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秀華《且在人間》:無愛婚姻,這人間,對她來說,搖搖晃晃

我們所需要的愛情是什麼?或者換句話說,我們所喜歡的愛情是什麼?

看到餘秀華的《且在人間》,我們彷佛突然有了一絲答案。正如當代著名作家廖一梅說的那樣,“在我們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瞭解,正是我們所呼喚的愛的真諦。

《且在人間》也正是餘秀華女士寫的一部,呼喚瞭解的自傳體小說。

餘秀華《且在人間》:無愛婚姻,這人間,對她來說,搖搖晃晃

“搖搖晃晃的人間”

餘秀華的第一本詩集,名字叫做《搖搖晃晃的人間》。

她在這搖搖晃晃的人間搖搖晃晃的走,詩歌是他唯一的柺杖。而在去年的伊始,她又寫了一部小說,自傳體小說《且在人間》自傳體小說,說的很像她自己的事情。

小說的主人公周玉,好像就是餘秀華自己活生生的翻版,殘疾人,出生貧困,和自己的丈夫關係也不甚緊密,她眼裡的人世間,搖搖晃晃,幸好,周玉也有詩歌的柺杖。

可是詩歌真的能抵禦這搖搖晃晃的人間嗎?

我們在沒有親身經歷之前,我們總覺得自己意志堅強,能夠面對人生中的任何風暴,可是隻要有小小的風暴來襲,有很多人便會立刻丟盔棄甲,狼狽而逃。

餘秀華《且在人間》:無愛婚姻,這人間,對她來說,搖搖晃晃

周玉的生活裡,我們以為的看上去最大的風暴,其實對於她來說,倒是微不足道的,周玉死心並不是死心於自己的殘疾,而是殘疾這份原罪,帶來的其他很多東西。這些東西看上去並不十分有威勢,有的甚至還打著“為你好”的旗號,但是就像生活中那一點這一點的風暴一樣,早晚有一天也會讓人的心靈慢慢的死去。

小風暴的核心是周玉的丈夫吳東興。

作為一個正常人,吳東興其實覺得自己是個好男人。娶了個殘疾老婆,還費心費力地養活這個家,並且對周玉很少使用暴力,不會像電視上演的那樣,動不動就拳腳相加。

他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好男人,所以在周玉提出離婚的時候,他會很生氣。吳興東覺得自己作為一個正常人,娶了一個殘疾老婆,已經是受了天大的委屈了,這些年又不辭辛苦地供養自己殘疾的妻子,憑什麼和自己離婚?

但是周玉記得是卻不是這些,或者是,敏感的她更在乎自己丈夫對自己的態度。在她的生活裡,她的丈夫是一個很惡毒的人,常常和她交流的時候,帶著正常人的傲慢,總是以一副施捨的語氣和她說話,總是要求她感恩戴德。

餘秀華《且在人間》:無愛婚姻,這人間,對她來說,搖搖晃晃

“反正是一個廢人,不死就行!”

“我真是瞎了眼睛找到你!”

這些像刀子一樣的話,像她開頭感受到的“鞭子一樣的風”狠狠的打在周玉的心靈上。這是她搖搖晃晃的人間,也是她痛苦的來源。餘秀華和周玉的故事很像,我們甚至懷疑餘秀華是不是也曾經經歷過周玉所經歷的一切。

周玉痛苦的還有很多事情。她愛詩,所以渴望愛情,但是在周玉的媽媽看來,天生殘疾是已經被剝奪了愛與被愛的權力的。周玉的媽媽在女兒和女婿的打架的時候,她甚至會嘲諷女兒沒有提供生計的能力,在自己目睹女兒婚姻的不幸,女兒一意孤行要求離婚的時候,她也會對著周玉叫嚷,讓周玉不斷在現實的殘酷裡感受自己價值的卑微。

至親尚且如此,更不用提街上的陌生人的奇怪的打量,甚至是法庭上法官對殘疾人主動提離婚的反覆確認了。陌生的打量,異樣的眼光,往往有的時候給人造成的打擊比語言行為的傷害都大。

這人間,對她來說,搖搖晃晃。

餘秀華《且在人間》:無愛婚姻,這人間,對她來說,搖搖晃晃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周玉渴望愛情。文藝女青年往往對於“懂我”的要求是很高的,認為這就是自己所要的愛情。

