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偷懒的班主任?先做到“七勤七多”再说!

不少教育类、班主任管理的书籍都教大家如何去“偷懒”,其实它一般讲的是一些技巧和智慧,都很好,这些技巧和智慧都是来自辛勤的实践。我们可以借鉴,可以参考,但有些技巧和智慧,是我们亲身、身体力行去摸索了,才真正属于我们的。这里,我的体会是先做到“七勤、七多”。在这个基础上,过程中,我们再讲一些“偷懒“技巧,才是正道。

做一个偷懒的班主任?先做到“七勤七多”再说!

一是勤动脑,多思考。

思考产生理性,思考产生灵感。要经常反思自己、反思学生、反思环境,经常性的带着问题思考,带着工作目标思考,带着学生特点去思考。怎么样才能使工作更加贴近学生,更加有效,更加完美。

二是勤动眼,多观察。

要善于用眼睛观察学生的神情,以掌握他们的内心。只有多观察,才能了解同学思想动态,做好学生的知心人。 例如有一位同学原先是班里的班长,学习好,而且能说,能写,能唱,还主持节目。可是暑假入学以来,我发现她总是神情恍惚,经常两眼发呆,盯着一个地方一看就是老半天,工作也不如原先积极,这是怎么回事呢?一天下午,我在操场的一角找到了独自散步的她。在我们的谈话中,她向我道出了她的苦衷,聊了好长时间,我希望她调解一下自己的心境,以活泼开朗的姿态对待同学、班级和周围人,慢慢的,眼中的世界就不再是灰色的了。她接受了,也这样做了,前不久主持了班里的朗诵大赛,很成功。当我们的目光碰到一起时,都会心地笑了。

三是勤动口,多讲多说。

多和学生交谈、攀谈、深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这是我们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环节。给学生赞许、鼓励、欣赏、祝贺,我们要说出来。给学生指导、引导、含蓄的提示、温馨的提醒、中肯的批评、合理的要求,我们要讲出来。特别是给学生提要求,提与不提,完全是两个效果,提总比不提好。宁愿多唠叨两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几率。

四是勤动手,多记多写。

要有专门的工作记录本,要在手机上设由专门的快速记录的应用软件,把平时工作产生的灵感、心得、体会等,要迅速及时地记录下来,再加以分析、研究、综合,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积累更多的经验,更好地完成育人工作。

五是勤动脚,多调查。

这和毛主席当年提出,要走群众路线一样。只有深入教室、宿舍、操场、食堂等学生学习、生活及活动的地方,经常性带着有意无意的目的,与他们谈心,讨论,征求他们的对开展学生工作的意见,既“得民心”,更“得智慧”。

六是勤动耳,多倾听。

为什么有些学生不听班主任的话,那是因为我们也没有听他们的话。很多时候,我们可能 “啰嗦”得多,要求提的多,却有一个很重要的行动很少做,或者做得不够,那就是倾听。倾听说起来很简单,但要做到真正有效果还真是不容易。如果我们不仔细地倾听、不用心地倾听、不专心地倾听,就不知道学生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他内心的感受是什么。善于倾听,才能将心比心,才能让学生消除隔阂、不安,从而建立信任、舒缓的人际心理交流环境,我们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重任6。

七是勤联系,多沟通。

经常和学生干部联系,经常和特殊学生(贫困、心理障碍、违纪等)联系,搭建各种互联互通的平台,如定期定点定人谈心等,通过抓两头(优秀学生、帮扶学生),力促中间。套句流行语,让所有学生都感到班主任就“像神一样的存在”于他们的身边。

今天讲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大道理,真正的干货在赶来的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