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是和孩子矛盾不断?因为99%的父母没意识到这三点


​为什么我们总是和孩子矛盾不断?因为99%的父母没意识到这三点

文|天山雪莲

2020年的一场突发疫情,让所有人的生活都按下了一个暂停键,原本以为这个暂停键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和谐,没想到事实是引发和暴露了更多问题。这个假期可能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漫长而焦虑的,以前我们总是抱怨工作太忙没时间和家人相处,但是当真的有足够的时间去陪伴父母和孩子时,才发现我们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能处理好这些关系。

在这些关系中我们最为头疼的可能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原本可能本就不和谐的关系,因为疫情不能出门的影响,似乎变得更明显。争吵、矛盾让原本该充满爱与关怀的关系,变得充满火药味。同住一个屋檐下的最亲之人,让你觉得熟悉又陌生。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也许这本《王霄老师的5堂幸福课:遇见孩子,看见更好的自己》可以给你些许启发。幸福是我们每一个人一生都在追求的东西,只是忙碌生活里很难有机会去细想这个问题,对于此刻的我来说,家人安康,和谐美满就是所谓的幸福。这个假期与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了两个月时间,让我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理解和感受。

​为什么我们总是和孩子矛盾不断?因为99%的父母没意识到这三点

养育孩子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这个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各种挑战,很多新手妈妈经常被孩子突如其来的问题给难住,想了各种办法也不管用,最后就只能通过粗暴的打骂来解决,然而最后发现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糟糕。

比起学习各种育儿理念和育儿技巧,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让父母们明白养育孩子其实是一场关于自我的修炼,所有在孩子身上折射的问题可能都是我们父母身上的问题,只是很多父母浑然不知,却在一味的死磕孩子。

每一种行为背后都隐藏着某种需求,父母试图在强行改变孩子的时候,不如想想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以及自己想要改变孩子背后折射的自我问题。王霄老师在《王霄老师的5堂幸福课》中把养育孩子的过程总结为5个过程,分别是选择、接纳、连接、改变、放手。这些看上去都很简单的词,但要做到却没那么容易。

王霄老师作为一个从事家庭教育很多年的专业老师,每年飞到全国各地去讲课,这本书中凝聚了她多年的心血,书中既有养育孩子中遇到的10大共性难题,也有她的育儿理念和方法,还有她多年来讲课遇到的各种真实故事和案例,针对每一个案例故事都有切实可行的落地方法。

希望这本书在帮我们搞定养育孩子难题的时候,更能帮我们修炼好自己,在遇见更好孩子的时候,也能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1、为人父母是一种选择

我们的一生当中可能要做无数个选择,而为人父母就是一种选择。尽管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做出这个选择,是出于被动还是主动选择,是清晰还是糊涂做出这个选择,回忆起来真的都不记得。但无论当初是出于何种理由,我们都必须明白在那一刻你做出了选择,只是这个选择需要你为其承受该有的责任和义务。

既然是一种选择,那么就没有所谓的对错,更不存在所谓的牺牲。只是作为一名女性,这个社会一直存在着某种不公平,很多人为了孩子确实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工作,去全职投入到这件事中,社会的约定俗成也认为养育孩子就是妈妈的责任,孩子养的好与不好,都是妈妈的问题。

所以妈妈们自然就背负着更大的压力,如果孩子日后没有按照自己所期望的样子去成长,或者妈妈们在受到委屈很容易有一种我是为了你才牺牲自己的工作,我是为了你坚持活到今天。说实话听到这样的话时,孩子只会觉得自己是父母的累赘,会有负罪感。

王霄老师在《王霄老师的5堂幸福》中讲到,牺牲的说法透露出来的是委屈、抱怨,实际上人生的任何选择都谈不上牺牲。即便父母所谓的为孩子吃苦也不是牺牲,是选择而已。觉得吃亏就不要选,选了就别觉得亏。所以更合适的说法也许是放弃,而任何放弃其实都是为了得到。

所以在面对孩子时,不要说自己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孩子。为人父母是你人生做出的一个选择,如果不能承担这个选择的后果,那就在做出选择之前谨慎考虑,而不是做出后又去抱怨和后悔。

