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一样东西推销给100万人?

怎样把一样东西推销给100万人?


本文全长 3600字

阅读时间 12分


怎样把一样东西推销给100万人?

李子柒 把乡愁在现实里开出花来


你或许也跟我一样曾被李子柒感染,看她在视频里把烟火气的日常过得诗情画意,于是转发点赞。

这位90后女孩与她外婆在乡下的生活,盛放着中国文人特有的安宁自在,那是一种你我熟悉又陌生的东方美学。


她足够独特

呈现的场景我们也足够熟悉

世界各地的传播者就能隔着屏幕

回到乡愁的原点

感受心脏搏动带给你我的暖意


先是一个人被打动,接下来是社会语义的转化。


带货的李佳琦是一颗时代的心脏:

因为低价、因为物美、因为贴心,

他获得庞大的粉丝团。


抖音、一条、得到、三联周刊……

每个成功的内容营销平台

都有明确的音轨

那是一种“时代的声音”

通过心脏与神经末梢间的传输系统

以刻意编码的语言

敲击这颗心脏部落子民的灵魂


于是 你我心甘情愿地

献出钞票 叹息 和眼泪

许许多多的我们

如交响和弦

在时代的天空激荡 回响


01 社会影响力和口碑


怎样把一样东西推销给100万人?


书名 引爆点

作者 Malcolm Gladwell

年份 2009

阅读难度 ♥♥♥♡♡

参考价值 ♥♥♥♡♡

畅销信用 ♥♥♥♥♥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是来自加拿大的畅销书作家兼记者,他写的每本书都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他擅长把社会学、心理学领域的学术成果,用大众接受的方式推广应用。比如在接下来的这个故事里,他解释了公众健康科普要怎么做才最有效。


在圣地亚哥,有位名叫乔治亚・萨德勒的护士,她的工作是向黑人社区宣传乳腺癌和糖尿病知识。最初她在教堂里做宣传,但前来听讲座的总是同一群上了年纪的人,大多数穷人要照顾家人或打零工,没时间坐在教堂听健康讲座,所以想要吸引更多的人,她得换个策略。


乔治亚接下来把宣传点改在了当地的美容院,她在顾客等候区放健康常识小册子,还给美发师作培训,教他们如何回答顾客的问题。结果效果太棒了!黑人女性每次做头发至少要花两个钟头,她们坐在那有大把时间跟美发师们聊天,而且这些顾客深深信任自己的造型师,所以也非常愿意接受造型师给出的健康建议。人们聊起共同的熟人,特别是那些被诊断出患有慢性病和癌症的邻居,把得来的信息用在自己和家人身上。


让我们仔细看看乔治亚成功的要点:她将健康知识传播给成千上万的女性,关键在于她找到了一种对的推销方式,她找到美发师,在美容院这个场所,让健康知识以一种具有社交粘性、令人难忘的方式传播出去。


从这个例子中,作者格拉德威尔提出临界点这个概念。在他看来,无论是想法、产品、行为和信息,想要形成流行趋势,都必须达到一个“临界点”。一旦达到临界点,它们就会迅速蹿红。


所有成功者,都达到了这个临界点;而不成功的人则没有。


在他看来,世界的改变,可能始于微小的变化,所谓四两拨千斤,只要推的动作做对了,就能改变世界。


能成功的达到临界点,有三个关键因素:

首先是特定的人发现它们,并传播给其他人。事实上能做到这一点的是人群中的极少数;


第二,创意和产品变得流行,是因为它们能粘住观众。这件东西必须具有某种令人向往的特性,比如令人愉快和难忘,而且这种感觉不会轻易消失。让人有快感的东西很多,快消品、口水歌都是突然流行,但很快就成过眼云烟,它们没能粘住观众,是因为没找到能让人们持续传播它的方式;


最后,让一个创意或一个产品流行起来,需要有利于它们传播的环境。作者举了纽约市打击犯罪的例子。


怎样把一样东西推销给100万人?


纽约市曾派出大量人力在短时间内,擦掉地铁里墙上和车厢的涂鸦,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集中警力,严惩逃票乘坐地铁的现象,结果这两件事竟然让纽约的犯罪率大大降低,包括贩毒、谋杀、抢劫等恶性案件。可见在特定的环境下,微小的变化能造成巨大影响。


02 形成口碑的秘诀

1996年,新手作家兼女演员丽贝卡·威尔斯出版了《雅雅姐妹的秘密》。这本书问世之初并没有引起多大关注,但慢慢地逐渐有粉丝狂热追随,有些读者自己看完后又买了3-10本送人,最终这本书售出上百万册,晋升为90年代的畅销书。


你可能也想知道:

究竟发生了什么让这本书脱颖而出?

进一步追问:

怎么做才有可能成为畅销书作家?

是天赋,还是勤奋?


