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克思資本論中,得到的對房地產的思考

馬克思資本論中寫資本主義國家,尤其是歐洲大批工人被資本家壓榨的吃不上飯,不繼續勞動就會餓死,只能在工廠繼續工作,自己沒有生產資料,揭露了資本主義的主要矛盾是生產資料社會化與私有制之間的矛盾,當歐洲的資源被資本家佔有的差不多的時候,就開始向外擴張,來轉移國內矛盾。

剛開始佔領北美時,資本家將國內的工人,轉移到北美進行勞動,北美的土地很多,幅員遼闊,與歐洲情況不同,部分工人有了點錢也去開小作坊,不被資本家壓榨了,掌握了點生產資料。於是大資本家發現這樣下去,自己掌握的生產資料不能持續擴大。最後想出了一個辦法,制定了一項規定,就是土地歸政府所有,然後賣一些給資本雄厚的資本家,由他們來開發及運營,再小點的就跟小資本家打工,被榨取剩餘價值,這樣絕大數人又回到了歐洲的情況,勞動換取的工資,去消費商品,再接著勞動依次循環,大資本家只要掌握所有土地就行,這樣就控制了全局。

馬克思揭露的當時的情況,對現代有很大的啟發與思考,從這個視角看過去,我們現在城市的房地產,有異曲同工之效果。

這個視角去分析,便可得知,價格會持續上漲,但是不是暴漲就不一定了,這就是資本的邏輯。資本是逐利的,哪裡有錢賺就去哪裡,哪裡賺錢快就很快的去哪邊。

馬克思提出的資本家那套,只要讓工人能保證基本生活,及一定的福利保障,是不影響社會穩定的,社會反而是越來越繁榮。在現在的社會只不過換了一種形式而已。


從馬克思資本論中,得到的對房地產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