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寄生虫》之后,2020年初最佳电影《饥饿站台》带你领略人性

“上面的人不会搭理你的。”

“为什么?”

“显而易见,因为他们是上层人。”

“喂!下面的人能听到吗?”

“别冲他们喊。”

“为什么?”

“因为他们是下层人。”

————《饥饿站台》

韩国《寄生虫》之后,2020年初最佳电影《饥饿站台》带你领略人性

《饥饿站台》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么一个场景:

一觉醒来你发现你正处于一座名叫“监狱坑”的建筑之中,建筑分为很多层每层两人,你可能随机的出现在其中的某一层,在每层的中心有一个深不见底的,每天都会定时定量的从这个洞顶层,下降一个摆满食物的平台,但条件就是你得等上一层的人享用完后才能享用。

有可能你是前面最先享受食物的几个人,同时也有可能你正在享用的食物是前面成百上千人糟蹋完后的“劳动成果”,但大多数时候平台下降到你所处的一层时,或许只剩下瓶瓶罐罐,一滴油都没没,并且平台在你所处的楼层只会停留短短的那么几分钟,一旦你有留下食物的行为,整个房间的温度都会急剧上升或者下降,直至你

死亡

毫无疑问,当你被放置在“监狱坑”时,你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存活下来,甚至是不惜杀掉你的狱友,或者做出其他动作。


韩国《寄生虫》之后,2020年初最佳电影《饥饿站台》带你领略人性

很多人说《饥饿站台》是短片《下一层》的延伸版,晃眼一看在“饕餮盛宴”与“下坠餐台”的两个创意之下,的确有着那么几分相似之处,可虽说两者都是在阐述“食物”,但在“食物”的这一“剖析”中,却站在不同的角度之上。

如果非要找寻两者的相似之处,那便是人类对于原始欲望的趋之若鹜,可能是食物,也有可能是金钱地位、亦或是势力。不管是有着深深的无奈还是出于自身的本性,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向欲望那一边倒,或是在内心的煎熬之下,抛开一切的伦理道德,最终与之同流合污。

本部作品的惊喜之处并不在于各种夸张的特效,与丰富的哲学对白,而是其简单的拍摄手法——

讲故事,就如同是一位长者在向你阐述他对待一些事件、事物的观点,在潜移默化之中与我们讨论了一个“社会分配制度”的命题。同时他也给出了我们极具鲜明的态度,丝毫也不模糊。

这部作品所要表明的“内核”也极为清晰,并不是深奥的关于政治层面的制度,而是现实中较为接地气的“社会分配制度”。把作品拆解来看,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借用客体事物,来阐述关于社会分配制度以及改革的论述题。

今天我们就从作品所假借的客体,一一分析它所蕴含的隐喻。


韩国《寄生虫》之后,2020年初最佳电影《饥饿站台》带你领略人性


韩国《寄生虫》之后,2020年初最佳电影《饥饿站台》带你领略人性

阶层

01.

关于“阶层、阶级”比较有话语权的我想应该是韩国导演——奉俊昊。

《寄生虫》《雪国列车》

与本部作品《饥饿站台》都采用了相同的载体——阶级分化,换句话说其实就是资源分配不均,但三部作品侧重表达的内核却极为不同。

《寄生虫》:更多的是刻画对于不同阶层人性的多面化;

《雪国列车》:则是以阶级来寓示生态的平衡,以及社会机器的运行;

《饥饿站台》:却是展示不同阶层对于自身所处位置的态度,以及在极端的环境下,人类原始本性的黑暗。

所以三部作品都是在利用“阶层”这个隐喻,从侧面来反应一些它所蕴含的“内核”,但在这里我不得不佩服西班牙导演:加尔德·加兹特鲁·乌鲁蒂亚的脑回路,确实要更富想象力一些!


韩国《寄生虫》之后,2020年初最佳电影《饥饿站台》带你领略人性


02.

