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寧鉑:10歲進入中科大少年班,後為擺脫枷鎖而削髮為僧

“神童”寧鉑:10歲進入中科大少年班,後為擺脫枷鎖而削髮為僧

人是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自以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隸——盧梭

甘羅十歲為宰相,文姬六歲辨絃音。所謂神童,便是幼而敏慧、少而老成、名垂青史、耳熟能詳的大人物。但身為神童的寧鉑,人生軌跡卻截然不同。

他既沒有如方仲永一般泯然眾人矣,也沒有像歷代神童一般千古留名,而是選擇青燈古佛常伴,漸漸隱去了身跡。身為“神童”他是令人惋惜的,但作為一個“人”,他無疑打破了無形的枷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做回自己人生的主人。

一、自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

1968年,在江西贛州,“神童”寧鉑出生。據當時的報道,寧鉑2歲半的時候已經能夠背誦30多首毛澤東詩詞,3歲時能數100個數,4歲學會400多個漢字,五歲便上學堂,6歲開始學習《中醫學概論》和使用中草藥,8歲就能下圍棋並熟讀《水滸傳》。在普通孩子牙牙學語的時候,寧鉑便展示出了與這個年紀不符的超常智力

但古今中外神童比比皆是,無一不聰明絕頂,讓人拍手稱奇。寧鉑要做便是要做中國第一神童。1977年,江西冶金學院教師倪霖,致信當時兼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國務院副總理方毅,舉薦這位神童。當年11月3日,方毅副總理批示中國科技大學,將寧鉑收入大學。

“神童”寧鉑:10歲進入中科大少年班,後為擺脫枷鎖而削髮為僧

自從舉薦信一事開始,寧鉑便成為輿論的焦點人物。寧鉑在入學之前曾去拜訪過倪霖,倪霖也曾和他坦言自己對他有兩點擔憂:一是寧鉑被捧得太高,他需要自己認清自己;二是寧鉑太過早熟,早戀傾向嚴重,希望他剋制自己,以學業為重。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兩個問題貫徹寧鉑的前半生,他深陷其中,無法認清自己的內心。

等到時過境遷,寧鉑也醒悟道:自己的確忘記了這些教誨,當時他還太年少,不知曉捧得越高摔得越慘的人生道理,他只知道眾星捧月的感覺好不愜意快活。

二、朝為讀書郎,暮登百家堂

10歲的他因一封給當年國務院副總理的舉薦信進入中科大少年班小小年紀和時任副總理方毅對弈卻連贏兩局這使他名聲大噪。在一眾學子中,寧鉑顯得格外突出耀眼,如同一個明星一般。當時正值恢復高考,全國都籠罩在對知識分子的熱忱情緒中,這被後世稱為“科學的春天”時代,卻是寧鉑噩夢的時代。

“神童”寧鉑:10歲進入中科大少年班,後為擺脫枷鎖而削髮為僧

報紙上處處有他的身影,甚至連手抄報上也有他的光榮事蹟。寧鉑變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全國上下熱切地注視著這位“中國第一神童”的一舉一動,爭相報道他的聰明才智,極力讚美這位“神童”的出現。在這樣的注視下,寧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他並不是為了自己而學習,而是為了國家為了全國人民而努力。

這樣的認知使得青春期的他無比痛苦,他變得敏感又極端,在無邊的枷鎖之中沒有人告訴他怎麼去尋找前方的道路。因為每一位神童的成功經歷都是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的,但不是每一位神童都如他一般飽受出名的困擾。

“神童”寧鉑:10歲進入中科大少年班,後為擺脫枷鎖而削髮為僧

他苦“神童”久已,在二十年後的一檔節目中,他面紅耳赤情緒激動的不斷抨擊“神童教育”,將二十年的苦水一一道出,卻換來現場觀眾的不以為意與不置可否,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通,他們大概只覺得這個中年人無比吵鬧。

三、世人誰知天才苦

看似波瀾壯闊的一生卻蘊含著許多悲苦,痛苦的根源來自於人們對他的期望值太高了,他必須在小小年紀像曹植那般七步成詩,他必須永遠保持他的優秀。在那個克己復禮的年代他必須保持對師長對外界無限的服從,這些壓力足以扭曲一個人的心智使他永遠認不清內心真正的渴望。

寧鉑原想離開這個地方去南京大學學習天文,他對天文很感興趣,但卻被無情駁回,到最後不了了之。他只能在這個他並不怎麼喜歡的領域奉獻他身為神童的一生

“神童”寧鉑:10歲進入中科大少年班,後為擺脫枷鎖而削髮為僧

而他被稱為天才的最後一站,則是本科畢業之後,他留校任教,並在青蔥年少的19歲成為全國最年輕的大學講師。此後,屬於寧鉑的時代便漸漸遠去。

在那些似水流年中,寧鉑一次又一次報考研究生,又一次次的放棄。他的自負或自卑使他對旁人宣揚:神童無需考取功名也會成功。但後來他終於接受現實接受自我,承認是他太害怕失敗,失敗有損神童名號,於是便不願爭取。

而到後來他連考3次託福,均以失敗告終。他彷彿與方仲永一樣漸漸失去了神童的光環,泯然眾人矣。但他與方仲永不同的是,他在找不到內心的平靜後,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那就是逃跑。

寧鉑一直想逃跑。他不喜物理研究物理,更喜天體、圍棋、哲學。但當逃跑失敗後,他的人生一落千丈,走到了人生的轉折點。

四、青燈古佛伴餘生

2002年,他前往五臺山出家,但是學校不肯放過這一根好苗子,又把他領了回去。一年後,他又跑了出來,並在南昌佛寺遁入空門。這次,他終於成功了,這些年,他揹著枷鎖生存。成為那個時代的產物,生活在眾人的眼光下,沒有自我,時時被別人的想法所左右,到了該打破束縛的時候,已經沒有人能阻止他了。

“神童”寧鉑:10歲進入中科大少年班,後為擺脫枷鎖而削髮為僧

2003年,他遁入空門,不問世事。或許這便是他最好的歸宿,不必承擔天大的責任,不必懼怕擁有超人的能力,他閒暇時講解佛法,觀眾聽著無不感慨內容之博大精深,對佛法理解之透徹,讓人們相信這個昔日的天才少年的的確確忘記了昔日輝煌,全心全意禮佛誦經,尋找生命的真諦。

這便是他當下的寫照,他不再是什麼神童亦或者天才少年,不必害怕流言蜚語,

寧鉑確實從佛門大道之中,找到讓他解脫的妙法。讓他打破枷鎖,以另一種超凡脫俗的姿態與這個世界與自己和解,認清自己的內心,再審視這個困了他良久的凡世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