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灰皮到鸡骨白,看古玉如何一步步蜕变,提高鉴玉眼力(干货)

会看灰皮,是鉴玉的重要本领。本文对灰皮到白化到鸡骨白,略作阐述。

一、灰皮形成的机理

从灰皮到鸡骨白,看古玉如何一步步蜕变,提高鉴玉眼力(干货)

灰皮,是一种视觉效果。灰皮,并非钙化,也没有钙质生成。灰皮的产生,是玉质蜕变的结果。玉质为何蜕变?如何蜕变?为何呈现白灰?这是困扰收藏者的几个问题。只有深入了解古玉在地下遇到的情况,以及玉器发生的变化,才能融会贯通。

从灰皮到鸡骨白,看古玉如何一步步蜕变,提高鉴玉眼力(干货)

灰皮盘玩或过水后,就消失不见,而晾干后,重新出现。相信每一个刚刚接触古玉的朋友,都做过这样的实验。灰皮的这个现象,其实是光线的变化过程,而并非物质的转移。玉器深埋地下,由于受到墓葬环境的影响,表面的结构水逸出,从而使得分子间隙增大。光线在玉器表面产生镜面反射,使得肉眼看上去呈现白色。举个例子,如同一团雪,看上去很白,但用手攥紧,雪就成了无色,因为攥紧的过程中,雪的分子间隙变小了。

二、灰皮的特征与鉴定

从灰皮到鸡骨白,看古玉如何一步步蜕变,提高鉴玉眼力(干货)

懂了上述原理,也就明白了,灰皮只是结果,而源头是玉质的蜕变,因此,只要环境持续影响,灰皮就会逐渐加重。所以,在古玉表面,有些只会有一层淡淡的如霜一样的白灰,有些局部白化,如上图玉兔,有些却整体成了鸡骨白,不露原色。

从灰皮到鸡骨白,看古玉如何一步步蜕变,提高鉴玉眼力(干货)

灰皮一定是自然的,流畅的,边缘有扩散的,而绝不能戛然而止。灰皮并非均匀,一定会呈现深浅不一的效果,这跟玉的非均质特征有关,分子蜕变不一致,白化程度也不相同。

从灰皮到鸡骨白,看古玉如何一步步蜕变,提高鉴玉眼力(干货)

三、仿品的几个特点

1、用化学试剂涂抹,边缘处呆板,没有扩散,没有轻重浓淡的变化,看上去很不自然。

2、火烧鸡骨白,用火慢慢烘烤,使玉脱水,这样的玉往往有裂纹,且手感干涩,没有光泽。

3、使用特定的玉材制作。有这样一种玉,材质本身就如鸡骨白,常用来仿良渚文化等,这时候就要通过六要素综合分析。

从灰皮到鸡骨白,看古玉如何一步步蜕变,提高鉴玉眼力(干货)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白化古玉,不要泡水!很多刚刚接触古玉的朋友,往往按照网上的一些观点,拿来做泡水实验,这是不对的。白化尤其鸡骨白古玉,玉器表面已经十分脆弱,泡水后往往面目全非。

本文通过对灰皮的形成、特征及鉴定要点进行阐述,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关注转发,咱们一起养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