“阶层”是本部作品极为重要的一个“元素设定”,在“监狱坑”这个非常垂直化的阶层结构,它从根本意义上决定了分配的方式。

其次,本部作品又采用了另外一种非常巧妙的设定方式————楼层的高度隐喻相对的阶层,数字越小越处于上层,反之越下越处于底层。这种由上至下的排列方式,使得成百上千人每天为了平台上的“食物”趋之若鹜,同时也使得让靠近顶层的人吃得撑肠拄腹,毫无节制丝毫不会考虑底层人的想法 ,位于底层的人就只能为了“残渣剩饭”而战——如果还有剩余的话。

就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下,人类展现出了他最为原始的表达方式,求生与逐利的本能。这正是本部作品的厉害之处。在这个极端且又合理的环境之中,每个阶层的人决定他们之间的距离,你无法与上交流,因为他们是上层上,不会在意你下层人的死活,但你也不会和下层沟通,毕竟你

“高高在上”。

虽说每人每月都会进行位置转换,但他们终究会忘记自己曾经所身处过的位置,他们轮流着体验阶层,轮流着享用美食,但轮流的背后本质都是一个死字,没有希望和尽头,因此流动也代表着绝望。

定时定量的食物,则加剧了人内心深处的恐惧与贪婪,也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合理的条件。


韩国《寄生虫》之后,2020年初最佳电影《饥饿站台》带你领略人性


03.


《饥饿站台》是一部极具讽刺意义的作品,“监狱坑”所代表的阶层,寓意非常明显,现实生活中无形的社会阶级在影片中被具体化,上层人可以优先获得食物,他们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甚至还可以在上面吐口水,他们才不在乎下层人的死活。

食物是人类最原始的欲望,但映射到现实中却不仅仅如此,它可能代表金钱、代表利益、代表势力,代表着底层人无法触及的社会资源,谁生活在上层,谁就能支配这一切。

虽说下层人对上层人的做法嗤之以鼻,可他们做梦都想爬上去,作品给了“他们”机会,每个月轮换一次的设定让下层人有机会成为上层人,可现实中并不会如此!

下层人历经了辛酸,“爬”到了上层生活,他们会做出改变吗?显然是不会的,他们反而变成了自己曾经最最厌恶的人,甚至更加变本加厉,这何尝不是一种讽刺。


韩国《寄生虫》之后,2020年初最佳电影《饥饿站台》带你领略人性


韩国《寄生虫》之后,2020年初最佳电影《饥饿站台》带你领略人性

人物


男主人公是一位普通人,他来“监狱坑”的目很纯粹,就是为了戒烟完一本名叫《唐吉诃德》的,顺便还能拿到一份证书,这是多么完美的理想,他以为“监狱坑”就如同现实生活一般,一副祥和的画面,可现实却将他彻底抛进了“地狱”,这里其实就是厮杀的角斗场。

男主人公代表着现实生活中“唐吉坷德式”的人设,他们总是理想化的行事,直到伤痕累累后,才会清醒过来。

而男主在“监狱坑”中所遇到的人,都有着极为丰富的隐喻


韩国《寄生虫》之后,2020年初最佳电影《饥饿站台》带你领略人性


01.

第一位狱友名叫:崔马,崔马被关进来的理由非常可笑,就因为他用电视机砸死了一个非法移民,那个人本不应该出现在那里的,但命运就是这样,他也只能向命运低头。

他在与男主交流的时候提到了一则武士刀广告,广告向他推荐了一块磨刀石,只有用磨刀石打磨过的刀才是锋利的,于是他购买了磨刀石。可在他购买了磨刀石之后,又向他推销了另外一则广告,一把永远不会变钝的刀,且越用越锋利,两者相比,显然是后者更胜一筹。

于是气急败坏的崔马一气之下扔掉了电视,却没想砸到了窗外路过的非法移民,其实这里就在暗示两人所处的现状,崔马在监狱中摸爬滚打了一年他就是那把不会变钝的刀,而男主才初出茅庐他需要经过打磨才会变得锋利。

