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與《簡愛》的主題共鳴:成長需要“長途跋涉”

實不相瞞,我第一次知道《簡愛》這部小說是在高中,當時並沒有太多的瞭解,只知道它是《藝術概論》中需要記憶的內容。那時候的我應該怎麼也想不到,幾年後會看的津津有味。

我喜歡這樣簡單而又充滿故事性的小說,讀起來自然真實,描寫愛情絲毫不矯揉造作。


《西遊記》與《簡愛》的主題共鳴:成長需要“長途跋涉”

《簡愛》記錄了一個身世淒涼、寄人籬下的小女孩簡愛,在虐待和排擠中學會本能反抗,在慈善學校當學生和老師的苦難遭遇培養了她有意識的反抗思想;在索恩菲爾當家庭教師愛上了自己的主人羅切斯特,狂熱的愛情和清醒的自制充斥著她,但最終理智敗給了愛情,愛情卻敗給了尊嚴;離開索恩菲爾一路流浪,在荒原村遇到了自己從未謀面的親人,還獲得了不菲的遺產;最終遵從本心回到了羅切斯特的身旁,過上了幸福的日子。

從本質上來說《簡愛》和我們家喻戶曉的小說《西遊記》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主角歷經劫難和考驗,最終獲得圓滿,修成正果。


《西遊記》與《簡愛》的主題共鳴:成長需要“長途跋涉”

簡愛的“心”就像是孫悟空一樣生出72般變化,敢於質疑和挑戰不公;簡愛對愛情的慾望就像是豬八戒,雖然遭遇種種苦難卻從未磨滅;簡愛的理性和邏輯就像是沙僧,充滿了無趣但不可或缺;簡愛的意志和追求就像是白龍馬,從未停下前進的腳步;而簡愛和唐僧都一樣,他們的背後都肩負著偉大的使命。

一、簡愛與孫悟空,反抗是人性的本能,但控制本能才能修成正果

我想讀者熟悉《西遊記》肯定會大於《簡愛》,但是仔細思考就能從兩本書裡發現很多共通的道理。

小說中,簡愛父母早逝,沒有富足的遺產,沒有強大的背景。被迫來到門頭府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既不是小姐,也不像傭人,不被“掌權者”瑞德太太喜歡,被表哥欺凌、被表姐誣陷、被傭人辱罵。

人性的本能驅使著她做出了反抗,本能戰勝了恐懼,於是她發了瘋一樣的向欺辱她的表哥還擊。

孫悟空也是如此,他天生地養,生性正直且純良,初出茅廬,以為整個世界都是美好純善。被天庭招安毫無背景所以只封了個弼馬溫,在那些“正統”天神的白眼和鄙夷中看到了世界本來的面目,哪怕它是神界,也充滿了迂腐和不堪。

一怒之下揭竿而起,自封“齊天大聖”,誓與天齊。這時候的悟空還未接受“教化”,所以他敢於反抗,敢於向那些陳舊腐朽的教條發動反擊


《西遊記》與《簡愛》的主題共鳴:成長需要“長途跋涉”

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下,簡愛被鎖進了紅房子。那是“掌權者”對他們的懲罰,以達到教化的目的,磨練他們的心性。

五指山和紅房子具有著同樣的象徵意義,它們壓制的是悟空和簡愛那顆對世界強烈反抗的“心”。心是自由的,不受約束的,也是力量巨大的,破壞力最強的,所以才需要五指山與紅房子的存在,讓悟空和簡愛學會控制和駕馭那種原始的本能。

孫悟空隨唐僧西天取經,簡愛被送去洛伍德慈善學校。西行之路充滿考驗,洛伍德充滿磨難,簡愛與悟空在“路上”都學會了如何控制這種本能,如何有意識的去釋放這種反抗。慢慢的悟空不再見妖怪就殺,見不平就揭竿而起,簡愛認識了海倫和坦普小姐,學習她們的優點,學會堅強、勇敢、理智的面對這個面目可憎的世界。

