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与《简爱》的主题共鸣:成长需要“长途跋涉”

实不相瞒,我第一次知道《简爱》这部小说是在高中,当时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只知道它是《艺术概论》中需要记忆的内容。那时候的我应该怎么也想不到,几年后会看的津津有味。

我喜欢这样简单而又充满故事性的小说,读起来自然真实,描写爱情丝毫不矫揉造作。


《西游记》与《简爱》的主题共鸣:成长需要“长途跋涉”

《简爱》记录了一个身世凄凉、寄人篱下的小女孩简爱,在虐待和排挤中学会本能反抗,在慈善学校当学生和老师的苦难遭遇培养了她有意识的反抗思想;在索恩菲尔当家庭教师爱上了自己的主人罗切斯特,狂热的爱情和清醒的自制充斥着她,但最终理智败给了爱情,爱情却败给了尊严;离开索恩菲尔一路流浪,在荒原村遇到了自己从未谋面的亲人,还获得了不菲的遗产;最终遵从本心回到了罗切斯特的身旁,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从本质上来说《简爱》和我们家喻户晓的小说《西游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主角历经劫难和考验,最终获得圆满,修成正果。


《西游记》与《简爱》的主题共鸣:成长需要“长途跋涉”

简爱的“心”就像是孙悟空一样生出72般变化,敢于质疑和挑战不公;简爱对爱情的欲望就像是猪八戒,虽然遭遇种种苦难却从未磨灭;简爱的理性和逻辑就像是沙僧,充满了无趣但不可或缺;简爱的意志和追求就像是白龙马,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而简爱和唐僧都一样,他们的背后都肩负着伟大的使命。

一、简爱与孙悟空,反抗是人性的本能,但控制本能才能修成正果

我想读者熟悉《西游记》肯定会大于《简爱》,但是仔细思考就能从两本书里发现很多共通的道理。

小说中,简爱父母早逝,没有富足的遗产,没有强大的背景。被迫来到门头府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既不是小姐,也不像佣人,不被“掌权者”瑞德太太喜欢,被表哥欺凌、被表姐诬陷、被佣人辱骂。

人性的本能驱使着她做出了反抗,本能战胜了恐惧,于是她发了疯一样的向欺辱她的表哥还击。

孙悟空也是如此,他天生地养,生性正直且纯良,初出茅庐,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美好纯善。被天庭招安毫无背景所以只封了个弼马温,在那些“正统”天神的白眼和鄙夷中看到了世界本来的面目,哪怕它是神界,也充满了迂腐和不堪。

一怒之下揭竿而起,自封“齐天大圣”,誓与天齐。这时候的悟空还未接受“教化”,所以他敢于反抗,敢于向那些陈旧腐朽的教条发动反击


《西游记》与《简爱》的主题共鸣:成长需要“长途跋涉”

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简爱被锁进了红房子。那是“掌权者”对他们的惩罚,以达到教化的目的,磨练他们的心性。

五指山和红房子具有着同样的象征意义,它们压制的是悟空和简爱那颗对世界强烈反抗的“心”。心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也是力量巨大的,破坏力最强的,所以才需要五指山与红房子的存在,让悟空和简爱学会控制和驾驭那种原始的本能。

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简爱被送去洛伍德慈善学校。西行之路充满考验,洛伍德充满磨难,简爱与悟空在“路上”都学会了如何控制这种本能,如何有意识的去释放这种反抗。慢慢的悟空不再见妖怪就杀,见不平就揭竿而起,简爱认识了海伦和坦普小姐,学习她们的优点,学会坚强、勇敢、理智的面对这个面目可憎的世界。

在我看来简爱和悟空的性格中最大的魅力便是懂得“反抗”,也能控制这种反抗。

悟空可以为饱受干旱之苦的凤仙郡百姓再次冲撞玉帝,可它没有向大闹天宫一样,而是将反抗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简爱得知自己被罗切斯特欺骗后告诉他,“你以为我没有钱财、家世微寒、长相普通、身材矮小、所以我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高贵”。他虽然选择离开了罗切斯特,但最终还是回到了他的身边

终于悟空成了斗战胜佛,简爱获得了财富和爱情,历经千辛万苦他们终于修得圆满。

简爱与猪八戒身上,藏着人类追求爱情的本能

读者,你可能会想,简爱怎么可能会跟猪八戒有着共同点,简爱勤劳刻苦,猪八戒好吃懒做。但其实这些特征只是猪八戒作为“猪”所带有的特征,其实她们也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

八戒相貌丑陋,简爱相貌平平,八戒从不掩饰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简爱在面对罗切斯特先生时,也丝毫不掩饰自己的爱慕。八戒因为追求爱情被贬下凡间,历经苦难,最终修的正果,简爱也因为爱上自己的主人,饱尝痛苦,流落荒原,最终获得幸福。

小说中的简爱,相貌平平,身世凄惨,没有强大的背景和高贵的出身,但她勇于追求爱情,从不压抑自己的本能,所以赢得了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恋。

《西游记》与《简爱》的主题共鸣:成长需要“长途跋涉”

在人们心中偏见就是像是一座无法翻越大山,一个相貌平平的低贱女性怎么可能得到贵族的爱?怎么可能会获得幸福?

