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背后的美国“黑暗”历史


《绿皮书》背后的美国“黑暗”历史

电影《绿皮书》剧照

我终于在上映三周之后,去观摩了这部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

故事所讲述的是一个原先带有种族歧视的白人被黑人音乐家雇佣,作为司机陪同去种族歧视的南方巡演的故事。

在了解那段美国“黑”历史之后,我觉得似乎一切都难能可贵。

在观影的过程中,旁边的姑娘一直在问其男友:“这是黑奴吗?”

“黑奴”一词并不恰当,但是废奴之后也并非平等。


从黑奴到解放

《绿皮书》背后的美国“黑暗”历史


为了满足北美殖民地日益增长的劳动力需求,欧洲白人定居者从契约佣人(大多是较贫穷的欧洲人)转向更廉价、更丰富的劳动力来源:奴役非洲人

从1619年开始,奴隶制在北美迅速的蔓延。

仅在18世纪,就有600万至700万奴隶进口到新大陆。

而这番行为剥夺了非洲大陆最宝贵的资源——最健康、最能干的男女。

美国革命后,许多殖民者(尤其是在北方,奴隶制对经济相对不重要)开始将对黑人奴隶的压迫与英国人对他们自己的压迫联系起来。

尽管乔治·华盛顿等领导人都是奴隶主,但他们在限制奴隶制方面采取了谨慎的措施。

到18世纪末,许多北方州已经废除了奴隶制。

但这个制度对南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南方,黑人占人口的大部分,而经济依靠烟草和棉花等作物的生产。

1793年,国会通过了《逃亡奴隶法》,这使得协助一个奴隶逃跑成为一项犯罪行为。


《绿皮书》背后的美国“黑暗”历史

美国国会于1808年禁止进口新的奴隶,但美国的奴隶人口在接下来的50年里增加了近三倍。

到1860年已经达到近400万,其中一半以上生活在南方的产棉州。

1861年春,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为了让黑人加入自己的军队,1862年夏,总统林肯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5年战争结束时,大约186000名黑人士兵加入了联邦军队。

1870年通过的第15条修正案赋予全部公民平等的权利,公民的投票权不会因为种族、肤色或先前的奴役条件而被剥夺。

但是,黑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几乎没有改善。


我们的口号是:Separate But Equal(隔离但平等)

《绿皮书》的故事,便是发生在这个阶段。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南方各州的立法机关开始颁布第一部种族隔离法,称为“吉姆·克劳(Jim Crow)法”。

这个法律一直被执行到1965年。

《绿皮书》背后的美国“黑暗”历史

Jim Crow是白人演员ThomasD. Rice的剧目角色,模仿和丑化黑奴形象来博得白人观众的喜爱。

角色穿着破衣服、破帽子和破鞋。

Rice还演唱过歌曲《Jump Jim Crow》的奴隶歌曲。

后来,Jim Crow变成了白人歧视黑人的常用词。

因为美国宪法规定“人人生而平等”,

所以法案主旨是“隔离但是平等”。

隔离黑人,也隔离白人。

州宪法要求对公立学校、公共场所、公共交通、男女厕所、餐馆和饮水机进行隔离。

《绿皮书》背后的美国“黑暗”历史

电影剧照:唐·谢利被拒绝在白人餐厅里用餐


《绿皮书》背后的美国“黑暗”历史

黑人和白人使用不同的饮水机


《绿皮书》背后的美国“黑暗”历史

黑人专属的餐厅


《绿皮书》背后的美国“黑暗”历史

动物园一周内几天会向白人开放,几天会向黑人开放


《绿皮书》背后的美国“黑暗”历史

即使你是中产阶级,西装革履,也会被隔离


《绿皮书》背后的美国“黑暗”历史

1940年的奥斯卡,《乱世佳人》里的海蒂·麦克丹尼尔

成为历史上首位获得奥斯卡的非裔演员,

但是她却不能和费雯·丽坐在一起。

准确来说,在很多州,黑人与白人不能在同一公共交通设施内同时出现。

而在教育、医疗、经济、文化等各处地方同样存在歧视。

1931年,一名非洲裔老人发生了车祸,由于肤色偏白,他被送到了接待白人的豪华医院。家属来探望老人时,医生马上发现他们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随即立即转院去了医疗设备很差的黑人医院,而老人也在简陋的医疗环境中去世了。

吉姆克劳法规定着每处生活的细节:

黑人男性不能和白人男性握手。

黑人男性不能碰触白人女性,因为他有被指控强奸的风险。

黑人和白人不应该一起吃饭。如果他们一起吃的话,要先服务白人男性,然后在他们之间放上隔板。

在任何情况下,一个黑人男性都不能主动提出点燃一个白人女性的香烟。

黑人不允许在公共场合表达对彼此的爱意,尤其是接吻,因为这冒犯了白人。

吉姆·克劳的礼仪规定,要向白人介绍黑人;而不能向黑人介绍白人。

比如:彼得斯先生(白人),这是查理(黑人),我跟你说过。

白人在提到黑人时,不用使用礼貌的称呼,例如,先生、夫人、小姐、先生或夫人。相反,黑人在提到白人时必须使用礼貌头衔。

如果一个黑人坐在一辆由白人驾驶的车上,黑人必须坐在后座或卡车的后面。

……


《绿皮书》背后的美国“黑暗”历史

新闻报道:不可越过种族之线

种族之间有一道深深的界线。

1901年3月22日有这样一则“常见”的新闻。“一个穿着漂亮的白衣,外表讨人喜欢的女人”,以及“一个黑人厨师”双双被指控,因为警察看到两人并肩走路聊天,认为这触犯了吉姆克劳法。



