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人物」費利斯·比託全景視界—蘇富比創紀錄拍賣200萬成交

「影史人物」費利斯·比託全景視界—蘇富比創紀錄拍賣200萬成交

紫禁城第一張照片

本期將對費利斯·比託拍攝的“全景照片”做一次集中展示,在他眾多的作品中精選幾幅,作“垂屏"呈現,以便以最寬闊的視野欣賞一下160年前的帝都風光,以及畫面中更多的細節。

「影史人物」費利斯·比託全景視界—蘇富比創紀錄拍賣200萬成交

放眼十九世紀中期的西方攝影師,若論“全景攝影”這一領域,費利斯·比託堪稱第一,其理念之先進、構圖之精良、畫面之精湛,數量之豐富,無人能出其右。

「影史人物」費利斯·比託全景視界—蘇富比創紀錄拍賣200萬成交


即將呈現的這一幅是這組照片中最“牛”的作品,它已經在我們的公眾號裡出現三次。它由六張照片組成,視覺角度接近180度。每張照片的實際大小約為20cm*25cm,因此這張全景照片最終的總長度達到了約150cm,創下了當時世界全景照片的記錄。

這幅作品的拍攝地點在正陽門城樓,北京人稱其為“前門樓子”。由城樓北側向北拍攝,主體為“大清門”(現為毛主席紀念堂)及周邊環境。


1、觀看前請將手機“自動旋轉”關閉

2、點擊畫面 滿屏觀看 效果更佳

「影史人物」費利斯·比託全景視界—蘇富比創紀錄拍賣200萬成交

▲大清門全景照片(六聯接片)

1860.10.24

下面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這張照片,看看其中“玄妙“何在。

第一部分 技術層面

▋首先,一張好的全景照片關鍵因素是“水平“,片幅越長保持水平的難度越高,尤其最後幾張,稍有不平,就會出現傾斜角度。即使現在我們用手機拍全景照片,憑藉手機裡的“水平參考線”,我們還經常發生傾斜變形,而這張照片從第一張到第六張幾乎都保持在同一條水平線上,在當年相機和三腳架都沒有自帶“水平儀”的年代,不知比託是如何做到的。

▋其次、這幅作品是由六張照片組成,每兩張照片之間的“接縫”是需要把握的第二個關鍵點。如果回到現在,我們的做法是要麼藉助“全景雲臺”,去控制相機的旋轉角度;要麼每兩張之間有15%左右的部分重合,後期用修圖軟件做處理。

然而在比託那個年代,“全景雲臺”肯定是沒有的,相機的旋轉角度只能通過自己的眼睛去確定;另外比託也沒有采用“部分重合”的做法,何以見得呢?因為這幅作品目前還存世,專家測量過尺寸是20cm*150cm。當時比託的“玻璃底版”為通用的“8英寸*10英寸”,即20cm*25cm,六張總和正好是20cm*150cm,因此,比託幾乎是採用“首尾相接”進行拍攝的,這個難度係數可是相當高的。

▋第三個問題,也是那個年代特有的問題。即當時照片底版是一塊玻璃,每拍一張照片就要更換一次玻璃板,更換過程稍不注意就會產生“震動”,三腳架就會發生“位移”、或者相機就會發生轉動錯位,最終的成果就會產生瑕疵。

▋第四個問題,比託採取的拍攝方法是當時最流行最先進的“火棉膠溼版攝影法(Wet plate processing)”。但即使“最先進”,比起現代攝影還是“繁瑣漫長”了很多(具體細節,日後詳述)。即每拍一張照片都要在現場進行“底版刷膠+拍攝曝光+顯影定影”三個步驟,需要時間大約20分鐘,如拍六張全景,就需將三個步驟重複六次,即使有助手輔助、交叉作業,總體時間也估計在兩個小時左右(還需算上前後準備時間)。在這段時間裡,

攝影師必須高度集中,對所有工序的細節嚴格掌控,工序之間要緊密銜接,稍有疏忽則前功盡棄。

綜合以上,我們再反觀這幅作品,上述四個“問題”都被比託一一化解,“水平線”極為平穩;接縫處除有個別處略有“錯位”和“汙損”,基本都“嚴絲合縫”;作品整體曝光準確,細節清晰,絕對上乘之作。

總之,在沒有任何“水平儀”、“全景雲臺”、“參考線”等現代化工具的輔助下,費利斯·比託以自己高超的技藝、紮實的手法,嚴密的操控、豐富的經驗,拍下了這張早期世界影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堪稱那個年代的“全景之王”!


