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hide
建校90年来,安徽大学为国家和地方输送了约30万名毕业生,成为省内毕业生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影响力突出的高校。
日前,安徽大学正式启动“双一流”基本建设项目。作为我省唯一一所国家“双一流”建设的省属高校,安徽大学近年来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服务地方等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9月11日,安徽大学2018级新生肖静薇欣喜地从校园网看到,在刚公布的基础学科试验班名单上,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基础学科试验班是该校在本科教育中的一项改革创新。 2011年,安大成立文典学院,作为实施本科层次“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试验培养计划”的单位。其中设立“人文科学试验班”和“理科试验班”,从本科新生中选拔出有志于未来从事基础及其相关学科学术研究的学生予以培养。自此项改革实施以来,每年学生报名都很踊跃,仅今年就共有1200名新生报名,最终选拔出“人文科学试验班”学生30人,“理科试验班”学生50人。安大校长匡光力表示:“安徽大学作为一所有着90年办学历史的综合性大学,具有多学科优势。我们正在践行构建文理交融、理工互通、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富于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目前,安大已形成本科人才分层分类培养模式。除了文典学院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从2011年起,安徽大学还启动卓越本科生的培养计划,培养专业领军人才;2017年建设互联网学院,实施“互联网+”人才培养战略。安大学生通过创新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等开展创新实验项目,在国内外机器人足球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等比赛中都取得优异成绩,学生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学校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培育出基础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应用学科专业创新型研究人才、应用型卓越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等多类型人才。据统计,建校90年来,安大已为国家和地方输送了约30万名毕业生,其中不少已成为学界领军人物、业界管理骨干、党政部门领导。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满意度在90%以上,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满意度在92%以上。安大已成为省内毕业生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影响力突出的高校。
瞄准“双一流”标准,发掘人文、自然科研特色
2017年9月,由安大八个理工科学院共建的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成立,在首任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文清的带领下,将主要科研力量瞄准材料科学与信息技术这一世界前沿科学。作为“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安大学科建设一直高标定位,特色鲜明。
徽学是我国地域文化的三大显学之一,是中国文化的一颗明珠。早在1999年,安徽大学建立徽学研究中心。作为教育部首批批准的15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之一,近20年来,徽学研究中心在徽州社会经济史研究、徽州文书文献研究和服务安徽文化强省建设等方面贡献突出,被媒体誉为安徽的文化名片。当前,围绕现代科技与徽文化的融合和保护,安大又成功申报了“徽文化传播智能交互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徽州牌坊的保护修复与数字化展示研究”等项目,让传统徽文化在新时代继续枝繁叶茂。
2016年,该校教授黄德宽领衔的团队,成功清理、还原、解析出一批珍贵的战国时期竹简,在学界引起轰动。这批揭秘后的竹简内容涉及经学、史学、哲学、文学和语言文字学等领域,是继上海博物馆、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之后,先秦珍稀文献的又一次重大发现。在国防军事、公共安全等领域,安大的光电感测技术在国内领先。该校“光电信息获取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目前已将光电感测技术进一步向深海、深地和深空领域拓展。
据统计,“十二五”以来,安徽大学共获批“激光多普勒深海热流速测量系统研制及应用”等国家重点项目3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项,平均立项率位于省属高校首位。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数和授权专利数逐年增长。
近年来,安大一手推进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一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不仅有力提升了学校的教育对外开放水平,还为国家外交和安徽对外开放作出积极贡献。目前,安徽大学在海外建有智利圣托马斯大学孔子学院、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阿塞拜疆巴库大学国立孔子学院3个孔子学院;分别与波兰、俄罗斯、法国、韩国、墨西哥、日本的友好学校设立7所“中国中心”,将更多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青年论坛”等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也相继在安大举办。
发挥综合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提升服务地方能力,推动当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是地方性大学身兼的职责。作为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安大多年来把办学和服务地方紧密结合。
自2009年安徽大学与怀宁县人民政府签订第一个共建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协议以来,安徽大学每年都会选派部分研究生到学校与地方政府、大中型企业等共建的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进行培养,涉及应用经济、社会、科技、管理等多个学科。研究生们活跃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线,调查研究、服务奉献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与地方政府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得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肯定,并被总结为“安大模式”向全国推广。
今年3月,农业生态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在安大落户,这也是我省今年唯一一个依托高校获批的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在这个国家级的产学研平台上,农业和生态大数据得以收集并分析、应用技术被研究与推广。依托该中心,安大还建立起全省共享性农村综合资源数据仓库,其中安徽省专项数据库5个,搭建应用服务系统8套,发布全省农业农村大数据蓝皮书和调研报告,相关研究成果在省农委、省林业厅等相关部门开展应用,并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安大已与省内16个市签订了多层次的校市合作协议,与5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600多家企业保持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为国家特别是安徽省地方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已经成为我省研究与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重要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