崔马说不上是一个大恶之人,但却是一个自利的人,在这弱肉强食的“监狱坑”中,他只能依靠着自己的手段生存下来,所以他选择带一把锋利的刀。

“崔马代表着现实生活中随波逐流的一类人,如果不这样做,那么被伤害的对象有可能就是自己,所以他选择先下手为强。或许他并不愿意这么做,但“监狱坑”和他曾经的同伴以及所见所闻,逼着他不得已不这样做。


韩国《寄生虫》之后,2020年初最佳电影《饥饿站台》带你领略人性

02.

第二个出现的人物是一位在“监狱坑”寻找自己“儿子”的疯女人:米哈鲁,米哈鲁在作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底层的人在努力向管理者传递信号这个信号就是米哈鲁。

崔马曾告诉男主,米哈鲁每个月都会坐在餐台上从下至下的寻找自己的“孩子”,其实米哈鲁一次次的下行就是在告诉所有人,底层中留存着希望,当餐桌降到底层之后立刻就会返回到零层,难道就没有人想过乘坐餐桌逃离吗?

当然有人想过,只是没有人愿意放弃自己现处的楼层,哪怕自己的楼层一无所有,毕竟没人知道下面会不会更糟呢?“人吃人”已经成为了常态,没有人愿意行往深渊,监狱里的人都说她在寻找“孩子”,但这一说法是从哪里来的呢?

米哈鲁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过一句话,寻找孩子从何而来?或许这只是囚犯们看到她每次下来而编的故事,他们忽略了信号,只能看到表面,所以他们注定只能待在这里,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男主的脑海中萌生了一颗种子——

监狱坑中有孩子,因此也为男主后面的所作所为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米哈鲁,她代表着现实中打破传统机制,找寻一种新法则的人,虽然我们并不知道这种法则它到底是否存在,但米哈鲁这类人满腔热血的执着,和找寻希望的毅力支撑着她一往无前地努力找寻,直至死亡也许在外人看来,这类人就是一个神经病!

韩国《寄生虫》之后,2020年初最佳电影《饥饿站台》带你领略人性

03.

第三个出现的是“监狱坑”里的女工作人员:伊莫古里,也是她“面试”的男主,她把“监狱坑”称为“垂直自我管理中心”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自发性团结”

她进入到“监狱坑”一来是因为自己身患癌症,二来也是因为自己身为管理人员,希望自己通过以身作则向他人传达这个“监狱坑”出现的目的。

她每天一点点的努力,去规范监狱坑里的食物分配,当方形食物平台到达这一层的时候,她只吃一个人的分量,接着为下一层的两个人准备相同的分量,并告诉他们,希望他们吃她准备好的食物,希望他们也能像自己一样,为下一层的两人这样做。

但是很快她就发现根本没人在这里自我管理,于是她开始好言相劝,试图改变这一切,但现实总是残酷的,自己的好言相劝还不如男主的“大便警告”

来的直接,女接待改变不了别人,所以便开始以身作则她跟自己的狗轮流吃饭,即便是在狗死亡的情况之下,她仍然保持着这个原则。

但是她忘了,在现实社会中试图用以身作则的方式来改变社会,无疑是痴人说梦!


韩国《寄生虫》之后,2020年初最佳电影《饥饿站台》带你领略人性

04.

第四个出现的是黑人男子名叫:巴哈拉特,他希望通过上层人的帮助,一步一步的往上爬,最后到达顶层。

可理想很美满,现实很骨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活中真心实意帮助你的人不是说没有,可落井下石的往往居多,更何况跨越阶级,原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黑人巴哈拉特,代表着现实中想要跨越阶级的积极分子,他希望通过上层人的帮助,将他带到上层社会,可换来的却是无尽的嘲笑和侮辱,越是上层的人越能享受更多资源,谁会甘愿把蛋糕分给其他人呢?


