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上门服务,特别优待外籍人员,这算不算超国民待遇?


“是挺忙的,尤其是到了吃饭点,我自己都顾不上吃饭,也得先把他们(外籍返青隔离人员)的饭解决了。”

近日,一则青岛志愿者“一对一”服务外籍隔离人员的视频在网上走红。

两名外籍人员返回青岛的家中居家隔离,崂山区某志愿者变成了他们的代买帮手,从吃的、喝的,甚至是宠物用品,都由她来帮忙购买。

“是挺忙的,尤其是到了吃饭点,我自己都顾不上吃饭,也得先把他们的饭解决了。”该志愿者对着镜头述说。

“自己顾不上吃饭,先解决外国人的饭”。问清每日想吃什么想要什么,然后去超市代为购买。甚至自己顾不上吃饭,先把美国情侣的饭解决了,还得到他们的点赞!

“一对一”上门服务,特别优待外籍人员,这算不算超国民待遇?


社区回应是“一对一”人性化服务外籍人员,志愿者尽力服务美国情侣,凡事亲历亲为!

但该视频在网上引起了网友们诸多疑惑、讨论。

为何这两名外籍人员可以不集中隔离,而是居家隔离?志愿者帮忙购买的物品是由当地政府买单吗?这样一对一的志愿服务是否也会为其他返青隔离人员提供?这算不算超国民待遇?

“一对一”上门服务,特别优待外籍人员,这算不算超国民待遇?


在网络上,一旦陷入舆论风波,任何细节都可能被放大,任何旧有的负面记忆也会被唤醒。

这个“一对一”不免又让人想起另外一件“一对一”事件。山东大学“学伴”项目,2019年7月6日被微博网友曝出后,引发争议。

该博文称,山东大学一个留学生配三个学伴,从2017年的“一对一”配对,改革为2018年的“一对三”,即每个留学生配三个健康学伴,加入学伴可以“结交外国异性友人”。

有网友在微博中评论称,“真搞不懂,把那些未谙人事甚至可能连恋爱都没谈过的小女生,介绍给外国男性留学生当学伴,究竟意欲何为?”

“一对一”上门服务,特别优待外籍人员,这算不算超国民待遇?


2020年4月1日,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社区服务中心市民在排队做核酸检测,三名外籍人士突然插队跑到队伍最前面,在遭到正常排队的市民谴责后,一名外国人将一名居民手中的单据扔在地上,并叫嚣道:“中国人出去”

现场工作人员劝解说,给个面子,外国人可以优先。

对于这样的安排,大家十分不满,拍摄者说:“我们在这里等了这么久,外国人过来就直接插队,工作人员竟然说给他们一个面子,太不公平了!”

“一对一”上门服务,特别优待外籍人员,这算不算超国民待遇?


近日,已经退出美国总统竞选的美籍华人杨安泽,在美国《华盛顿邮报》上撰写了一篇奇怪的文章,称在新冠疫情之下,他发现有被路人在用异样的、带有指责性的眼神看自己,于是对自己身为亚裔感到“有些羞耻”。

他进而呼吁亚裔美国人向二战时的日裔美国人学习,积极向美国展现自己的忠心,证明自己是个爱美国、愿意为美国做贡献的美国人,才不会再被人视作“病毒”。

杨安泽,在向白人卑躬屈膝,效忠白人,背叛亚裔的表现,不仅在亚裔群体中引起了强烈的争议,更遭到了日裔、非裔美国人的抨击!

处处为洋人着想,无事献殷勤,国民待遇尚且做不到透明公正,越来越多外籍人员的超国民待遇被曝光,这样“崇洋媚外”的高规格待遇,真的公平吗?!

我想,这并不能说明宽厚仁义,只能说是自己奴性的体现。

“一对一”上门服务,特别优待外籍人员,这算不算超国民待遇?


丰子恺说:

“有些动物主要是皮值钱,

譬如狐狸;

有些动物主要是肉值钱,

譬如牛;

有些动物主要是骨头值钱,

譬如人


骨气,是人格的硬度!

人,可以没有脾气,但不能没有骨气!

“一对一”上门服务,特别优待外籍人员,这算不算超国民待遇?


文:芒小果的森林,一颗简单纯净的心,在文字的声明里探索,愿与你同行,敬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