周玉一直覺得自己的丈夫不懂她。在外面老實巴交的丈夫,回來之後卻是另一副嘴臉,不懂周玉的詩歌,不懂女詩人辛波斯卡,對於周玉豐富的心靈世界他都不懂。他們做愛,他們一起生活了10年,但是生活卻過成了妻子看到丈夫就下意識的反胃,嫌棄丈夫骯髒,而丈夫一次又一次的用那種“老實人的惡意”諷刺自己的妻子。

我們見過很多濃情蜜意的情侶在分手之後的惡語相向,但是為什麼10年的婚姻,一步一步走到了現在的樣子?周玉覺得婚姻是棺材,把她們的大好年華鎖在了家庭裡,讓她們甚至都無法呼吸,在並互相折磨之後的某一天撒手人寰,所以周玉一直在試圖通過離婚來解放自己。吳東興也對這婚姻產生了厭倦,婚姻對他來說,是苦役,是義務,也有很大程度上是責任,只不過唯獨沒有愛。

沒有愛的婚姻,結果要麼離婚,要麼出軌,周玉的婚姻兼而有之。丈夫常年不在家,習慣於肉體上出軌,而周玉,則是在自己的心靈世界裡出了軌。

餘秀華《且在人間》:無愛婚姻,這人間,對她來說,搖搖晃晃

餘秀華之前寫過一句很有名的詩歌,也是她走紅的起點,她寫過“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如果還覺得不明顯,我們不妨再摘錄幾句,餘秀華她寫道“

我是穿過槍林彈雨去睡你,我是把無數的黑夜摁進一個黎明去睡你。我是無數個我奔跑成一個我去睡你”。槍林彈雨,黑夜變成黎明,還有無數的她,都在呼喚著這場為了“睡你”的相聚。

周玉也有自己想要相聚的人——阿卡。

阿卡之於周玉,其實未必有多愛,在我們旁觀者的世界裡,阿卡只是周玉長期愛而不得心理需求產生的投影。周玉那時候就像一個溺水之人,看到了一絲光亮就以為是世界的全部,結果卻不盡人意。阿卡對她和其他人沒有兩樣,一開始阿卡以為遇見了“性”,後來轉變成不理不睬,這種絕望只要對生活還有一絲希望的人是體會不到的,阿卡曾經被周玉以為是她的光,然後男人用現實擊碎了這曙光,周玉一看,原來只是夢醒之後的幻光罷了。

周玉因此自殺了,後來很幸運地被救起,開始走向自己人生裡的另一重境界。佛陀說“大徹大悟,向死而生”,在最接近死亡的那一次,她突然換了個人。餘秀華對於周玉之後如何打破枷鎖,包括離婚的情節其實寫的很少,我想,她是更在乎徹悟之前的痛苦的。

餘秀華《且在人間》:無愛婚姻,這人間,對她來說,搖搖晃晃

隨著周玉“自己”被發現,她的詩也被肯定了,其實有的時候,我們總是說“人大於一切”,但是在周玉心目中,最在乎的還是自己的那些詩。對她來說,詩歌不僅僅是詩歌,還是她的青春除了骯髒到厭惡之外唯一的光亮,也是她自己在那些年裡唯一的存在的證明。

她被肯定了,也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價值,她很高興

。阿卡還有丈夫對於她一下子好像就變得不重要了,周玉就是周玉,不需要依附任何人來活的周玉。

《給你》:儘管這樣,並不是為了見到你

《且在人間》寫的是周玉的故事,在某種意義上,也是餘秀華過去的故事。在《朗讀者》上,餘秀華直言說自己不懼晦澀的青春,如今已經度過了人生大半輩子的餘秀華,選擇了和過去和解。

和解之前,是一地雞毛。“500塊一夜”餘秀華在於丈夫的生活中,曾經這樣說來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也曾經在出名之後不惜花費15萬來與自己的丈夫離婚。

餘秀華《且在人間》:無愛婚姻,這人間,對她來說,搖搖晃晃

周玉說“生命是自己的”,餘秀華是這一哲學的踐行者。她不畏懼嘲諷和挖苦,覺得自己出了名就離婚會怎麼怎麼樣,她還是寫自己的詩,做自己的事情,像個詩人一樣了。

正如她在《朗讀者》裡朗讀的那一首小詩《給你》,除了窗外的春色,她想帶給別人的,其實早已經在周玉那次跳湖裡丟的差不多了,那些一次次的傷害和那些身心俱裂的夜晚,都隨著一紙離婚書而消散了,她只想留給自己的詩歌乾淨的身心和那份“並不是為了見到你的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