第二部分 畫面內容

本幅作品是北京內城第一幅全景式畫面,它居高臨下,將內城正南端部分盡收眼底,涵蓋了城牆城樓、衚衕四合院、皇城城門、衙署商鋪,以及遠處的西山山脈,讓我們完整清晰的看到了真正的老北京城的本來面目。

下面我們將把整幅作品進行分段截取,來看一些其中的細節。

首先,是拍攝這幅作品時比託選取的擺放相機的位置。我們知道,正陽門在大清門的正南方向,正陽門的中心點和大清門的中心點都在北京城的中軸線(御道)上(設計插圖如下)。

「影史人物」費利斯·比託全景視界—蘇富比創紀錄拍賣200萬成交

(正陽門區域平面圖)

一般我們在拍攝這種照片時,常規思路都會將相機放在中軸線上(圖中A點),這樣拍攝出來的畫面是左右對稱的,也符合一般拍攝建築群的取景構圖方式。

而比託卻沒有這樣做,他選取了正陽門城樓上的西北角作為相機的擺放位置(圖中B點),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拍到了城牆,因為這裡比城牆要外凸一部分,如果在中心A點拍攝,那無論左右都不會拍到城牆。

於是就出現了整幅作品中最左邊的畫面(下圖)。

「影史人物」費利斯·比託全景視界—蘇富比創紀錄拍賣200萬成交

▲左起第一張畫面

畫面中出現了正陽門西側的城牆,它的高度和寬度在畫面中均可體現出來,城牆向遠方延伸,出現了西邊“宣武門”城樓(請注意不是“和平門”,所謂“和平門”是在1926年民國政府為方便百姓而新開設的“拱形券洞”,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城門”,復興門和建國門也是如此)。

另外畫面中還拍攝到了登城的馬道(畫面下方),以及距離城牆最近的居民生活區。

其實我猜想,比託當時的身份是隨軍攝影記者,在拍攝一些戰爭場景以及當地風貌的同時,是否也要拍攝很多當地的軍事設施?而北京的城牆及城樓最大的功能就是“軍事防備”,因此比託如此設立“拍攝機位”可能也包含某些軍事目的?不得而知 ...

「影史人物」費利斯·比託全景視界—蘇富比創紀錄拍賣200萬成交

▲左起第二張畫面

上圖基本是我們老北京典型的風貌:衚衕、四合院、青磚、灰瓦、遠處的西山峰巒起伏、清晰可見(當年還沒有霧霾),拱衛著這座千年帝都。

我家祖宅就在這片區域,左數第三棵樹的後面 .......

「影史人物」費利斯·比託全景視界—蘇富比創紀錄拍賣200萬成交

▲左起第三張畫面

此時畫面漸入中心區域,右下已出現“棋盤街”,右上遠方可見北海瓊華島及永安寺白塔,這裡也是北京標誌性景觀之一。

畫面左側出現“牌樓”一座,這是西交民巷(當時稱“西江米巷”)東口的位置。西交民巷在明清時期是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太常寺等衙門所在地。清末至民國逐漸成為北京的“金融街”,美國花旗銀行、英國匯豐銀行、日本正金銀行、俄國道勝銀行以及中央銀行、大陸銀行等均在此建立。

這座牌樓名為“振武”,四柱三間三樓沖天柱樣式,正面特寫如下圖,1954年被拆除。

「影史人物」費利斯·比託全景視界—蘇富比創紀錄拍賣200萬成交

▲1952年西交民巷東口“振武”牌樓

畫面中“鐺鐺車”正從牌樓下方穿過,右側是清末建成的銀行大樓

「影史人物」費利斯·比託全景視界—蘇富比創紀錄拍賣200萬成交

▲左起第四張畫面

這是大清門和棋盤街的區域(老朋友又見面了)。正如之前所說,由於費利斯·比託將“拍攝機位”設置於“B”點,因此拍攝的御道(中軸線)為45度傾斜方向。不過這種取景角度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大清門後面的天安門城樓,從而讓這張照片成為歷史上“第一張出現天安門的照片”。

「影史人物」費利斯·比託全景視界—蘇富比創紀錄拍賣200萬成交

▲左起第五張畫面

上圖中出現本幅作品中唯一清晰可見的人物,他蹲坐在棋盤街東側聯房下方曬著太陽。畫面中間出現了另一座牌樓,東交民巷西口的“敷文”牌樓,它與“振武”牌樓樣式相同,一文一武,文東武西。

