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铜奖《滴水恩公益创业教育项目》,该项目起源于2004年,在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汪忠副教授的指导下已在公益道路上砥砺探索十六年。
滴水恩倡导追根溯源的深层次公益,力求实现标本同治,构建了授人以鱼(公益)、授人以渔(技能)、授人以业(创业)、授人以智(研究)四个维度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湖南大学滴水恩协会、长沙滴水恩创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组织形成了资源互补、共生共长的公益创业生态森林。
“教育是最大的慈善和公益,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靠教育来改变人的思想”。不同于其他带着科研成果来的队伍,滴水恩项目更多的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创业理念——公益创业。坚守公益初心,借助商业手段实现“造血”功能,滴水恩项目聚焦社会问题,将公益、教育与创业有机结合。
授人以鱼:“精准帮扶,让孩子们有学可上”
“授人以鱼”的“鱼”,是基金。通过调查走访寻找需要帮助的贫困失学儿童,查访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再用集中起来的爱心资金对他们进行精准的帮扶,最终达到帮助贫困生重返校园的积极效果。
滴水恩基金数额大约为500万元,主要来源是校友。滴水恩会成立地区基金,发动校友会的力量对贫困学子进行资助。除了基金,滴水恩还建立了如桐城关爱女孩网一类的网站,与桐城市当地的机关部门合作,从而获取最真实的贫困情况,通过网上资助的方式,扩大资金来源。在确定帮扶对象后,滴水恩会对帮扶对象进行阶段性资助,跟踪其成长。
项目成员唐苗回忆起一次去往桐城实地考察的经历,团队成员跟随当地领导到贫困户家中查看具体情况,孩子住的地方很是清贫,但是为了迎接考察组的到来,他们尽力地找出看起来比较新的衣服、以最好的面貌迎接大家。虽然衣服看起来干净,可是上半身的厚外套与下半身的薄打底裤很是不搭,“细节上的搭配混乱透露出生活的艰辛,孩子最本真的淳朴碰撞物质上的拮据更让人感到心酸。”唐苗说,项目最看重的,就是让孩子们有学可上。
授人以渔:锻炼技能,从而服务他人
“授人以渔”的“渔”,是技能提升。滴水恩协会每年都招募很多对公益事业有热情并且想要回馈社会的志愿者,给志愿者们提供一个尽情奉献的平台,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公益创业活动锻炼志愿者的公益实践技能,实现个人价值。
滴水恩协会一直专注于公益,定期举办敬老院活动,每周招募志愿者去敬老院陪伴老人;每年军训后进行军服回收,将军训服捐赠给边远山区或者专门旧衣回收的爱心机构……
走出校园,滴水恩协会每年还会举办暑期支教活动。作为滴水恩协会的前任会长,羊以玲谈及自己支教的经历:有一个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语文课时,让他们写下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很多同学写了想念爸爸妈妈。而当问到其中一个孩子最近有什么不开心不快乐的事,他说他很想他的爸爸妈妈。“这是被父母精心呵护长大的孩子难以理解的心酸。”
公益活动除了给志愿者带来触动,也带来了个人技能的提升,“在活动过程中志愿者能够体验教学、提高与孩子们的交流沟通能力、对于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善意与温暖等等”,羊以玲说。传递爱与温暖,这是公益的初心,在公益活动中提升技能,也是滴水恩始终不变的坚守。
授人以业:“帮助更多有创业梦的人”
创新创业,对于首次接触到这个词汇的同学来说,难免会被其看似很高的门槛唬住,不知该从何下手。
有着十几年“过来人”经验的滴水恩项目发现了这一问题,并致力研究出一套帮扶模式来解决众多想要接触创新创业新领域的大学生的困境,推出了“授人以业”的模块。
唐苗说:“滴水恩项目的导师汪忠老师通过十几年的探索和积累,已经形成一个很好的团队,他可以为很多学生提供很专业的创新创业方面的相关指导,包括前期项目的指导,乃至赛事的指导。”
除了专业知识的指点、领域权威的引领,如果想创业的大学生本身有很好的思维亮点和实践经验,滴水恩项目也会调动自己的资源,包括资金资助、渠道联通等其进行投资。
2018年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红赛道的金奖获得者“游鲜生”团队,滴水恩项目很看重他们创建平台帮助偏远地区的农民销售农产品、最终帮助地区精准扶贫的创意想法,前期帮助“游鲜生”项目在理论上不断优化完善。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滴水恩的团队成员加入了游鲜生团队,一起参与比赛。最令滴水恩成员印象深刻的是,指导老师和游鲜生团队负责人魏啸宇就比赛细节产生了意见相左的地方,经过多次谈论后魏啸宇还是坚持了自己的看法,体现出一名创业者不受外界影响的坚定和坚持。“游鲜生”团队逐渐成形完善后计划与滴水恩在实际中展开合作,一同致力于公益服务,产生长期而良好的社会效益。
自“授人以业”模块实行以来,被滴水恩项目帮助过的公益项目已经有三十多个。“他们的公益项目创业成功了,也能更多地去回馈社会,去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一切致力于公益,公益项目的分毫突破都会对社会产生难以估计的良性影响。
授人以智:“一开始都是门外汉”
公益创业,这个乍听有些不解其意的专业术语。却是唐苗入门时所要必须了解的内容。从开始的不知所云到后来参与进严谨的研究工作、帮助更多人解读公益创业的内涵与相关理论。这中间少不了她自身的努力以及导师汪忠对她的信任与鼓励。
从被一点点教授知识,至现今“授人以智”。大四到研二的青春蜕变过程,历经三四年间对公益创业的执着坚守,让唐苗悟出了一点门道。参与进汪忠的公益创业团队,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借鉴国内外的公益创业经验,亲身去外面学习参加培训活动吸收好的教学方式,唐苗协助出版了两本教材,拍摄了一个慕课,帮助湖南大学公益创业这门课程的建设,直至如今搭建起了线上线下O2O翻转课堂。
“授人以智”团队始终致力于以更加新颖丰富的教学模式讲授公益创业相关的深入理论,使那些对公益创业有兴趣、但不知道公益创业是什么也不知道如何有条理有规划的去做的人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学习相应科学知识,在理论指导的前提下放手拼搏闯荡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更多的公益人才,用他们的力量,让有限的社会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让社会更加美好。”
得奖并不是终点,滴水恩团队仍然在坚持打磨他们的项目和方案。在未来,他们想要利用已经积累的模式和各种资源进行创新,用大平台孕育更多小的模块,通过自发的小项目去创造收益,使平台实现自我造血,持续创新。“让大家利用我们现有的资源去发光发热,创造收益来更好地发展我们这个模式,更好地为社会作贡献。”
閱讀更多 湖南大學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