其实这一切都来源于简爱的“欲望”,洛伍德的生活平静且轻松,但坦普小姐的离开后使得简爱心里难以平静,她恢复了原来的本性,她渴望着外面更繁华的世界,欲望像钩子一样,挑动的她的心弦。

于是她离开了洛伍德去了索恩菲尔,罗切斯特先生的出现就像是:“从外面世界的一条小河流过这里”。他满足了简爱的欲望,而简爱也喜欢上了自己的主人。

爱情是所有人类的自然属性,追求爱情是所有人类的本能

《西游记》与《简爱》的主题共鸣:成长需要“长途跋涉”

这一点连作为神仙的猪八戒也不能逃脱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曾是天界的天蓬元帅,因为偷看嫦娥洗澡,私动凡心,被玉帝贬至凡间,投胎失误成了猪首人身的妖怪,虽然面貌丑陋,但心底善良。后来做了唐僧的二徒弟,一同去往西天取经。

在描写猪八戒的那么多故事中你第一个想起的是什么?

肯定是他私动凡心,偷看嫦娥洗澡。因为这具有很强大的社会意义

八戒的爱情萌芽冲撞着天庭数千万年墨守成规的戒律,他不在压抑自己的本能,简爱也是同样。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要勇于向世俗挑战,不要压抑自己追求爱情的本能,任何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哪有什么武器可以追求爱情,爱情本身就是可以打破世俗的武器。

简爱与沙僧身上,有理性和逻辑的双重属性

在《简爱》中,简爱几乎时刻都保持着冷静和理性。小时候备受欺凌她自己一人躲在窗帘背后看书,不被人们所喜欢她说:“如果别人不爱我,我宁愿死去而不愿活着,我受不了被人憎恨”。长大后,她知道女人其实和男人一样,女人也是有感觉得的,女人也需要施展才华和用武之地。

爱上罗切斯特之后她说:“如果神曾经赐给我一点美貌和许多财富,我早已让你无法离开我,就像现在我无法离开你一样,我的灵魂和你一样高贵。”

简爱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自我认知和生存逻辑

但同时她也冷漠,又朴素,放在人堆里毫无存在感,但她又有着自己独特的灵魂,让她自己无可替代。

理性傍身让她显得格外简单和直接,但也非常无趣。这就是简爱爱情光环之下最真实的样子。


《西游记》与《简爱》的主题共鸣:成长需要“长途跋涉”

其实沙僧也这样,你记忆中的沙僧是不是总说着这三句话。

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师父和二师兄都被妖怪抓走了。

这就是沙僧,一个永远都在做正确的事情,但非常无趣的一个人,他其实就是整个西行团队中理性和逻辑的化身。

唐僧和悟空吵架,他即劝师父也劝悟空,跟他们讲逻辑,讲道理,八戒时不时要分家产回高老庄,他理性劝阻,从来没有见过他失控和放纵的时候。

简爱从始至终都选择在教师这个行业中发展,从来没有任何非分之想,沙僧从始至终都在挑着担子干活,也从未想过要跟八戒和悟空换一下职位。

理性与逻辑就像是他们的“骨架”,虽然“惨白”无趣,但必不可少。

简爱与白龙马,“意志”指引他们前行

纵观简爱这一生,从门头府出发到了洛伍德,而后又去了索恩菲尔和荒原村,最终在芬丁别墅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她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白龙马一样,努力前行。

在门头村府,她像摆脱这种痛苦的生存状态,她向往外面的世界。在洛伍德,平静与安逸占据了大多数时间,可坦普小姐的离开,也带走了她的平静,于是她又一次出发,前往更加繁华的都市。后来爱上了罗切斯特,又得知自己的主人是有妻子的,自尊驱使着她离开了那个伤心的地方,不慎流落荒原,却阴差阳错的找到了自己的亲人,最终遵从自己本心,回到了罗切斯特身旁。


《西游记》与《简爱》的主题共鸣:成长需要“长途跋涉”

而《西游记》里的白龙马,他也是如从从未停下自己的脚步,无论任何艰难险阻,他都一定要走到西天。

他们共同特征就是“意志”,顽强的意志指引他们前行的脚步,白龙马知道化龙池在等待它的到来,简爱也明白她要去追求更广阔的世界,要去做更多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事情。

白龙马不断行走为的是“化马为龙”,简爱不断行走为的是“破茧成蝶”。

读者,你看到这里一定会非常疑惑,我为什么没有提到西游记里最最重要的一个角色——唐僧?

但其实唐僧一直都藏在前面的文字里,如果你把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组合在一起你就会发现,那其实就是唐僧。那么你一定也会发现那也就是简爱。

唐僧西行是受观音点化,前往西天求取三藏真经,普度众生,他的西行是有使命的。而夏洛蒂勃朗特创作出的简爱,也同样具有使命,简爱的出现就是为了向那些迂腐陈旧带有歧视的社会规则宣战,为的就是能够消除人们对女性的偏见。

夏洛蒂勃朗特写出这本小说的时候,英国的妇女只能“做果冻和织袜子,弹钢琴和秀手袋”,几乎没有任何法定权利。

而这也正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很多人说这是一本灰姑娘式的小说,但其实不是。很多人被简爱的爱情故事所吸引,以为这是一部浪漫的爱情小说,但在我看来也不是。

它是一本关于成长,关于反抗,关于弘扬独立、人格平等和婚恋自由的寓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