「影史人物」費利斯·比託全景視界—蘇富比創紀錄拍賣200萬成交

▲左起第五張畫面右下角

這是“御道”旁邊臨街的一排商鋪,招牌寫著“自置雨衣油單”和“發賣高麗紙張布疋”,高麗紙產自朝鮮半島,是當時文人畫客比較喜歡的一種紙張,但仿製較多。

「影史人物」費利斯·比託全景視界—蘇富比創紀錄拍賣200萬成交

▲左起第五第六張畫面交界處

老北京有句俗語,叫“天棚魚缸石榴樹,先生肥狗胖丫頭”,這句話描寫的是老北京人日常生活的圖景,“天棚”一般是夏天乘涼或者家中有喜事時搭建在四合院中。上圖畫面中就出現了幾座“天棚”,這是當時那個年代常見的景觀。

「影史人物」費利斯·比託全景視界—蘇富比創紀錄拍賣200萬成交

▲左起第六張畫面

這是整幅作品的最後部分,畫面最右邊出現了崇文門城樓。

以上就是費利斯·比託拍攝這幅作品全部畫面的展示。2013年5月,在倫敦蘇富比舉辦的專場拍賣會上,這幅作品和其它幾幅比託的作品一起,以21.85萬英鎊(約人民幣210萬元)的價格拍出(買者為薛蠻子),創出近年中國老照片單標價格的最高紀錄!


「影史人物」費利斯·比託全景視界—蘇富比創紀錄拍賣200萬成交

以下是費利斯·比託的其它全景照片


「影史人物」費利斯·比託全景視界—蘇富比創紀錄拍賣200萬成交

▲北京內城東北角樓東北面(二聯接片)

遠處城門是東直門(1860.10)

原註釋:North and east corner of the city wall of Peking.

「影史人物」費利斯·比託全景視界—蘇富比創紀錄拍賣200萬成交

▲京城北側城牆(二聯接片)

遠處城門是安定門,右側建築群是地壇。

原註釋:21st October 1860, AlsoWall of Peking.

「影史人物」費利斯·比託全景視界—蘇富比創紀錄拍賣200萬成交

▲紫禁城的第一張全景照片(二聯接片)

從北海瓊島向東南拍攝(1860.10.29)。

原註釋:View of theImperial Winter Palace, Pekin, Showing the Artificial Mill, October 29, 1860.

「影史人物」費利斯·比託全景視界—蘇富比創紀錄拍賣200萬成交

▲清漪園(頤和園)全景(二聯接片)

佛香閣已毀,遠處可見玉泉山(1860.10)

原註釋:Viewof the Lake at The Imperial Summer Palace (Yuan Ming Yuan), Peking, China,after its destruction by the English and French armies.

「影史人物」費利斯·比託全景視界—蘇富比創紀錄拍賣200萬成交

▲大連灣全景(二聯接片)

這是中國東北地區歷史上的第一張照片

英法聯軍抵達大連灣(1860.6)

「影史人物」費利斯·比託全景視界—蘇富比創紀錄拍賣200萬成交

▲香港海灣全景(四聯接片)

1860.3

「影史人物」費利斯·比託全景視界—蘇富比創紀錄拍賣200萬成交

▲香港海灣全景(五聯接片)

1860.3

以上兩張是香港歷史上第一組全景照片(此組共4張),但遺憾的是香港的青山秀水只是陪襯,照片的主角是英國的上百艘戰艦。如果僅從專業的攝影角度來看,這張全景照片無疑是成功的,它表達出了作者需要的那種“全景式震撼”。

當然這種“震撼”也是作者所在的“日不落大英帝國”需要的,上至他們的首腦(維多利亞女王)、議會、下至普通民眾,都會因這種“震撼”而產生稱霸世界的“愉悅感”與“自豪感”。

突然想起去年我們建國七十年的閱兵典禮上,當我們看到自己國家的“飛機火箭、鐵甲戰車”的照片時,也會產生似乎同樣的“自豪感”,但這是來源於我們自己國家的復興與強盛,而非以侵略他國、稱霸世界來換取。

這張照片的場景不會重現,屈辱的歷史更不會重演,只有國家自強,蠻夷才不會來城下放馬!


(END)


「影史人物」費利斯·比託全景視界—蘇富比創紀錄拍賣200萬成交


「影史人物」費利斯·比託全景視界—蘇富比創紀錄拍賣200萬成交

做張插圖,紀念一下

這位160年前將北京第一次

帶入光影世界的比託先生


#北京# #北京身邊事# #旅行# #歷史# #歷史回眸# #歷史真相# #老照片# #老照片的故事# #攝影# #膠片# #北京旅行攻略# #全景# #全景照片# #故宮# #頤和園# #香港# #東北# #城牆# #前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