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妙的傳統中國樂器——尺八


絕妙的傳統中國樂器——尺八

尺八


尺八類樂器的祖先是笛。中國豎吹笛類樂器的鼻祖是管和龠,基本構造都是一根管,從頭到尾中空,不切吹口。這類樂器的演奏方法已經失傳。現在有人認為應該像源自埃及的NEY一樣斜吹,這一說法目前在中國還沒有可靠的考古依據。管龠類樂器不切吹口所以口風很難找,演奏頗為不易。在先秦管樂器中遠沒有更好演奏的簫(先秦專指底部封死的排簫)和篪(類似今天的橫笛)流行。

笛這個字被用指管樂器始於東漢。那時笛又稱羌笛,特點是管口斜著切了一刀,形成一個弧形吹口。正倉院所藏的唐尺八上也是這種吹口。現在的日本尺八還保留著這種吹口。從東漢到唐代,長笛,短笛,尺八都是指這類豎吹笛類樂器。“長”“短”“尺八”指代大小而已,尺八笛也稱中管,長度介於長笛短笛之間,簡稱尺八。橫吹的笛當時會專門叫橫笛。


絕妙的傳統中國樂器——尺八


日本尺八和中國的洞簫都是從唐宋尺八類樂器(當時統稱為笛)演變出來的。中國的洞簫被改造得更易吹奏更耐用。日本尺八樂器本身變化不大。至於橫笛,自古以來和豎吹的笛類樂器並行不悖,不存在尺八沒落笛子後起的問題。倒是明清以來笛子的流行程度遠勝洞簫,故而我國的笛子演奏技法十分豐富,洞簫的演奏技法則遠比日本尺八單薄。

吹口的存在使得口風更容易凝聚,所以有吹口的笛,其演奏性比之前的管龠高了一大截。豎吹的笛迅速成為了吹管界的翹楚,而管龠則被淘汰。大家耳熟能詳的詩“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說的就是這種笛,是一種上至王公下至百姓都很喜愛的樂器。從設計上看,這種斜切的吹口極像是先民誤砍了自己的管龠,然後發現好演奏了許多從而流傳開來。設計並未經過太多優化。


絕妙的傳統中國樂器——尺八


尺八在唐朝時還是非常流行的,連韓熙載夜宴圖中也曾經出現過,敦煌壁畫中也有尺八的身影。在隋唐時期尺八作為主要的宮廷樂器,曾經風行一時。尺八的曲風比之其他樂器如宋代流行的洞簫,曲風偏豪放,顯示了典型的唐代文化風情。

但是到了宋代之後,因為宋代是文人社會,流行轉而偏向陰柔、婉轉,此時洞簫演奏便開始走向興盛,而尺八則漸漸式微。加之尺八是外切口式樂器,演奏難度也明顯高於封蓋頂的洞簫和內切口的笛,掌握起來的難度差異蠻大,因此在民間的傳播基礎上,洞簫和笛也佔了先機。而宋代的士大夫階層鍾愛琴簫,無論是精英階層還是普羅大眾,對尺八的審美情趣都不高。而且尺八的外形又原始而古樸,在講究精緻婉約的宋代女子中也流傳不開。

宋滅,尺八在本土失傳,不過福建南音洞簫算是唐尺八之苗裔,至今留存。中國古代記譜法繁多,大抵有文字譜、工尺譜、減字譜、燕樂半字譜、絃索譜、管色譜、俗字譜、律呂字譜、方格譜、雅樂譜、曲線譜、央移譜等等,古代尺八記譜也不離其中。

宋時,一名法號叫做覺心的日本僧人來宋交流學習禪宗,至杭州護國寺,向同門居士張參學會了尺八演奏方法技巧和尺八樂曲《虛鈴》,於宋寶佑二年傳回日本。回到日本後,覺心在今和歌山縣的山上建立了興國寺,並傳授尺八演奏技藝,創立了普化宗(普化宗的虛無僧很有名)。

剛從中國傳入日本時,尺八是一種法器。每到寺院有重大法事時,就要在佛前獻演尺八,在僧人們看來,獻演尺八和獻花、燒香、供奉食物一樣,都是供養佛祖的方式,是法事的一環,因此尺八素有“一音成佛”之說。這種傳統至今也還保持著。尺八在日本得以廣為流傳,並被漸漸改制成與唐尺八已大不相同的日本尺八,而在中國卻因種種原因失傳。

絕妙的傳統中國樂器——尺八

從唐尺八到洞簫的轉變大約也發生在宋代。洞簫和尺八的本質差別在吹口的設計:洞簫的吹口在管內側,頂部開口面積減小。這兩個設計是會提高製作難度的:保留頂部竹節要比把所有竹節全部打通需要更精細的控制,在管內銼槽比在管外削個平面要複雜。所以洞簫的這個吹口設計不是隨隨便便改的。洞簫的吹口可以更好地凝聚氣流,所以洞簫比尺八容易吹響,而且省氣。

此外,洞簫的吹口很好的掩藏在了竹子的堅硬外皮下,比尺八耐用。現代尺八大多要用牛角鑲嵌吹口提高耐用性,洞簫則不用。洞簫吹口唯一的缺點是頂部封閉不利於聲波輻射,所以洞簫的音量要比尺八小。而文人音樂,譬如古琴,本就不需要多大音量,所以犧牲音量換取易演奏性和耐用性很容易被人接受。


絕妙的傳統中國樂器——尺八

演奏

想要大音量的話古人有貼笛膜這樣的利器,史書上也記載過貼膜的尺八。後來戲曲伴奏這種要熱鬧的差事都交給貼膜的笛子了,而洞簫則變成一件安靜的文人樂器。日本尺八最具有代表性的氣衝音和浮沉,洞簫和竹笛其實一樣可以做,西洋長笛也可以,只是傳統上這些效果一直被認為是瑕疵,要極力杜絕。

和中國宋代極聲色之娛,求器物之精不同,日本產生了一種叫做“侘寂”的美學。簡單說就是因陋就簡,在簡陋的客觀條件下通過主觀努力達成美——大家可以去搜一下日本的桂離宮看看,那可是皇家園林,房子蓋得跟山村似的。在這種美學支配下,日本人從來沒想著要讓尺八更容易吹。所以日本尺八的設計基本沒有變化,甚至連多打個音孔方便轉調這種小調整都沒有。但也正是在侘寂這種美學支配下,日本人把尺八的演奏技法死磕到極致。所以聽演奏大家往往有一種尺八比洞簫更高端的感覺。

洞簫的吹口設計犧牲了音量獲得了演奏的便利和樂器的耐用,從而在中國取代了唐宋尺八。從樂器角度可以說洞簫比尺八要先進。不過日本人對尺八的演奏技法開發深入。相比之下,中國人主要在開發笛子的演奏,洞簫的演奏傳統則比日本尺八薄弱許多。


絕妙的傳統中國樂器——尺八

2018年在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首映了一部記錄電影《尺八·一聲一世》, 該片彙集了包括三橋貴風、海山、佐藤康夫、小湊昭尚、長鬚與佳、星梵竹、易佳林、含軒等八位中外尺八人,透過他們不同的人生軌跡,展現了這一古老樂器在傳承中所面臨的困境與希望。

在數字化技術發展迅猛的今天,尺八這種傳統樂器,如何通過社交媒體煥發自己的生命力,還要留給那些有心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