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刻板效應”在自己身上的魔咒,祕訣就三個字

今天和家人一起看熱播大劇《慶餘年》,王陽飾演的滕梓荊在出場時要殺害主人公範閒。家人異口同聲的說:這肯定是個壞人,你看他的眼睛這麼大,一看就很殘忍。

打破“刻板效應”在自己身上的魔咒,秘訣就三個字

滕梓荊劇照

隨著劇情推入,滕梓荊的身份慢慢披露,他是由於得到了錯誤的情報才來殺害範閒。當看到滕梓荊因為打抱不平而被朝廷通緝時,家人又開始感慨:看他的面相就知道他是好人,眼睛這麼大,一看就是正直的人。

我默默的看了家人一眼,我記得你們好像當初說他眼大代表著殘忍啊。

同樣一張人物照片,外貌描述怎麼可能截然不同?

01 刻板效應:製造偏見的罪魁禍首

蘇聯社會心理學家包達列夫曾經做過一項有意思的實驗:他把同一張照片給兩組參與實驗的人看,讓他們對照片上面的人物特徵進行描述。

當介紹這張照片上人物的職業時,他賦予了兩種不同的身份:罪犯和學者。

針對照片中人物眼窩深陷,下巴外翹的外貌特徵。

被告知照片人物是罪犯的那一組給出的描述是:此人燕窩深陷,說明他陰險狡詐;下巴外翹,說明個性強硬,頑固不化。天生具有犯罪傾向。

被告知照片人物是學者的那一組給出的描述是:此人燕窩深陷,說明他經常思考,且思想深邃;下巴外翹說明他有頑強的探索精神。天生具有學者特徵。

打破“刻板效應”在自己身上的魔咒,秘訣就三個字

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刻板效應(effect of stereotype),也被稱為刻板印象,和人們的定式思維有關。

它是指對某個群體產生一種固定的看法和評價,並對屬於該群體的個人也給予這一看法和評價。


類似於我們說的四川人愛吃辣,東北人能喝酒。

刻板印象在職場中非常常見,人們往往把某個具體的人或事看作是某類人或事的典型代表,把對某類人或事的評價視為對某個人或事的評價,因此影響價值判斷。

02 職場中隨處可見的刻板效應

1)職業選擇,盡信書不如無書。

作家粥左羅對著名導演王潮歌的形容是:王潮歌最好的作品就是她自己。

她用這個作品告訴你:別讓“你媽”的想法決定你的人生,沒有人比你自己更懂你,最適合規劃你人生的是你自己。

這裡的“你媽”不僅僅是指你媽,而是一切影響你作出選擇的刻板印象。

打破“刻板效應”在自己身上的魔咒,秘訣就三個字

川端康成

渡邊淳一在給摩西奶奶的一封信中寫道:我已經28歲了,我現在是名醫生,我想辭職專心寫作,但是家裡人都認為醫生這個職業很穩定,不同意我辭職怎麼辦?

在其他人眼中,醫生是個讓人豔羨的職業,而寫作似乎是無業遊民自由職業者的代名詞,但你的人生是你的,不是“其他人”的。

如果當年渡邊淳一沒有擺脫刻板效應果斷辭職,也就不會有現在的文壇成就。

“天價高考諮詢”在每年高考後在都要在熱搜榜上客串一把,在高考結束後很多父母會花三五萬請相關機構給自己孩子做人生規劃。王潮歌說,你的人生,花著錢請別人來替規劃,人生不是這麼玩的。

因為大家都覺得教師職業光輝,你就去做教師?因為大家都覺得金融類掙錢多,你就去做金融類?因為大家都覺得出國留學鍍金,你就去出國留學?

刻板效應有一個非常突出的代表,在心理學中被稱作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在我們的人生中,很容易受到來自外界信息的暗示,出現認知的偏差,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從眾。

眾人以為的通途可能是天塹,旁人想要逃離的幽巷可能有世外桃源,“刻板效應”會讓你失去很多美好的經歷。

2)提拔人才,內向和外向誰更適合做領導?

我有一個非常外向的朋友文豔,在鄭州一家海爾專賣店做銷售員。

文豔在工作中非常討喜,性格大大咧咧,和同事們都打成一片,和很多客戶甚至也成為了朋友。業績突出,經常獲得月度銷售之星。

今年,公司籌備新建一個店面,店長人選從銷售員中提拔任命,所以我們想當然的認為店長人選非她莫屬。

但是在剛剛過去的競選店長演講中,她竟然落選了,被提拔的是另外一名性格偏內向,別人說什麼都微笑的小A,這讓我們所有人都覺得匪夷所思。

就在我們私下吐槽有內幕的時候,公司領導給出了批示:

小A擅於傾聽。有好幾個難纏的老客戶都對小A的評價極高,認為小A推薦的產品完美的符合了他們的需求。

小A性格沉穩。無論業績是否良好,在朋友圈裡看到的都是平和的言論。公司籌辦活動需要加班時,她也總是一聲不吭的把事情高質量完成。

小A不與人爭業績。有一次她簽單了一個學校的工程機業務,就在大家都對她稱讚不已的時候,小A站起來說:這次簽單成功,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小B也找她的親戚給幫了很多忙,這單的提成,應該我和小B平分。

