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化藝術,尚意抒情的書法,呈現出怎樣的文化內涵?

宋代文化藝術,尚意抒情的書法,呈現出怎樣的文化內涵?

北宋四大家

在繪畫從重視物的形態轉向重視意境的表達的同時,宋代的書法也由唐代的端莊精嚴向尚意抒情轉變。宋代書法一改唐代恢弘厚重的風貌,達到了一種恢復本性的恣意縱情的新境界。宋代的文治政策使整個社會的文化氛圍十分濃厚,書法也發展成為一種人們孩孜以求的藝術載體。藝術在創造中破壞,不同的時代形成不同的審美觀念。北宋年間有四位著名的書法家:蔡襄、蘇軾、黃庭堅、米芾,並稱為“北宋四大家”。蔡襄是北宋初年最具盛名的書法家,他是我國書法史上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

宋代文化藝術,尚意抒情的書法,呈現出怎樣的文化內涵?

《萬安橋記》大字碑

蔡襄的書法精美工緻,書學虞世南和顏真卿,《宋史》中記載他“為當時第一”,尤其受到宋仁宗的喜愛。宋初書法中唐代的影響還未完全消退,蔡襄的楷書還有顏真卿之端莊、沉著的風貌,但同時又融入了宋代柔潤、婉媚的特色;他的行書則清瘦、瀟灑,在晉人風骨之上開啟宋代新境;草書筆走龍蛇,隨意揮灑,採用了飛白法,被稱為“飛草”。代表作有雄偉道麗的《萬安橋記》,端嚴勁爽的《謝賜御書詩》,清瘦疏朗的《山居貼》等。蔡襄的作品連接了唐宋兩代,上承晉唐,下開宋元,開啟了兩宋書法的新格局。

宋代文化藝術,尚意抒情的書法,呈現出怎樣的文化內涵?

《黃州寒食詩帖》局部

蘇軾不僅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他同樣精通書法和繪畫。蘇軾的書法博採眾家之長,汲取了褚遂良、柳公權、顏真卿等大家的精髓,同時能夠自出新意,不拘泥於古法。蘇軾長於行書和楷書,肉豐骨勁,渾厚健爽,又將自己的坎坷際遇融入其中,體現出一種俊逸超絕的風度。蘇軾的書畫講求以意取勝,在前人之法之上又體現出宋代的新風貌。他30多歲時所作的《治平帖》妍而不矜,風流韻致;因烏臺詩案被貶後所作《黃州寒食詩帖》剛柔相濟,一氣同成,有一種縱情豪放、痛快淋漓之感,表現出作者曠達的心境;臨終前所作《與謝民師論文貼》雍容大氣,意象高遠,極富意韻。蘇軾的書法渾厚道勁,自然率意,開宋代書法之風氣。

宋代文化藝術,尚意抒情的書法,呈現出怎樣的文化內涵?

《瘞鶴銘》拓本

黃庭堅為蘇門四學士之首,一生坎坷跌宕,但卻不向世俗屈服。他與蘇軾一樣才華橫溢,在文學上開創了江西詩派,在書法上別具新意。他提倡突出個性,繼承傳統但不拘泥於傳統,重視文化氣質對書法創作的影響。其書法受顏真卿、楊凝式、懷素等名家的啟發,大字行書渾厚凝練,瀟灑潤爽,大字草書則曲折頓挫,跌宕起伏,恣意縱橫,開創了獨特的書風。《瘞鶴銘》是他的代表作,此外《松風閣詩帖》《華嚴碗》《蘇軾寒食詩踐》《幽蘭賦》等篇也很著名。黃庭堅師法眾家而歸於自我,追求神韻奇趣,體現出變古更新的氣象。

宋代文化藝術,尚意抒情的書法,呈現出怎樣的文化內涵?

米芾

米芾雖然在文學上不及蘇軾和黃庭堅,但其書法造詣卻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少時學顏真卿和柳公權,後來又效法歐陽詢和褚遂良,臨摹作品已經達到可以亂真的程度。他還精通古體,篆、隸、楷、行、草俱佳,其中以行書最為精通。米芾與蘇軾和黃庭堅一樣,崇尚書法的意蘊,強調平淡與天真,但又別開生面形宋徽宗趙估是一個藝術成就很高的“藝術皇帝”,他不但繪畫才能突出,而且書法造詣也極深。早年間學黃庭堅和米芾,後來又潛心褚遂良、薛稷和二王,在此基礎上獨創了“瘦金體”。瘦金體原為“瘦筋體”,字體骨秀筋健,清朗疏麗,將帝王風範與文人雅緻熔為一爐。

宋代文化藝術,尚意抒情的書法,呈現出怎樣的文化內涵?

《瘦金書千字文》

其所作《瘦金書千字文》,創造了瘦硬挺勁的楷體新風貌,氣的飄逸。《夏日詩貼》蒼鬱蘊藉,將詩意與書法統一為一體,體現出寂寞優柔的意境。南宋時期社會上文化氛圍愈加濃厚,愛好書法者更多,但整體上成就不及北宋。南宋的書法家多師法黃庭堅和米滯,又遠法晉人和唐人之韻,意致高遠,但因時局所限,藝術風格趨向精雅,缺少渾厚之勢。南宋最著名的書法家為張即之,學米而參用歐陽詢和褚遂良之筆法,在繼承前人精華的同時另闢蹊徑。其行楷注重筆畫之間的輕重對比,起落多變化,總體趨向平正。

宋代文化藝術,尚意抒情的書法,呈現出怎樣的文化內涵?

《李伯嘉墓誌》

張即之在北宋四家之外別開生面,寫下許多經書,著名作品有《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和《李伯嘉墓誌》等。宋代書法界不但名家代出,而且還出現了許多書法專著。最著名的為宋徽宗時期救編的《宣和書譜》,共20卷,記錄了近200位書法家,1000多件書法作品,分為篆、隸、正、行、草、八分、制諧等,是十分珍貴的書法史料。此外還有米帶所著的《書史》兩卷,考證其所見所聞書法名跡之真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