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為什麼主動將貝加爾湖讓給了俄國?

貝加爾湖什麼時候在我國版圖內呢?

唐朝。

唐朝,“貝加爾湖”成為大唐帝國版圖的一部分,歸關內道骨利幹屬,“貝加爾湖”也改稱為“小海”;

唐末,“貝加爾湖”復歸突厥,後又歸回鶻所轄,仍稱“小海”;

宋朝,“貝加爾湖”被蒙古八剌忽部控制;

元代,“貝加爾湖”又劃入大元帝國版圖,屬“嶺北行省”;

明朝時期,“貝加爾湖”被瓦剌不裡牙惕部控制;

清朝時期本身而沒有對貝加爾湖有實際的控制,

到了康熙時期,與沙俄發生兩次“雅克薩之戰”,不是因為沙俄佔領了貝加爾湖地區,而是侵入了烏蘇里江和黑龍江流域,那是滿洲的龍興之地,這才會引起清朝的高度重視。所以從感情上說,康熙對貝加爾湖是可以割捨的。當然,對於一個帝國來說,領土自然是越多越好,但也要考慮當時的國際國內實際。

當時清朝的最主要的任務是什麼?很顯然,是統一全國,平定葛爾丹等分裂勢力,穩定國內局勢,這是當時最大的政治。與沙俄的關係,主要就是維持穩定,為國內統治營造和平的國際環境,在此前提下,適當讓步也是可行的。

康熙十九年,看到沙俄的意圖,康熙做出了征剿決定。第一步先派人談判,第二步成立了黑龍江將軍,還提前構建了黑龍江城作為戰鬥基地。清廷很重視後勤儲備,花費了三年時間建設驛站、組建水師,還準備了軍糧,終於清軍勝利,俄軍狼狽撤退,雅克薩被收回。康熙看到此景很開心,認為北疆問題已經解決。

康熙為什麼主動將貝加爾湖讓給了俄國?

第一次“雅克薩之戰”發生在1685年6月,由都統彭春率領的清軍圍攻雅克薩三天,城中的俄軍乞降。第二次戰役開始於1686年夏,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受阻於俄軍新建的雅克薩城堡之下,

圍困雅克薩長達10個月,直到1687年5月16日,中俄雙方即將開始簽訂《尼布楚條約》前。

康熙為什麼主動將貝加爾湖讓給了俄國?

雅克薩之役持續這麼長,是不是兵力相當呢?其實清兵遠遠多於俄軍。按照中方史料,投入第一次雅克薩之役的部隊包括八旗兵1200人,漢軍500人,由精於騎射的東北赫哲、達斡爾等族組成的“新滿洲”官兵500人,以及由福建籍官兵組成的500藤牌兵。總計約三千人。但俄軍在第一次雅克薩戰爭時,最多450人。第二次,清軍(中方史料2100人,俄方史料8000人以上)再次進攻雅克薩,此時的俄軍仍只有826人,清軍仍擁有較大的人數優勢。人數佔優,那問題之一就出現在火器上。

首先看槍。

康熙為什麼主動將貝加爾湖讓給了俄國?

當時清俄雙方都處於冷熱兵器混用的時期。清軍使用的火繩槍名為“兵丁鳥槍”,系用鐵製成,槍長2米,射程約100米,射速為每分鐘1 ~2發。由於火繩槍的後坐力很大,故在木託下安有叉腳。火槍龍頭上夾有一根火繩,使用時先點燃火繩,然後扣動扳機,使火繩下落,接觸火門烘藥,引爆膛內火藥,推動彈丸飛出槍口。火繩槍只能在有限的距離內射擊,而且引火繩對精確瞄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障礙。而俄軍除了火繩槍外,還配有燧發槍。

歐洲各國軍隊從17世紀開始裝備燧發槍,重量輕,後坐力小,剪掉了火繩槍上的那條“辮子”(火繩)。俄軍裝備的燧發槍是一種前裝滑膛槍,射速約為每分鐘2發,射程300米。第二次雅克薩之戰,826名俄軍擁有火繩槍100支,先進的燧發槍850支!反觀清軍,兩次參加雅克薩之戰時的主要武器還是刀矛弓箭,攜帶的火槍都不超過100支!

清代的燧發槍直到鴉片戰爭也沒有裝備部隊。

再看大炮。

康熙為什麼主動將貝加爾湖讓給了俄國?

清軍火槍不好,但參戰火炮的數量不少,略少於100門,其中最有威力的當屬20門“紅衣大炮”,包括8門“神威無敵大將軍”炮與12門“神威將軍”炮。“神威無敵大將軍”炮重達2000餘斤,鐵製炮彈重6斤,火藥裝藥3斤。而“神威將軍”炮可謂是前者的“袖珍版”,重量390斤,鉛彈重18兩,火藥裝藥8-9兩。這種炮第一次打雅克薩的木城牆是很厲害的,但第二次的時候,俄國人把城牆改成了土木混合結構,效果就很差了。

當時西歐國家已經能夠製造32磅炮甚至68磅炮(0.9072斤=1磅)。1662年鄭成功進攻荷蘭建的磚城熱蘭遮城,鄭軍用的青銅炮與鐵炮相當於12磅、18磅和24磅炮。而雅克薩之戰中清軍使用的最大火炮——“神威無敵大將軍”炮只能算是6磅炮,其威力只是鄭軍最小火炮的一半。其他12門“神威將軍”炮的威力加起來也不及一門鄭成功軍隊的大炮!而當時鄭成功投入的火炮是28門!

從這裡看,中國自身的火炮水平,二十年間在大踏步地後退。

康熙為什麼主動將貝加爾湖讓給了俄國?

《尼布楚條約》,就像十月革命之後的列寧仍與德國簽訂喪權辱國的《佈列斯特條約》一樣,其中原因值得深思與研究。

以當時清朝的國力,本應能夠將沙俄侵略者逐出國門,但最終卻簽署了《尼布楚條約》。

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清軍武器落後,清朝軍隊崇尚騎射,廢棄了明朝的火炮,因此對抗沙俄侵略者的火炮時死傷慘重;

二是清朝剛平定中國不久,其殖民統治尚不穩固,故不願與沙俄消耗。

在清朝統治者的內心深處,“騎射乃滿洲之根本”的觀念根深蒂固。清軍大多使用冷兵器。而西方的軍隊和裝備卻在大踏步地前進。這樣的情形之下,

康熙為什麼主動將貝加爾湖讓給了俄國?

清朝長期作戰沒有必勝的把握或者代價太大,於是康熙也就只能儘早爭取和平,放棄貝加爾湖以換取中俄和平,也是康熙的無奈之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