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民俗古村:黃鹿井

青州大小事,就關注 !

青州民俗古村:黃鹿井

青州民俗古村:黃鹿井

黃鹿井的由來

明朝中期,黃鹿井村只有趙、葛、呂、史幾十戶人家。村西有一片大青石場,是村人打場曬糧夏夜乘涼的好地方。這年春,青州大旱,村人都到二十里以外的殷公井挑水吃。一天,葛氏文亮挑水回來,正在村西青石場上歇息。一個破衣爛衫、嘴唇乾裂出血的道人,牽一黃鹿也來到此地休息,並向葛文亮討水喝。葛文亮看他渴的可憐,當場允許。不想道人一口氣就把一桶水全部喝光了,隨手又將另一桶提給了黃鹿。不多時,兩桶水都喝光了。

這時,葛文亮有點急了,心想,家裡還急等用水呢!話未出口,就聽老道說:“飲你水一擔,還你井一眼”。說著在青石板中央用趕鹿棍畫了一個圈說:“此地井水潺潺,打井需要三番,一升石渣一升錢,還需十三王子才能穿。”說完牽鹿揚長而去。葛文亮牢記道人說的話,回村後就組織人員集資打井。井挖到三丈深,就見一小泉流出。村人甚喜,逐立碑紀念。但不知道人何名,因牽黃鹿便以鹿命名“黃鹿井”。

自此,村名也稱作“黃鹿井村”。

乾隆年間,隨著人口的增長,此井水少,遠遠不能滿足村人的飲用,兼之畜牧的增加,飲水仍然十分困難。於是村人史三星,再次組織人員集資打井,又挖到兩丈餘,但因岩石堅硬,資金貧乏打井只能暫停,井水扔似先前。

道光年間,村人又推李氏為領袖(因碑已殘無考名字年庚),聯合四鄉之眾,集資捐款,口號是“一升石渣一升錢”,在堅硬的青石板上硬是又挖了一丈餘。一天晚上,李氏酒後興起,扛起石場邊上碌碡的繞場轉了兩圈,來到井邊把它扔下井去。只聽“咚”的一聲,石板碎裂。不多時,水至井沿,清澈無比,用勺可舀。看到此景,村人無不歡欣鼓舞。這時,有人憶起了道人的話,大家七嘴八舌地說:“碌碡十三道王(芒),道人的話不是全應驗了嗎?”

常言說:“吃水不忘打井人”。為了紀念,三次打井均立碑作證。

日久年深,繩石相磨,至今井口大青石已磨出四十餘道繩痕,深達五釐米,觀者無不驚歎。

青州民俗古村:黃鹿井

青州民俗古村:黃鹿井

現在黃鹿井村成為了旅遊勝地,週末高峰期達到了8000人/天的繁榮景象

青州民俗古村:黃鹿井

青州民俗古村:黃鹿井

景點太多小編就不一一介紹了,有時間親自體驗下,民俗古村“黃鹿井”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