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互联网之父”享年86岁,不敌脑瘤“巨星”陨落

1月9日消息,据外媒报道,被公认为“欧洲互联网之父”的英国计算机科学家彼得·柯斯坦(Peter Kirstein)于当地时间周三在伦敦的家中去世,享年86岁。柯斯坦的女儿萨拉·林恩·布莱克(Sara Lynn Black)证实,父亲死于脑瘤。

“欧洲互联网之父”享年86岁,不敌脑瘤“巨星”陨落

对于这个名字,有些人可能感到陌生。但是提到TCP/IP,相信熟悉网络的人不会陌生。1982年,彼得·柯斯坦在伦敦大学学院采用了TCP/IP。这些协议仍然是当今互联网的技术基础。

柯斯坦教授以老式的方式塑造了他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关键角色,即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1982年,他与在新生计算机网络领域工作的美国科学家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促使他在自己的伦敦研究实验室采用了他们的标准。

脑瘤“恶魔”曾击败多位名人

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可能是20世纪死于脑瘤的最著名人物。令它如此神秘的是,在1937年,死于脑瘤的情况比现在少得多。他患有恶性程度最高的脑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在1937年,他被诊断出患有这种严重疾病后活了一年。

爱德华·肯尼迪(Edward Moore Kennedy在2009年逝于脑胶质瘤四级胶质母细胞瘤。

美国前任副总统约瑟夫·拜登的儿子博·拜登因胶质瘤于2015年去世,享年46岁。

2018年3月,台湾作家李敖先生病逝,享年83岁,一代国学大师就此在文化神坛陨落。而这个折磨了他整整三年的病就是“脑干胶质瘤”。

“欧洲互联网之父”享年86岁,不敌脑瘤“巨星”陨落

2018年8月,美国政坛的“符号性人物”、身患胶质母细胞瘤的美国共和党重量级代表约翰·麦凯恩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81岁。

其实,不仅仅是这些知名的文人、政要深受“胶质瘤”所害,全球的很多普通人也正在经历着着这种可怕“脑癌”的煎熬。单就中国而言,每年每10万人中就有5-8个人会得胶质瘤,其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每年因胶质瘤死亡人数达3万人。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按照各项肿瘤死亡率排位,恶性脑胶质瘤是34岁以下患者的第七位死亡原因。

得了脑瘤就没救了?别绝望,没有想象中可怕

脑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一种疾病。脑肿瘤隐蔽潜伏期长久,一旦发作常常无法挽回。虽然脑瘤也有良恶性之分,但由于发生的部位在空间有限、功能重要的颅内,所以即使是良性的脑瘤也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隐患。在大部分人眼里,得了脑瘤就相当于收到死亡通知书。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部分脑瘤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即使是恶性脑瘤患者的生存年限也在大大提高。

脑肿瘤最基本、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还是手术。在不伤害神经功能的前提下,争取做到肿瘤全切或者大部切除。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提示: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显微手术的日渐成熟,目前颅内良性肿瘤如脑膜瘤和听神经瘤等,大部分都可以做到全切并保护神经功能,一般在手术完全切除后即可达到治愈。恶性肿瘤如胶质瘤、转移瘤等,即使手术切除较完全,仍必须给予放疗和化疗,否则肿瘤复发速度较快,影响治疗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