就在大多數人認為內向者“性格孤僻”,“情緒不高亢”的時候,領導層竟然看到了內向者的另一個特質。

美國沃頓商學院 Adam Grant 教授和哈佛商學院 Francesca Gino 教授等人在 2010 年的一項研究中也證明了這個結論。

Adam 和 Francesca對一家在全美都有分店的披薩外送企業的 130 家門店發出了研究邀請,把領導分為外向型領導和內向型領導,員工分為外向型員工和內向型員工。

分為四種組合:

A:外向型領導+外向型員工

B:外向型領導+內向型員工

C:內向型領導+外向型員工

D:內向型領導+內向型員工

結果顯示:組合B和組合D的業績是最好的。

這項研究表明性格的內向和外向,本身都不是一個好領導的必要條件,並不是外向者就一定比內向者適合做領導。大家常常以為的“外向者更適合做領導”其實是個謬論。

這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僱傭員工任命管理層的時候,千萬不要被“刻板效應”牽著鼻子走,否則可能會錯失很多的人才。

3)創業搭檔,朋友不要合夥做生意

《中國合夥人》中有一句著名的臺詞,“不要和好朋友一起做生意”。

打破“刻板效應”在自己身上的魔咒,秘訣就三個字

中國合夥人

在2019冬季達沃斯馬雲專場見面會上,馬雲建議年輕人不要跟同學朋友一起合夥做生意,保持友誼就好。

但事實上,和朋友合夥做生意真的有這麼恐怖嗎?

和朋友合夥有風險,難道和普通的搭檔合夥就沒有風險了嗎?

這就像大家常有的一種印象:長得好的男人花心。那那麼多醜男出軌該如何解釋?

所以這種刻板印象是不可取的,任何事情都有不確定性,不能讓刻板效應阻礙自己遇見適合的搭檔,遇見適合的配偶等。

03 別盲信 別不信:如何找到兩極中的平衡點?

大家都以為的正確未必就是正確,大家都以為的錯誤也未必就是錯誤。盲目跟隨刻板效應會讓你深受其害。

當然了,有些刻板效應是很多人的經驗總結,一味的避免會讓你走更多的冤枉路。

曾經我問過公司人事,為什麼招聘一定要去985和211大學?普通的院校裡面也會有人才啊。

人事告訴我,因為這是在利用刻板效應減少篩選成本。大家普遍認為學歷越高,擁有優秀人才的可能性更大。

既想利用刻板效應,又想避免刻板效應,那麼我們應該這麼利用刻板效應,趨利避害呢?

第一種:利用刻板效應

既然刻板效應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裡效應,那我們就要抓住別人的刻板效應。

一般人們會對第一印象好的人格外有好感,有一種“先入為主”的刻板效應。在初次見面時,我們要注意自己的妝容和肢體語言等,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這樣在後續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會更容易獲得對方的信任和支持。

第二種:避免刻板效應

看過一個有實驗:

籠子裡有兩隻猴子,研究者在飼養猴子的籠子裡放入香蕉。

當第一隻猴子拿香蕉時,會觸動熱水開關,第一隻猴子會被燙傷。

當第二隻猴子拿香蕉時,會再次觸動熱水開關,第二隻猴子也會燙傷。

於是他們兩隻猴子寧願餓著,也不再去碰香蕉了。

研究人員放入籠子裡第三隻猴子,並且撤掉了熱水開關裝置。當第三隻猴子想要去拿香蕉時,前兩隻猴子拉住了它,並讓它看自己的傷口,告訴它香蕉會噴灑熱水,第三隻猴子相信了。

接下來研究者撤走了第一隻猴子。放入第四隻猴子,第二隻和第三隻猴子同樣勸阻了它:拿香蕉會噴灑熱水。

接下來研究者撤走了第二隻猴子,放入第五隻猴子,第三隻和第四隻猴子同樣勸阻了它:拿香蕉會噴灑熱水。

其實第三隻和第四隻猴子並沒有嘗試過,但是刻板效應讓它們認為事實就是這樣的。

這些猴子像不像人類的縮影,在刻板印象的影響下,很多人終其一生都不敢去嘗試某項事情,錯過了很多風景。

第三種:一招制服刻板效應

在一個有種族偏見和性別歧視的國家,奧普拉做為一個黑人女性可以成為美國脫口秀女王,打破刻板效應在她身上的偏見,和她積極的心態,努力的態度,拼命的精神,堅持不懈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打破“刻板效應”在自己身上的魔咒,秘訣就三個字

奧普拉

想要打破刻板效應在自己身上的魔咒,秘訣就三個字:變優秀。

小結:

過分相信刻板效應,會讓你喪失機會。

全然不顧刻板效應,會增加試錯成本。

人生總是在不斷嘗試,森林裡有兩條路,如果非要選擇,我走好我選擇的路。

跟隨自己的內心,活在自己的眼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