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制度保障”延续千年文脉 让大运河文化遗产璀璨生光


【编前语】大运河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坐落在古运河畔的淮安素有“运河之都”的美誉,国家规划纲要将淮安定位为“千秋淮扬”文化高地。一条运河,凝聚起淮安的万千活力,她的美,胜过悠长时光;她的故事,人们百闻不厌;她的传奇,将由你我继续书写……即日起,《千秋淮扬 运河之都》专栏与您相约,邀您见证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程,花样展示运河文化,讲述“运味十足”的淮安故事,敬请期待!

江苏淮安:“制度保障”延续千年文脉 让大运河文化遗产璀璨生光


经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淮安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将于6月1日正式施行。此条例是全国运河沿线城市第四部、江苏省第一部专门针对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为加强优秀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

江苏淮安:“制度保障”延续千年文脉 让大运河文化遗产璀璨生光


近日,京杭大运河淮安段沿线正在栽种绿植,进行景观提升工程。工程现场负责人夏月光说:“我们计划在5月底完成工程量的95%以上,打造一条春天花开灿烂、四季郁郁葱葱的生态长廊和景观大道。”作为运河枢纽城市,淮安物质与非物质的运河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淮安十分重视运河沿线环境治理和景观改造提升,新出台的《淮安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更是从制度层面明确提出,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大运河综合治理。

江苏淮安:“制度保障”延续千年文脉 让大运河文化遗产璀璨生光


事实上,针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淮安从未间断探索与创新。在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前提下,淮安按照“起、承、转、和”四大篇章,打造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浦、中国漕运城、山阳湖、河下古镇四大景区,深度挖掘和弘扬淮安漕运文化、运河河工文化等特色文化。

江苏淮安:“制度保障”延续千年文脉 让大运河文化遗产璀璨生光


新出台的《淮安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充分遵循和吸收了国家和省市有关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有关要求,保护对象除了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还包括了近代以来新建的具有文化代表性和突出价值的大运河水工设施。

记者了解到,今年,淮安将按照“世界一流、传世之作”的标准,规划建设中国水工科技馆,目前已启动前期工作,计划于今年底开工建设。淮安将紧紧围绕《淮安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总体要求,以中国水工科技馆、中国漕运城、板闸遗址公园等项目为重点,以建成大运河文化带全国示范段、大运河文化国家公园的核心展示区为目标,强化景观环境提升、历史文化保护,做好运河旅游资源开发,努力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淮安段建设走在前列、形成示范。

作者:盛天畏 方祥军 李弘光 吴庆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