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杜半仙过坡杨——解和

故事:杜半仙过坡杨——解和

【民间传说】

许昌杜半仙真厉害:三言两语化祸事‖老家许昌

文‖魏东周

许昌柏庄杜半仙出了名,他的真姓大名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本姓杜名任山,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爱动脑筋,能说善辩。老师长辈都有预言,说他长大一定是个有出息的人才,谁知道后来他爱上了周易学会了阴阳风水,一举成名。他的名气越大越大,大家都叫他杜半仙,结果把真名杜任山给忘记了。

有一天,郏县长桥镇大财主张富贵来请杜半仙去看宅地风水。路过一村,路上聚集了人群,不叫行人走动,更不让车辆马匹通过,他们个个怒目圆睁,脸色气愤,手持家什,像要打架。

杜半仙让车夫上前探风,看可否绕道通过,车夫回话说,没路可绕,这是两户人家争地边,都吵架生气两天了,今天断路拦人评理。

杜半仙听后笑笑,下车走上前,行礼问话:“请问老乡,这是咋回事呀?”

故事:杜半仙过坡杨——解和

有一男子站出来说:“现在是夏种季节,收麦时对方多收了二垄麦,今天地又种过了五尺多,因为这事闹的周围几个村子都不安省。今天准备生大气了,官道也给断了,两家都请了人……”

杜半仙说:“乡里乡亲的,就为这点事生气划不来,谁对谁错一丈量不就清楚了?”

“一方只认墨界不让丈量,可奇怪的是墨界找了好几天都没有找到。”杜半仙有问,男的必答。杜半仙没事,就去查看了地边地头。

两人正说着,从对面过来一辆铁角车,车上有副棺材,拉车的戴孝,车旁有一赤臂大汉,臂扛铡刀,高声喊着:“不怕死的站出来。”

碰到这档子事管不管?当地都没有人站出来管,一个路过的外乡人咋管?但如果不管,看这阵势,说不定会闹出人命,两家结仇,几辈子都恨得咬牙切齿。

故事:杜半仙过坡杨——解和

杜半仙回到车上问车夫咋办,车夫把车向后退了退说:“咱别掺乎了,他们生气打架要多久?看看热闹吧。”

杜半仙问车夫这里离长桥还有多远?车夫说有二十多里,杜半仙心中自语:路程也不太远了,管总比不管强。管好了救人一命,就是双方都不买帐,他们也不敢对我这个外乡人怎样……

此时,村里又出来一拨人,拿什么的都有,看着马上要交火开战。杜半仙赶快飞跑过去,站在中间,高声喊:“大家住手,我是许昌柏庄杜半仙,去长桥张富贵家看宅地风水,路过贵村宝地,碰到各位因地边动气伤心,想给双方解和。不知老乡能否赏给面子?”说着,杜半仙给双方各施一礼。

这时,人群中有人嚷道:“呀,原来是大名鼎鼎的杜半仙,幸会幸会……”双方一听,马上停止了争吵。

这个村叫坡杨村,位于郏县和襄城县交界地,村子不大,有六百口人,大部分都姓杨。方圆七八里都是坡地,许昌去郏县的官道也路过此处。

杜半仙把双方叫到一起,询问详细情况。一方叫杨贵,另一方叫杨林风,按辈说算是兄弟,论来论去,还是一个老祖宗。

故事:杜半仙过坡杨——解和

杜半仙叹口气说:“你们兄弟二人想想,因为一点地边生大气合适不合适?祖上地下有知,会做何感想?”

杨贵和杨林风都不吭声了,杜半仙又说,大家都各让一步,争边不如靠垄,这是种地劝人的规矩。

杨贵说找墨界找不到,收麦时是我不小心多收了一垄多点,我去他家赔过不是了,但他还不依不饶地骂人。我是赌口气,种秋时就多种了一耧。其实谁的地多少,一丈量不是都中了?可他偏不要丈量,非找墨界。

杜半仙说,各退一步海阔天空,丈量最公平。在杜半仙的调解下,杨贵和杨林风都同意丈量,最后双方握手言和,一场械斗血祸被平息了。

旁边人都夸杜半仙大胆心细,杨贵和杨林风这俩兄弟则拉着杜半仙的手千恩万谢。从此,坡杨这里就产生了一句大人小孩都知道的歇后语:杜半仙过坡杨——解和。

2020.3.27

故事:杜半仙过坡杨——解和

​【作者简介】魏东周,72岁,上世纪七十年代曾在空军某部宣传科做通讯报道工作,多次在《空军报》《战斗报》《工程报》上发表宣传报道。退伍后,曾任基层党支部书记,闲暇偶发杂文诗歌。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