韩国《寄生虫》之后,2020年初最佳电影《饥饿站台》带你领略人性


05.

最后的小女孩,这是作品中最具争议的一个角色,这个小女孩是否真的存在?其实在作品中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复:不存在。

“监狱坑”里的女工作人员:伊莫古里,告诉过男主那个看似疯了的女人是自己孤身一人来到的“监狱坑”,并且整个“监狱坑”不可能出在十几岁的孩子。

就我个人而言,小女孩只不过是男主所幻想出来的,他在最后将奶冻给于的小女孩,这或许象征着人在弥留之际的伟大人性,亦或是代表着一种希望、一种寄托。

韩国《寄生虫》之后,2020年初最佳电影《饥饿站台》带你领略人性


韩国《寄生虫》之后,2020年初最佳电影《饥饿站台》带你领略人性

规则

一开始“监狱坑”的“垂直化阶层结构”,在根本意义上决定了食物的分配规则。

直到监狱工作人员:伊莫古里的出现,开始有了不同的声音——“

自发性团结”,当然伊莫古里所谓的“自发性团结”可能只存在于她的想象之中,现实中并不可能发生,但“监狱坑”的传统机制,只有在外力的打破下,才会发生改变,监狱如此社会亦是如此,只有借用外力才会慢慢进步。

01.

所以当男主经历过高、低楼层,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之后,他开始进入了一个“超脱现实”的状态,加上第6层的这个机遇,让他有机会蜕变成为一位“大刀阔斧”的改革者。

一个“机构”的进步就是需要大量向格伦这样的人,也许他会失败,但总会出现第2个格伦或者第100个格伦,那么社会就进步了。所以不管格伦成功与否,至少他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就算失败了,也总会有人上来“接班”还是会有人尝试,总有一天会打破监狱坑的传统机制。


也许是因为伊莫古里所说的:

“如果每个人只吃自己那份食物,每个人都不会饿死”

男主人公决定开始打破规则,实施新的改革。

于是他与黑人巴哈拉特,拿着武器坐着平台深入下层,逐层分配食物,确保每层都有基本的食物保障。这是看似疯狂的想法,意味着他们将要放弃曾经用命换来的“第6层优质生活”。


韩国《寄生虫》之后,2020年初最佳电影《饥饿站台》带你领略人性


02.

新规则无法自发性形成,故只能强制性执行,男主人公和巴哈拉特接纳了坐在轮椅上智者的意见:先好言相劝,行不通再“强制执行”。两人在整个改革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就好比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法制”一般,同样是先劝导人民遵守规则,最后再借助于强制力量。

这就是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人具有能动性,人不会像动物一般受制于最原始的欲望,而是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员来全方位考虑。他会以最广泛的利益为群众谋福利,就算有一天他也会身处底层,面临没有食物的困境他也在所不惜。因为一旦这个新的规则能被大家所接纳,那么这个新的秩序就能建立起来,人人都会有存活的可能。

略过前面50层的规则,就像是对高收入人群征收高额税费一般,虽说对于他们就像是是

隔靴搔痒一般,但至少给下层人士的平衡分配增添了一份保障,也为他们的新规进行了优化。

优化新规则的目标说白了就是为了相对公平,采取强制手段带来的是平均主义,做到按需分配,也就满足了所有人的基本保障,尽管只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但至少解决了其根本性的阶层化问题。

可是我们却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一个问题,这样的新规则如何常态化的运行?毕竟我们在电影作品中只看到了一个单程,新规则如何能构成循环?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崇尚公平和平等。

编导们或许也有一种打破第四面墙的“味道”

“这个问题你们与其问我,还不如问问,屏幕面前的自己!”


韩国《寄生虫》之后,2020年初最佳电影《饥饿站台》带你领略人性


韩国《寄生虫》之后,2020年初最佳电影《饥饿站台》带你领略人性


奶冻

“大刀阔斧”的新规则,正是底层向顶层传递的一个信息——“下层人也是拥有着强大精神和优质品性的,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

01.

