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在前、军事在后,伊朗使馆正解《左传》

4月4日,伊朗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发文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中国以国之名祭奠新冠肺炎遇难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对个体尊严与生命的尊重与敬畏,也读懂了14亿中国人集体情感释放背后的团结和力量。江河凝滞,天地失色。此刻,我们同中国人站在一起,我们降下半旗,向所有没有等来春天的生命致哀,向所有用生命守护苍生的英雄致敬。​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在前、军事在后,伊朗使馆正解《左传》

该条博文引用《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恰到好处。这充分体现了伊朗大使馆工作人员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两国文化虽有明显的差异,但在世界舞台上始终并肩同行,完全是建立在两国的互信互助之上的!

引文出处与释义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是《左传》里的话,见于鲁成公十三年,出自刘康公的一段说辞。

鲁成公与晋侯朝拜周简王,会同刘康公、成肃公准备一起伐秦的时候,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品,发生了失礼不敬的行为,这引起了刘康公的强烈不满,批评了他:

​吾闻之,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以之福,不能者败以取祸。是故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敬在养神,笃在守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今成子惰,弃其命矣,其不反乎。​

“祀”即祭祀活动,在传统社会是为祭礼,仪式庄严而隆重。“戎”则是军事行动,对一国而言,是不得已而采取的战略举措。两者同为“国之大事”,当慎之又慎!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在前、军事在后,伊朗使馆正解《左传》

祭祀个体是为大爱

4月4日正值清明节,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

中国以国之名祭奠新冠肺炎遇难者,是对个体尊严与生命的尊重与敬畏。而“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段,祭祀在前、军事在后,更体现出中国对逝者的缅怀和尊重,他们和保家卫国牺牲的战士一样,都是祖国光荣的烈士。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在前、军事在后,伊朗使馆正解《左传》

《孙子兵法·始计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兵圣孙子也是唯物主义者,将军事视为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国之大事,必须高度重视、保持警惕、审慎观察。​

同样,无论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通过祭祀哀悼的方式缅怀为国牺牲的英烈也是国之大事。这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将全国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怀抱,拧成一股强大的民族国家力量,战胜一切敌人。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在前、军事在后,伊朗使馆正解《左传》

小结

2020年的清明节,从疫情爆发开始的武汉,到祖国各地的山川河畔,共和国大地上无不哀思。通过祭祀、举国哀悼,一是告慰逝者的英灵,二是表达战胜疫情的决心,三是坚定必胜的信念!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我们要永远铭记这段历史,记住那些为祖国人民负重先行的英烈。活着的人擦干眼泪,活在当下,建设好强大的祖国,不要让英烈们失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