红楼梦,生出了多少聪明灵秀的女儿家,大气端庄的元春,温柔沉默的迎春,顾盼神飞的探春还有肌骨莹润的宝钗。

红楼女儿千千朵  唯独偏爱林颦儿

贾元春


红楼女儿千千朵  唯独偏爱林颦儿

贾迎春


红楼女儿千千朵  唯独偏爱林颦儿

贾探春

红楼女儿千千朵  唯独偏爱林颦儿

薛宝钗

而我,偏偏独爱那个喜欢使小性却又让人爱恨交加,孤高自许却又与人真诚相待,素本怯弱却又敢与这个污浊世界抗争的林黛玉,这位文学史上独一无二最富灵气的旷世女子。

红楼女儿千千朵  唯独偏爱林颦儿

林黛玉

喜欢她,决不仅是因为她才貌双全,更是因为她可以

活的很真,她可以活的有情,她可以活的有灵魂。

01绝代稀世之美,堪怜咏絮之才

黛玉的美自不必说,“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二爷从小被一群各式各样的美女拥簇着长大,见了黛玉也直呼“神仙似的妹妹”。凤姐这样的美人见了也大赞“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连薛蟠这种俗人无意间看见她,也都浑身酥倒在那里,可见黛玉的美雅俗共赏,真正能考验起的美丽。

红楼女儿千千朵  唯独偏爱林颦儿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黛玉身上就是有一种干干净净,绝世空灵的天人之姿。

当然,在她身上可不只是空有一副好样貌,在大观园里,她的才华也绝对是力压众人。

贾元春回府省亲让众人作诗,看毕称赞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妹所能及。曹公后面又写道:黛玉本想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但是元妃只命一匾一咏,所以胡乱一首应付差事。她这胡乱一首便可脱颖而出,可见窥见其才华非同一般。

海棠诗社里,大家吃螃蟹,写菊花,黛玉的三首《咏菊》《问菊》《菊梦》皆被推崇,夺魁菊花诗。

她在《葬花吟》中的艺术成就更不必说,最让人钦佩的便是她教香菱学诗。薛蟠外出做买卖,宝钗便把香菱带进大观园里,香菱求宝钗教她作诗,宝钗不愿意,但黛玉却倾心倾力手把手的教香菱。从王维到杜甫再到李商隐,再到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一一让香菱去看,还给她细致的讲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暖暖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遣词造句事无巨细的分析。

红楼女儿千千朵  唯独偏爱林颦儿

香菱学诗

看来我们的颦儿不仅才学丰富,知识面广,待人更是坦诚热心。

02颦儿其实很可爱

许多人说林黛玉只会哭哭啼啼,说话尖酸刻薄,又敏感多疑,常常拈酸吃醋,不如宝钗大气。可是当你真正走进这个女子,会发现她有太多的苦楚,有些事情由不得她。

黛玉一个柔弱的女孩常年寄人篱下,尤其在他的父亲林如海去世之后更是形单影只,无依无靠,她真的什么都没有,在贾府里只能依靠贾母的疼爱和宝玉的爱护。细读红楼的人都知道贾府里的刁奴比比皆是,哪个是好相与的,光是流言蜚语便足以至一个人于死地。在这仗势欺人的贾府里,她必须要有棱角才能保护自己,所以我们不能指责她的敏感多疑,说话尖酸。相反,从另一个角度看黛玉反而会觉得她很可爱。

在第八回中宝玉来看宝钗,黛玉随后也到了,嘴上说着“早知他来了,我便不来了”,但是一听宝玉说要拿斗篷,以为宝玉要走,她赶忙说了一句“我来了他就该走了!”其实心里特想和宝玉多呆一会,但嘴巴却硬,曹公真是把恋爱中口是心非的小女子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

红楼女儿千千朵  唯独偏爱林颦儿

黛玉吃醋

吃饭的时候宝玉要喝冷酒,旁人劝不住,宝钗几句话就劝住了,黛玉在一旁不说话抿嘴笑着嗑瓜子,雪雁来送小手炉,她就借着雪雁奚落宝玉,说宝玉只听宝钗的话,自己话都当耳边风,别人的话都当圣旨来听。

一副恋爱里吃醋傲娇的小模样真是太可爱了,旁人看着估计是尖酸刻薄,只怕在宝玉心里真是一边着急怕他的林妹妹误会,一边看见她为他吃醋,估计心里又比蜜还甜。

第二十回中黛玉见湘云叫宝玉“爱(二)哥哥”,便打趣他“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湘云听了不依,两人便嬉笑打闹起来,一个不饶一个,实在有趣又可爱。

红楼女儿千千朵  唯独偏爱林颦儿

黛玉和湘云

黛玉不光打趣湘云,连刘姥姥都不能逃脱黛玉的一张“魔嘴”,只讽她是“母蝗虫”。惜春作画,要画草虫,黛玉便笑道:“别的草虫不画罢了,昨儿‘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众人听了,又都笑起来。黛玉一面笑的两手捧着胸口,一面说道:“你快画罢,我连题跋都有了,起个名字,就叫作《携蝗大嚼图》。”众人听了,越发哄然大笑,前仰后合。