在我看來簡愛和悟空的性格中最大的魅力便是懂得“反抗”,也能控制這種反抗。

悟空可以為飽受乾旱之苦的鳳仙郡百姓再次衝撞玉帝,可它沒有向大鬧天宮一樣,而是將反抗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簡愛得知自己被羅切斯特欺騙後告訴他,“你以為我沒有錢財、家世微寒、長相普通、身材矮小、所以我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錯了,我的靈魂和你一樣高貴”。他雖然選擇離開了羅切斯特,但最終還是回到了他的身邊

終於悟空成了鬥戰勝佛,簡愛獲得了財富和愛情,歷經千辛萬苦他們終於修得圓滿。

簡愛與豬八戒身上,藏著人類追求愛情的本能

讀者,你可能會想,簡愛怎麼可能會跟豬八戒有著共同點,簡愛勤勞刻苦,豬八戒好吃懶做。但其實這些特徵只是豬八戒作為“豬”所帶有的特徵,其實她們也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

八戒相貌醜陋,簡愛相貌平平,八戒從不掩飾自己心裡的真實想法。簡愛在面對羅切斯特先生時,也絲毫不掩飾自己的愛慕。八戒因為追求愛情被貶下凡間,歷經苦難,最終修的正果,簡愛也因為愛上自己的主人,飽嘗痛苦,流落荒原,最終獲得幸福。

小說中的簡愛,相貌平平,身世悽慘,沒有強大的背景和高貴的出身,但她勇於追求愛情,從不壓抑自己的本能,所以贏得了羅切斯特先生的愛戀。

《西遊記》與《簡愛》的主題共鳴:成長需要“長途跋涉”

在人們心中偏見就是像是一座無法翻越大山,一個相貌平平的低賤女性怎麼可能得到貴族的愛?怎麼可能會獲得幸福?

其實這一切都來源於簡愛的“慾望”,洛伍德的生活平靜且輕鬆,但坦普小姐的離開後使得簡愛心裡難以平靜,她恢復了原來的本性,她渴望著外面更繁華的世界,慾望像鉤子一樣,挑動的她的心絃。

於是她離開了洛伍德去了索恩菲爾,羅切斯特先生的出現就像是:“從外面世界的一條小河流過這裡”。他滿足了簡愛的慾望,而簡愛也喜歡上了自己的主人。

愛情是所有人類的自然屬性,追求愛情是所有人類的本能

《西遊記》與《簡愛》的主題共鳴:成長需要“長途跋涉”

這一點連作為神仙的豬八戒也不能逃脫

在《西遊記》中豬八戒曾是天界的天蓬元帥,因為偷看嫦娥洗澡,私動凡心,被玉帝貶至凡間,投胎失誤成了豬首人身的妖怪,雖然面貌醜陋,但心底善良。後來做了唐僧的二徒弟,一同去往西天取經。

在描寫豬八戒的那麼多故事中你第一個想起的是什麼?

肯定是他私動凡心,偷看嫦娥洗澡。因為這具有很強大的社會意義

八戒的愛情萌芽衝撞著天庭數千萬年墨守成規的戒律,他不在壓抑自己的本能,簡愛也是同樣。

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人們,要勇於向世俗挑戰,不要壓抑自己追求愛情的本能,任何人都有愛與被愛的權利。他們用行動告訴我們,哪有什麼武器可以追求愛情,愛情本身就是可以打破世俗的武器。

簡愛與沙僧身上,有理性和邏輯的雙重屬性

在《簡愛》中,簡愛幾乎時刻都保持著冷靜和理性。小時候備受欺凌她自己一人躲在窗簾背後看書,不被人們所喜歡她說:“如果別人不愛我,我寧願死去而不願活著,我受不了被人憎恨”。長大後,她知道女人其實和男人一樣,女人也是有感覺得的,女人也需要施展才華和用武之地。

