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抹光-深沉与激昂

这几日读了写近现代中国的散文、诗歌。结合自身的困惑与风格,似乎有了一些答案。孙梨的《石子》、《亡人逸事》,杨绛的《记杨必》,张承志的《荒芜英雄路》...此类的散文,皆是平淡中蕴含深刻。“大道低回”、“大味必淡”,淡雅中隽永,洁净中深沉。不正是个人一直所追求的境界么?慷慨激昂的文字固然激动人心,但也言过其实。而像《荒原》之类的精神探索中的矛盾与苦闷,又如何能够精准的描述出来呢?这需要有高超的技巧。如鲁迅的《呐喊》、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荷马的《伊利亚特》...雄奇、有力。只是归于平淡,仍是黄花、青菊。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巷烟落照,只赢得几许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是不是太老成了呢?缺少了鲜衣怒马,叱咤风云的豪迈?


那一抹光-深沉与激昂

就文章来说,在它走向并皈依朴素无华的美之前,应当有充分修饰的阶段。就风景来说,在它最终认识如同西海固山地那成人的、凄厉的美之前,必须显现赏心悦目的美貌。这就是天山南北麓,世间最美丽的地方。


那一抹光-深沉与激昂


越喧嚣的时候越想静处,感慨越多能说出口的反而越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