红楼女儿千千朵  唯独偏爱林颦儿


红楼女儿千千朵  唯独偏爱林颦儿

刘姥姥进大观园

红楼女儿千千朵  唯独偏爱林颦儿

大家笑得合不拢嘴

黛玉戏谑起人来真是嘴不留情,只把大家乐的合不拢嘴了。


03黛玉知世俗而不世俗,活的有真性情

世人皆说宝钗为人圆滑,知书达理,懂得礼数,其实黛玉又何尝不会察言观色,尚且年幼的她初进贾府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黛玉知道贾母不喜欢女儿家读太多书,所以当宝玉问起时,只说认识几个字罢了。吃饭的时候也是看别人怎么做,自己再照着做,唯恐坏了规矩被人耻笑。

黛玉怎会不知世故,只是她不愿世故,如果她也像宝钗那样处处圆滑,利益至上,那她和宝钗便没什么分别了,文学史上也不会留下这样一个经典的艺术形象了。

相反,黛玉活出了自己的真性情。在第七回中,周瑞家的送宫花来,偏最后一个给黛玉,还说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支是姑娘的。

什么意思,别人都拿过了,剩下的给你。黛玉一听便不高兴,当场给了她一个下马威,让周瑞家的下不来台。既然你这么势力,就别怪我给你不好看。

宝玉把北静王送他的鹡鸰香念珠转送给黛玉,黛玉却直接扔开道:“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它!”可见她毫无攀龙附凤之心,也并不在意什么富贵权势。而对下人紫鹃却是情同姐妹,没有任何的门第之念。

在原文中曹公这样写到:

紫鹃笑道:“你知道,我并不是林家的人,我也和袭人鸳鸯是一伙的,偏把我给了林姑娘使。偏生他又和我极好,比他苏州带来的还好十倍,一时一刻我们两个离不开。我如今心里却愁,他倘或要去了,我必要跟了他去的。我是合家在这里,我若不去,辜负了我们素日的情常,若去,又弃了本家。所以我疑惑,故设出这谎话来问你,谁知你就傻闹起来。”宝玉笑道:“原来是你愁这个,所以你是傻子。从此后再别愁了。我只告诉你一句话: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化烟,如何?”紫鹃听了,心下暗暗筹画。

由此可见两人情感有多深,如果黛玉真的是那般刻薄之人,那与她朝夕相处的紫鹃又怎会说出这样动人肺腑的话来?

红楼女儿千千朵  唯独偏爱林颦儿

黛玉和紫鹃

黛玉的真,正是成人世界里太稀缺的东西。

我们在成人的世界里见到了太多的虚伪客套,虚情假意,阿谀奉承,大家在成人的世界几乎再也没有交心朋友了,因为成人后的交情掺杂了太多,大家早已封闭起了自己的心门,带着面具游走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

所以,我偏爱黛玉,很大程度是因为这一点,活的真,待人真!

04灵魂之爱 平等之爱

黛玉与宝玉的爱情大约是红楼里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最美好的地方。

黛玉与宝玉是灵魂之交,她从不劝他走仕途经济之道,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志趣和“离经叛道”,偌大的大观园,唯有黛玉愿意和宝玉一起看禁书,沁芳闸下落花成阵 ,只有林妹妹和宝哥哥才能造就这一浪漫高甜的经典画面。试想一下,换做任何一个人,绝不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红楼女儿千千朵  唯独偏爱林颦儿

共读西厢

她与宝玉不仅是前世之缘,此生灵魂之遇。她对宝玉的爱更建立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她并不看中宝玉贵重的身份,富有的家境。她喜欢宝玉和他一样的灵魂,喜欢他愿意陪她一起葬花,喜欢他大夏天陪她解闷,喜欢他送她的那两条帕子........

红楼女儿千千朵  唯独偏爱林颦儿

红楼女儿千千朵  唯独偏爱林颦儿

宝玉给黛玉解闷

细读红楼,大家就知道宝玉有多爱黛玉,真的爱到让人妒忌。

在贾府里宝玉无时无刻不牵挂着黛玉,怕她生气,怕她恼,怕她身体又不舒服,怕她受委屈,有任何事情先想着黛玉,在众人面前每次都会捧着黛玉,说她的好,在长辈面前总是会提起黛玉,想让大家多关心黛玉,宝玉也不知为黛玉发了多少回疯,只恨不能把心掏出来拿给她。

白天处处牵挂,夜里魂牵梦绕,黛玉逝后,他也要下地府去寻她。

至今犹记那段话:

适闻有一故人已死,遂寻访至此,不觉迷途。

故人是谁?

姑苏林黛玉。

这就是他们的爱情,早已超越了时空,超越了世俗。在那个封建桎梏让女性窒息的社会里,她敢去追求,她敢去反抗,她的爱情是平等的,她绝不做男人的附庸。

她是那个时代的反叛者,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者。


在那个封建冷酷的社会里,可以培养出许许多多个薛宝钗。

可在这永恒广阔的世间里,再难出绝无仅有的林黛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