愛上羅切斯特之後她說:“如果神曾經賜給我一點美貌和許多財富,我早已讓你無法離開我,就像現在我無法離開你一樣,我的靈魂和你一樣高貴。”

簡愛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年齡段有著不同的自我認知和生存邏輯

但同時她也冷漠,又樸素,放在人堆裡毫無存在感,但她又有著自己獨特的靈魂,讓她自己無可替代。

理性傍身讓她顯得格外簡單和直接,但也非常無趣。這就是簡愛愛情光環之下最真實的樣子。


《西遊記》與《簡愛》的主題共鳴:成長需要“長途跋涉”

其實沙僧也這樣,你記憶中的沙僧是不是總說著這三句話。

大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大師兄,二師兄被妖怪抓走了,大師兄師父和二師兄都被妖怪抓走了。

這就是沙僧,一個永遠都在做正確的事情,但非常無趣的一個人,他其實就是整個西行團隊中理性和邏輯的化身。

唐僧和悟空吵架,他即勸師父也勸悟空,跟他們講邏輯,講道理,八戒時不時要分家產回高老莊,他理性勸阻,從來沒有見過他失控和放縱的時候。

簡愛從始至終都選擇在教師這個行業中發展,從來沒有任何非分之想,沙僧從始至終都在挑著擔子幹活,也從未想過要跟八戒和悟空換一下職位。

理性與邏輯就像是他們的“骨架”,雖然“慘白”無趣,但必不可少。

簡愛與白龍馬,“意志”指引他們前行

縱觀簡愛這一生,從門頭府出發到了洛伍德,而後又去了索恩菲爾和荒原村,最終在芬丁別墅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她就像一頭不知疲倦的白龍馬一樣,努力前行。

在門頭村府,她像擺脫這種痛苦的生存狀態,她嚮往外面的世界。在洛伍德,平靜與安逸佔據了大多數時間,可坦普小姐的離開,也帶走了她的平靜,於是她又一次出發,前往更加繁華的都市。後來愛上了羅切斯特,又得知自己的主人是有妻子的,自尊驅使著她離開了那個傷心的地方,不慎流落荒原,卻陰差陽錯的找到了自己的親人,最終遵從自己本心,回到了羅切斯特身旁。


《西遊記》與《簡愛》的主題共鳴:成長需要“長途跋涉”

而《西遊記》裡的白龍馬,他也是如從從未停下自己的腳步,無論任何艱難險阻,他都一定要走到西天。

他們共同特徵就是“意志”,頑強的意志指引他們前行的腳步,白龍馬知道化龍池在等待它的到來,簡愛也明白她要去追求更廣闊的世界,要去做更多能夠實現自我價值的事情。

白龍馬不斷行走為的是“化馬為龍”,簡愛不斷行走為的是“破繭成蝶”。

讀者,你看到這裡一定會非常疑惑,我為什麼沒有提到西遊記裡最最重要的一個角色——唐僧?

但其實唐僧一直都藏在前面的文字裡,如果你把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組合在一起你就會發現,那其實就是唐僧。那麼你一定也會發現那也就是簡愛。

唐僧西行是受觀音點化,前往西天求取三藏真經,普度眾生,他的西行是有使命的。而夏洛蒂勃朗特創作出的簡愛,也同樣具有使命,簡愛的出現就是為了向那些迂腐陳舊帶有歧視的社會規則宣戰,為的就是能夠消除人們對女性的偏見。

夏洛蒂勃朗特寫出這本小說的時候,英國的婦女只能“做果凍和織襪子,彈鋼琴和秀手袋”,幾乎沒有任何法定權利。

而這也正是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很多人說這是一本灰姑娘式的小說,但其實不是。很多人被簡愛的愛情故事所吸引,以為這是一部浪漫的愛情小說,但在我看來也不是。

它是一本關於成長,關於反抗,關於弘揚獨立、人格平等和婚戀自由的寓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