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杜半仙過坡楊——解和

故事:杜半仙過坡楊——解和

【民間傳說】

許昌杜半仙真厲害:三言兩語化禍事‖老家許昌

文‖魏東周

許昌柏莊杜半仙出了名,他的真姓大名卻很少有人知道。他本姓杜名任山,從小聰明伶俐,勤奮好學,愛動腦筋,能說善辯。老師長輩都有預言,說他長大一定是個有出息的人才,誰知道後來他愛上了周易學會了陰陽風水,一舉成名。他的名氣越大越大,大家都叫他杜半仙,結果把真名杜任山給忘記了。

有一天,郟縣長橋鎮大財主張富貴來請杜半仙去看宅地風水。路過一村,路上聚集了人群,不叫行人走動,更不讓車輛馬匹通過,他們個個怒目圓睜,臉色氣憤,手持傢什,像要打架。

杜半仙讓車伕上前探風,看可否繞道通過,車伕回話說,沒路可繞,這是兩戶人家爭地邊,都吵架生氣兩天了,今天斷路攔人評理。

杜半仙聽後笑笑,下車走上前,行禮問話:“請問老鄉,這是咋回事呀?”

故事:杜半仙過坡楊——解和

有一男子站出來說:“現在是夏種季節,收麥時對方多收了二壟麥,今天地又種過了五尺多,因為這事鬧的周圍幾個村子都不安省。今天準備生大氣了,官道也給斷了,兩家都請了人……”

杜半仙說:“鄉里鄉親的,就為這點事生氣划不來,誰對誰錯一丈量不就清楚了?”

“一方只認墨界不讓丈量,可奇怪的是墨界找了好幾天都沒有找到。”杜半仙有問,男的必答。杜半仙沒事,就去查看了地邊地頭。

兩人正說著,從對面過來一輛鐵角車,車上有副棺材,拉車的戴孝,車旁有一赤臂大漢,臂扛鍘刀,高聲喊著:“不怕死的站出來。”

碰到這檔子事管不管?當地都沒有人站出來管,一個路過的外鄉人咋管?但如果不管,看這陣勢,說不定會鬧出人命,兩家結仇,幾輩子都恨得咬牙切齒。

故事:杜半仙過坡楊——解和

杜半仙回到車上問車伕咋辦,車伕把車向後退了退說:“咱別摻乎了,他們生氣打架要多久?看看熱鬧吧。”

杜半仙問車伕這裡離長橋還有多遠?車伕說有二十多里,杜半仙心中自語:路程也不太遠了,管總比不管強。管好了救人一命,就是雙方都不買帳,他們也不敢對我這個外鄉人怎樣……

此時,村裡又出來一撥人,拿什麼的都有,看著馬上要交火開戰。杜半仙趕快飛跑過去,站在中間,高聲喊:“大家住手,我是許昌柏莊杜半仙,去長橋張富貴家看宅地風水,路過貴村寶地,碰到各位因地邊動氣傷心,想給雙方解和。不知老鄉能否賞給面子?”說著,杜半仙給雙方各施一禮。

這時,人群中有人嚷道:“呀,原來是大名鼎鼎的杜半仙,幸會幸會……”雙方一聽,馬上停止了爭吵。

這個村叫坡楊村,位於郟縣和襄城縣交界地,村子不大,有六百口人,大部分都姓楊。方圓七八里都是坡地,許昌去郟縣的官道也路過此處。

杜半仙把雙方叫到一起,詢問詳細情況。一方叫楊貴,另一方叫楊林風,按輩說算是兄弟,論來論去,還是一個老祖宗。

故事:杜半仙過坡楊——解和

杜半仙嘆口氣說:“你們兄弟二人想想,因為一點地邊生大氣合適不合適?祖上地下有知,會做何感想?”

楊貴和楊林風都不吭聲了,杜半仙又說,大家都各讓一步,爭邊不如靠壟,這是種地勸人的規矩。

楊貴說找墨界找不到,收麥時是我不小心多收了一壟多點,我去他家賠過不是了,但他還不依不饒地罵人。我是賭口氣,種秋時就多種了一耬。其實誰的地多少,一丈量不是都中了?可他偏不要丈量,非找墨界。

杜半仙說,各退一步海闊天空,丈量最公平。在杜半仙的調解下,楊貴和楊林風都同意丈量,最後雙方握手言和,一場械鬥血禍被平息了。

旁邊人都誇杜半仙大膽心細,楊貴和楊林風這倆兄弟則拉著杜半仙的手千恩萬謝。從此,坡楊這裡就產生了一句大人小孩都知道的歇後語:杜半仙過坡楊——解和。

2020.3.27

故事:杜半仙過坡楊——解和

​【作者簡介】魏東周,72歲,上世紀七十年代曾在空軍某部宣傳科做通訊報道工作,多次在《空軍報》《戰鬥報》《工程報》上發表宣傳報道。退伍後,曾任基層黨支部書記,閒暇偶發雜文詩歌。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本公眾平臺立即刪除。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