将一碗奶冻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传递给顶层,无疑是个十分明智的选择,这个想法就相当于是在一群猛兽中保全了一个婴儿,堪称是神迹。奶冻就是智者想要向上层传达的一个神迹一般的信息,一碗看似简单的奶冻,却包含了人性最为光辉的一面,其内涵极其丰富,形式也极为高妙。

可最终,两人不忍看到饥饿的小女孩,将死扛之下得以保全的冻奶,交予小女孩享用,或许这就是上面所说的人性光辉。

有人说电影是开放性结局,其实不然。冻酸奶并没有被小女孩享用,而是已经被送到了顶层,在电影的中半部分有一个镜头,厨师长端着一盘冻酸奶,他不并是看到神迹的表现,而是在气急败坏地审视其中的一根头发,为什么这个奶冻没被吃掉呢?一定是奶冻本身有问题,是不是就因为掉落了一根头发?这头发是谁的?其实这就是影片的结局,他认为这盘菜之所以被剩下是因为卫生不达标,因为一根头发所导致的.

可是他却忽略了,底层的人都开始吃同类了还会在乎一根头发吗?这些工作人员他们并不知道有人在挨饿,所以便把男主千辛万苦传回来的信息当成卫生问题草草处理了。

厨师长的表现和古时候皇上问灾民“何不食肉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表达了下层的反馈完全不能被上层所理解,上层人永远不懂下层人的痛苦,因为他们只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审视所有,两个层面的人有着不可逾越思维“鸿沟”,甚至无法沟通。

韩国《寄生虫》之后,2020年初最佳电影《饥饿站台》带你领略人性


02.

为什么冻奶留在了“监狱坑”却没有高温和极寒?

前面提到了一个规则,如果平台离开之后擅自留下食物,房间会急剧升温或降温直至囚犯死亡或是扔下食物,但是这碗奶冻留下来,房间温度却没有温度变化这是为什么?

或许就是“监狱坑”最初的目的:

——每个人只吃自己入狱前所说的“最爱的食物”而奶冻是“小女孩”最爱的食物。

每个人在入“监狱坑”的时候都会被询问,自己最喜爱的食物是什么,对什么过敏,而且这个是必选题,由此可以看出监狱对于“吃”这个问题的重视。

所以如果我们按照这个设定,我们每个人都吃自己最喜爱的食物,不仅每个人都不会被饿死,同时还可以将食物留在自己所处的一层慢慢同狱友分享。

或许这样的解读,更加符合作品的寓意。


韩国《寄生虫》之后,2020年初最佳电影《饥饿站台》带你领略人性


韩国《寄生虫》之后,2020年初最佳电影《饥饿站台》带你领略人性


写在结尾

我一直在想“监狱坑”为什么会被设置成了333层,它寓意何在?直到后来在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才明白333层每层两个人,加起来就是666,666一词在圣经启示录中暗指迫害基督教徒的罗马暴君尼禄,后来扩大泛指地狱,作品中的那个“小女孩”就像是生活在地狱当中,正因男主人公弥留之际那仅存的人性光辉,驱使他将冻酸奶递给了女孩,让小女孩得到救赎的同时,也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饥饿站台》是一部反乌托邦电影,影片将阶级的丑陋、人性的黑暗刻画得淋漓尽致,333个阶级固然可怕,但更怕的是世界上只存有两个阶级,穷人与富人。我们生活在一个阶级固化的时代,就像有句话所说的"寒门难出贵子",阶级固化仿佛已成为一道魔咒,时刻萦绕在每个人的头顶。是谁让我们得以苟活?是这样的机制,又是谁让这样的机制存在?可笑的也是我们!

总的来说,本部作品的设计相当精良,几无废笔,种种素材利用得极其贴切,在有限的空间里展现出了丰富的内涵,堪称2020年初的上乘之作,值得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