可能都不是。


这个故事里的威尔斯,她的成功更多来自书迷的追捧。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很多读书俱乐部选了威尔斯的书。《雅雅姐妹的秘密》讲的是关于友情和母女感情的动人故事。读书俱乐部里大多是女性,喜欢上这本书的读者,会把它推荐给一群书友,如此一来,一个个书友小圈子对《雅雅姐妹》的好感,就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撼动了整个图书市场的走向。


绝不能小看群体规模对于社会流行的作用

坐在电影院里的你,更容易跟着人群激动,而美国情景喜剧片的制作人也懂得,加入罐头笑声能让电视机前的你对笑料更有同感。笑,是会传染的。


威尔斯的书大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

是她选对了推广的方式

她从旧金山书店签名售书开始。旧金山这座城市有很深的读书沙龙文化。最初来的观众数量不多,但书友们彼此相识,所以向熟人推荐威尔斯的书,很有说服力。对这本书的爱,也像笑声一样有感染力。


我们知道,拿起一本书来读需要动力。

威尔斯是位女演员,

她本人站在你面前,就是最好的宣传。


90年代的美国电视节目上,曾经的银幕巨星简・方达向主妇们示范能在客厅和卧室里做的健身动作,她的书和健身DVD也获得大卖。观众们相信,只要按照简・方达推荐的方式锻炼,也能变得美丽自信又健康。


想掀起流行,只需要两步:


第一步,雇佣最有才华的内行、联络员和推销员,口口相传,建立口碑。格拉德威尔描述了造就流行趋势的三种关键角色:


首先是“内行”,

他们对特定知识花大量时间研究,

到狂热的地步。

他可能是极端挑剔的食客,一旦他看好某家餐厅的美食,不仅会发朋友圈推荐,还会发私信提醒对方一定要去。


接下来是“联络员”,

这种人像集邮一样认识各种各样的人。

他们不像大多数人那样只是分发名片,而是耐心的记下刚认识的人的生日、家人的信息。他会在毕业后兢兢业业地张罗同学聚会。


最后是“推销员”,

他们有种魔力,

能从刚认识不久的人那里获得信任,

用自然的方式说服别人。


这三种人是怎样让一件东西流行起来的?


先是“老手”发现了这样东西。比如对美妆产品超级在行的李佳琦,他在生活中未必认识许多人,但接下来“联络员”有办法把李佳琦对口红色号的观点散播出去,这群人可能是最早关注美妆的大学宿舍女生。最后是“推销员”,能够把内行发现的东西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传播出去,他们未必有很深的学识,但能让李子柒和李佳琦变成全国甚至全球范围的网红。


恰恰是因为少数关键的联络员和推销员,

老手才能被众人发现。

点亮一个创意,或捧红一个明星,

只需要少数足够独特的人。


第二步,是让观众对一样东西产生粘性,让人们不由自主的回到这个想法或产品上来。


一个创意或者一个产品,若想吸引人,它不仅要讨人喜欢,还要让人难忘,这样才容易传播。“粘性”这个词,具有容易记忆和吸引注意力双重涵义。


当然,粘性可能是有害的,甚至是危险的。香烟很“粘”,让人们对其上瘾的是一定浓度的尼古丁。所以后来的戒烟运动倡导者,逼着烟草商降低每支香烟的尼古丁含量。大多数烟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抽同样数量的香烟,吸入的尼古丁减少了,通过这种办法,很多人慢慢戒了烟。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也不愿承认,自己是多么容易被网络笑话和短视频控制。人根本不像自己期待的那样理性。

最近很多人因为宅在家,运动时间变少。养成在家运动的习惯实在不容易。我姐姐就分享了一个让自己动起来的小贴士,那就是每次上完厕所回到办公桌前,都做上一组蹲起,再重新开始工作。


注意:让在家运动产生粘性的关键,并不是意志力,而是“固定情境+固定动作”。从卫生间出来这个情境 跟做蹲起这个动作 形成条件反射。这样做的好处是,它既不需要消耗意志力对大脑造成额外负担,也不用靠打卡这个(多余)动作来保持在家健身的习惯,毕竟人天生既健忘又懒惰。


读这本书 我的心得

如果你有一个创意或者产品,想推荐给100万人,你要想好下面这三件事:


首先,你要锁定一个小群体。一旦他们喜欢上你的产品或创意,就会变成你的扬声器,说服其他人来买你的东西。


第二,设计出让人不可抗拒的传播动作。一个想法和产品之所以流行,是因为找到了让它们能容易传播出去的方式。

可能是李佳琦催你下单的“快买!快买!快买!”,也可能是买彩票后刮卡的那个小动作。人们只要被击中、被感染,不需要提醒,就会主动传播它。


最后,从一个小的启动点做出改变。

你可能会问,花很多时间在少数人身上是不是浪费资源?能全面覆盖不是更好吗?

好是好啊,可是你哪有那么多钱?若拉客不成功,你该怎么办?

这本书里列举的很多事实证明,能引发社会震动的,很多都是人们几乎意识不到的小事。


听说过“破窗理论”吧?

大众行为可能因为有几块破损的窗户

这种小事而变形,

做出更恶劣的破坏行为。

受破窗的启发,纽约市的警察

靠根除地铁里涂鸦 逃票这样的小恶,

改良城市公共安全的土壤,

让更大的恶行无处遁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