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之戰中國三野王牌的得與失


長津湖之戰中國三野王牌的得與失

東線九兵團的作戰對象是美第一陸戰師的絕對王牌。是大致形成了合圍之勢態,但沒能吃掉,自己卻受損嚴重。原因:1、機動力不夠,部隊是逐次投入逐次被擊破的,雖然有十二個師之多,實際上同時對陸一師作戰的部隊從未超過5個師;2、後勤跟不上,東線蓋馬高原奇冷,九兵團多南方人,又是剛從華東對臺作戰準備中匆忙北上,冬裝都未及更換。許多部隊實際上是被凍餓而垮的。3、目標錯誤,不是把陸一師分隔包圍加以殲滅。而是將其三個團逐漸趕到了一起,最後一起突圍成功。還有未及時攻擊其防守薄弱的後勤基地,導致陸一師可以不斷取得補給。4、指揮不靈。缺乏有效的通信手段,部隊接到的命令跟不上形勢變化。各個部隊各自為戰,嚴重缺乏協調。長津湖之戰是中國方面不願多說的一段,精銳的三野王牌就這麼窩窩囊囊的垮了。東線是相對獨立作戰,宋時輪是最高指揮官。美軍卻對此很驕傲,一艘兩棲攻擊艦就命名為“長津號”,與塔拉瓦等相提並論。長津湖一戰,中國方面有深刻的教訓可以吸取。九兵團全部靠兩條腿在雪地裡前進,單兵攜帶的武器彈藥有限, 據稱唯一的重武器就是手榴彈(說到這我想起那時國產的木柄手榴彈由於使用鑄鐵彈殼威力遠遜於美軍帶有預製破片的手雷, 且木柄手榴彈有爆炸死角就是其木柄方向,而手雷就沒有)恐怕整個九兵團的火力還不如一個美陸戰第一師。缺少冬裝及雪地作戰經驗也給九兵團造成大量非戰鬥減員,據稱有負責切斷美軍退路的埋伏部隊發生整連凍死在雪堆裡的情況。九兵團15萬人,減員4萬多,其中凍傷3萬多,凍死1000多人,沒有有禦寒經驗,治療不得法,殘廢的很多,而且九兵團的炮兵都留在蘇北了,部隊只有一些迫擊炮和火箭筒,火力和美國人沒法比,二次戰役後九兵團3個月不能出動,三、四次戰役都沒發揮什麼作用,主要是治療傷員。但中央和志司都沒有對九兵團領導提出指責,是在是因為時間緊迫,準備倉促,是誰也有預料到的,在當時恐怕也是任何人無法避免的。至於美軍也沒討到便宜,死傷11724人,其中凍傷了約7000多。陸戰一師和第七師被迫撤退,美軍之所以紀念它,不是標榜自己的勝利,而是紀念海軍陸戰隊戰鬥的慘烈和悲壯,如同硫黃島。至於此戰的經驗教訓,我到認為應該從高層看,9兵團如果推遲幾天出動,準備好冬裝和糧彈再出動似乎較好,因為戰役發起前6天(11月21日)美7師已經抵達中朝邊境,但並未向西挺進,25日西線發起反擊,到27日東線開始攻擊,仍然打了美軍個措手不及。關鍵是美軍一直沒有發現9兵團入朝。加之東西線之間隔著狼林山脈和蓋馬高原,東線之敵很難支援西線。關鍵是入朝初期,從上到下還是沿用解放戰爭中打大殲滅戰思維,認為機會難得,而且同時對美軍估計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