​为什么我们总是和孩子矛盾不断?因为99%的父母没意识到这三点

2、因为不完美才需要接纳

其实想想我们和孩子,和父母之间甚至是和伴侣之间的争吵,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因为我们觉得对方做的不够完美。每个人都希望他人能够按照自己所想去做。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成为成绩优秀多才多艺的孩子,这样出去之后自己才能很有面子。可事实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和特点,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成绩优异。

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父母总是拿自己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所以网上流行的有个叫别人家的孩子的段子。每当父母说某某家的孩子如何好的时候,孩子们心里就想那是别人家的孩子,不是我。他们可能不明白父母为什么总是拿自己和别人家孩子比较。

我小时候我妈总是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比,但不是比成绩,因为我成绩好,他们比不过。但是我周末喜欢睡懒觉,我妈总是和我说你看人家娃多懂事,早早起来打扫卫生,你就知道睡觉。我当时就特别纳闷,早早起来打扫卫生就很好吗?那他们成绩还没我好呢?

王霄老师在《王霄老师的5堂幸福课》中提到,

比较只会带来伤害,让我们看不清现实,看低自己,也看错别人。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看到别人生活的全貌,况且他人如何,又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人一生之中比较的对象只有自己,当我们不够完美的时候,也不要期望对方是一个完美的孩子,完美的父母或者是完美的伴侣。对于他们我们要的就是接纳。很多人一提接纳就认为是被动地接受,是不求上进,是自我安慰,其实这是个误区。

接纳就是接受现实本来的样子,看到真实的自己,看到别人的价值,然后找到属于自己的起跑线。我们只有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跑道,才能迎来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为什么我们总是和孩子矛盾不断?因为99%的父母没意识到这三点

3、改变从自己开始而非他人

苏格拉底说,面对无法回头的人生,我们只能做三件事,郑重地选择,争取不留下遗憾;如果遗憾了,就理智地面对它,然后争取改变;假若也不能改变,就勇敢地接受,不要后悔,继续朝前走。

有太多的父母都想去改变自己的孩子,当然如果孩子养成了不良习惯我们是要帮他们去改变这些不好的习惯,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习惯。可是现实是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要求去成长和改变。

我们把自己成长过程中缺失的东西总是无意识的强加到孩子身上,希望他们能实现自己曾经的梦想。可是越改变越发现,孩子只会和自己对着干,只会越来越不愿意听自己讲话。

这个世界上小到孩子上至老人,没有人喜欢被改变的。当我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时,我学会了任何问题发生时开始内观自己,从自己身上找问题。那么对于养育孩子也是一样的,真正的改变一定是先来自自己,只有我们改变了才能影响孩子。

​为什么我们总是和孩子矛盾不断?因为99%的父母没意识到这三点

很多父母总是抱怨孩子很多事做不到,是因为自己首先就做不到,比如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多看书,少玩手机少看电视,但是当孩子抬头看见父母都一人拿一个手机低头玩手机时,他们就失去了改变的动力。他们认为父母都在做的事,为什么自己不可以?

所以当你想要孩子多读书,就先改变自己,跟孩子一起读书,而不是自己做不到的时候,单方面强行要求孩子。我身边孩子有良好阅读习惯的,都是父母非常喜欢读书,他们会陪孩子一起读书,言传身教的帮孩子建立良好习惯。

养育孩子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可能需要你耗费一生的精力和心血,所以每一个父母都很辛苦,也很伟大。只是如果我们付出了这么多的心血,最后孩子却不理解和接受,岂不是很难受。倘若在这条养育的路上能少走弯路,厘清很多问题的根源所在,那么孩子能更快乐的成长,父母也能更好的得到想要的幸福家庭生活。

有时候之所以觉得做父母很难,是因为我们养育孩子的方式,带着几十年来自身成长的烙印,但自己却毫无察觉。一个人要完全打破自己过往所有的认知体系是很难的,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是做不到的,也许这就是现代父母这个职业的挑战所在,不只是孩子要成长,父母更要成长。

王霄老师在《王霄老师的5堂幸福课》中讲到,做父母是一场修行,这个修行没有终点。而这本书的意义也就是帮父母们在这场修行中走的顺利点。无论你是已经为人父母还是尚为人母,我都建议你看看。因为自我成长也是没有终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