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封浜小学:数学也有艺术之美,课堂游戏中探索立体世界

你对小学数学学科的学习有怎样的认识呢?

如果还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与大量的练习题那就out啦!

其实,数学就来源于生活;数学可以在玩中学;同时,数学也一门充满美感的艺术。

在嘉定区封浜小学的二年级课堂里,有一堂有趣的数学课,学生在玩中探索立方体的概念,发现数学的魅力!

课堂回顾

索玛积木拼搭出的立体世界

对于正方体,你有什么了解吗?”在嘉定区封浜小学的数学课上,授课老师陈志强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说:“正方体有八个顶点。”“正方体的棱相等。”“正方体有六个面。”“正方体也是特殊的长方体。”

在二年级学生的思维里,对于正方体的概念或许有点遥远,甚至还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但是,在《好玩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将通过实物教具来观察、学习立体图形,从而完成从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的过度。

课上,陈老师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玩一个名为“兄弟相连”的游戏,桌上放着几块积木块,要求同学们把它们面对面、点对点、棱对棱地连在一起,看一看哪个小组能拼出的组合最多?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头脑风暴,有一个小组最高纪录是用积木块组合出了6种连接方式。

嘉定区封浜小学:数学也有艺术之美,课堂游戏中探索立体世界


课堂给予了学生不断尝试的机会,同学们通过这个小游戏可以发现他们的拼接方式缺乏规律性,从而导致了遗漏或重复。

这时,老师演示了一种拼接方式,他把三块白色积木都编上序号,分别为1、2和3,所以,拼接法也就按照序号被分成了三大类。比如,第一类就是以1号积木为中心点,绿色的积木依次与它的六个面连接,组成五种不同的拼法。以此类推,以2号积木为中心可以组合成四种;以3号积木为中心也可以拼出五种不同的形状。这样算一算,老师按照规律和顺序来进行排列组合可以拼出十四种。

但是,细心的同学们也发现,老师的方法虽然不容易遗漏,但是会产生重复,经过比较,把重复的去除,就只剩下了7种不同的连接方法,分别是6个不规则的立方体加上一个小拐角。

课堂上,老师通过这样的方法引出了今天的主角——索玛积木。索玛积木是配套课程的益智类教具,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认识索玛积木,在多角度下观察积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索玛积木有七个兄弟姐妹,也就是刚才同学们通过积木块互相连接组合成的七种形状,也正好对应了彩虹的七种颜色,增添了积木的美感和趣味性。

接下来,同学们将应对更大的挑战便是把这七块零散的索玛积木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在完成大正方体后,再去挑战拼天鹅、椅子、城堡、飞机等等。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给出的图案,来动手尝试,从中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问题的能力。

嘉定区封浜小学:数学也有艺术之美,课堂游戏中探索立体世界

专家有话说

一堂“玩”出来的数学课

《好玩的数学课》以数学思维启蒙为目标,通过在课堂中使用丰富的实物教具,学生可以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养成学习习惯,发展数学的思维。

据了解,这门课程分为美丽数学益智玩具数学实验三个主题单元,课程为学生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以及生活化的情境,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

课程设计者杨占喜分享说因为他从小喜欢数学,便从事了数学教育的研究。他认为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学生的自信心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这也给他的数学课程设计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但是,杨占喜也提出数学教育的根本性目的是教会学生思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努力发展学生运用能力和学知识的能力,强调技能和技巧,培养孩子有益的思考方式和思维习惯。

数学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主动的,老师要在课堂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亲自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而对于学生来说,好奇心会在课程中被触发,从而在循序渐进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养成合理的思维习惯。

嘉定区封浜小学:数学也有艺术之美,课堂游戏中探索立体世界


秉承着这样的教学理念,《好玩的数学》课程便诞生了。作为一门面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启蒙课,具有三大特点:

让抽象的数学形象化,通过实物教具的操作、生活场景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探究实验活动来让数学学科从书本走向生活;多方位培养数学兴趣,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也可以接触到益智玩具、绘本故事、数学游戏和数学手工,有效地做到了多学科的融合;技能训练更加趣味化,这类课程是个性化、多样化的,有游戏化的训练活动,也有竞赛类的奖励机制,为学生提供了在玩中学的轻松氛围。

《好玩的数学》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数学知识,更是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杨占喜认为,学生在数学的好奇心也会产生多巴胺,吸引他们去动手、去思考、去尝试拼出更多的图案。最终的目的是做到“课程游戏化,游戏课程化。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校长虞怡玲在课后说:“学习的过程不一定是在课堂里,也可以在生活中。同时,这也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课程把玩具的应用最大化,激发的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直观地去感受数之美、形之美。”虞怡玲校长把这节课高度概括为了:

情境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跨学科(数学与美术的结合)。她提出,在未来,学生走上社会后遇到的问题都是立体的,我们所设计的课程要教会他们的是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数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嘉定区教育学院的陈春芳老师则认为这节课采用了由浅入深的方式,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构建出空间的概念。在观察和比较中学会有序思考,从搭建正方体和多个组合体建立起组合体图形的概念,学会拼搭生活中的多面体图形。

授课教师陈志强说:“把传统的数学课与《好玩的数学》相比,更注重玩,注重玩出艺术感与层次感。在玩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把困难转变为乐趣。

嘉定区封浜小学:数学也有艺术之美,课堂游戏中探索立体世界

学校拓展课

B.I.G课程体系下的男孩女孩们

嘉定区封浜小学校长高岚岚介绍说:“《好玩的数学》是我校’I’课程体系中的一门课,开设至今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

B.I.G课程是什么呢?

这是嘉定区封浜小学的特色课程体系,创立于2014年,源于学校的男孩女孩节。

B.I.G课程中的B代表“boy”,I代表“incommon”,G代表“girl”,顾名思义,B.I.G课程分别设置了适合男生、适合女生和男孩女孩的公共课。

学校把此拓展课程的理念定义为:成长无界,岂止无大。男孩课程包括足球小子、科学小制作、国际象棋入门等;女孩课程包括精美手链、布线新概念等课程。

而I系列的公共课涵盖范围则更广,分为基础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两个大类,基础型课程为音乐、语文、数学、体育、美术这类日常学科的拓展,探究型课程中有神奇的视错觉,用奇妙的数字障眼法来教会孩子绝不能凭借视觉和眼睛来解决问题;在数的规律一课中,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激发创造性的思维,学会遇到问题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嘉定区封浜小学:数学也有艺术之美,课堂游戏中探索立体世界

除此之外,I课程还包括种子创客,生命探索、未来之城、墨韵书香等丰富多彩的拓展型课程。嘉定区封浜小学的学生通过B.I.G课程在艺术天地里用肢体语言表达自我,在数学课堂中学会一题多解,解决成长中的烦恼……

封浜小学的学生在观察、思考、想象、实践中浇灌出创造之花,让创造的种子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