日落镇与私刑

《绿皮书》背后的美国“黑暗”历史

“我们只要白人租户来我们的白人社区”

因为白人恐惧融合,日落镇逐渐兴起。

任何在日落后进入或被发现在日落镇的黑人都会受到骚扰、威胁和暴力行为,包括私刑。

如同电影中,音乐家唐·谢利说的那样,他受到的欢迎只持续到日落之前。

白人对于黑人的敌视是巨大的。

在白人聚集地,他们可以对黑人“滥用私刑”

在吉姆·克劳法的统治下,黑人和白人女性之间的所有性行为都是非法的。

尽管1882年至1951年期间,虽然私刑受害者中只有19.2%被指控犯有强奸罪。

但私刑得到却白人广泛的支持,因为人们普遍认为私刑是保护白人妇女不受黑人强奸犯侵害的必要手段。

私刑最常见于中小型城镇,黑人往往是当地白人的经济竞争对手。

这些白人对黑人取得的任何经济和政治利益都感到不满。

在1933年,至少一半的私刑是在警察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

而剩下的情况,警察要么纵容,要么对暴徒行动视而不见

白人暴徒们经常把他们的仇恨指向一个或多个受害者。

受害者一般是黑人男子。

假如他试图投票,或看着一个白人妇女,或试图得到一个白人男子的工作,他就会惨遭攻击。

而有时暴徒不满足于谋杀一个或几个受害者,他们会洗劫黑人社区。

黑人社会科学家和民权活动家W.E.B.Dubois写道:“一年中,有77名黑人被私刑,其中1名是妇女,11名是士兵;其中14名被公开焚烧,11名被活活烧死。那一年,美国26个城市发生了大小规模的种族骚乱,其中38人在8月份的芝加哥骚乱中丧生;25至50人在阿肯色州的菲利普斯县死亡……


《绿皮书》背后的美国“黑暗”历史

私刑公告写着:JohnHartfield将在今天下午5点被处死


《绿皮书》背后的美国“黑暗”历史

观看私刑的人们

私刑不仅是一种暴力手段,也是白人廉价的娱乐活动。

私刑就像是庆典。

白人们拖家带口的围观黑人被处以私刑。

它满足着低收入、低地位的白人的扭曲的内心。


《绿皮书》背后的美国“黑暗”历史

美国黑人家庭

1930年代,越来越多的黑人开始从事驾驶员的工作。

但是,即使你有车,可以逃过公共交通的歧视,然而对于陌生的地方和规则还是感到恐惧。

剧院、餐馆、午餐柜台、海滩、公园、露营地、法院、酒店和汽车旅馆,黑人在几乎所有的公共设施中,都经常被隔离,或者干脆被拒绝服务。

人们甚至发明了一个词叫做“Driving while black(黑驾)”。

这句话意味着司机可能会因为种族偏见而被警察拦住,而不是因为司机违反了任何交通法。

曼哈顿艺术家Paula Wynte回忆起她年轻时一次可怕的公路旅行。

在北卡罗莱纳州,她的家人藏在别克车里看着当地警车经过他们,但是紧接着警车突然掉头,朝他们的方向追赶过来。

Wynte的父亲立刻关掉了车头灯,开进了树丛里,停在一棵树下。

一家人一直在车里等到了日出才继续上路。

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不被羞辱,黑人们只能靠自己。

1936年,一名邮政工作者维克多·雨果·格林(Victor Hugo Green)出版了第一版本的《黑人驾驶员绿皮书》。

《绿皮书》背后的美国“黑暗”历史

Victor Hugo Green

邮政局当时是美国最大的黑人雇主之一。

书的第一版内容是基于格林多年来积累的数据,这些数据是在纽约地区的黑人和同事们为他提供的。

书只有短短的15页,却囊括了大部分纽约地区欢迎黑人的生活设施。

在他的第一版出版之后,格林还在不断收集数据。

随着越来越多的黑人离开南方农场和小城镇,进入大城市工作和就业,格林在每一个版本中都不断更新准确的信息。

特别是在对于黑人极其不友好的南方地区。

而第一批《绿皮书》的使用者也不断的推荐自己熟知的旅馆、餐厅、厕所等信息。

工作人员进行核查后,分批加入更新版本的书中。

正如它“像毯子一样覆盖美国”的口号一样,

《绿皮书》就是黑人的道路圣经,很快人手一本。


《绿皮书》背后的美国“黑暗”历史

不同版本的《绿皮书》


虽然恐惧,但是观念需要改变,权益需要斗争。

就像电影中唐·谢利本来可以留在纽约,拿着三倍的钱在派克大街派对上广受追捧,但是他却来到了南方进行巡演。

就像是《绿皮书》中列出了每个黑人经营的企业,宣告世界黑人的崛起。

上个世界五六十年代,平权运动达到了高潮。

1955年,在马丁路德金的领导下,阿拉巴马州一个城市的5万黑人青年罢乘公交车一年,最终公共汽车公司取消了隔离制度。

1963年,他发表了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1964年,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规定歧视性行为为非法;美国境内不许施行种族隔离。

1966年,《绿皮书》发布了最终版本。

如今,虽然种族问题依然存在,但短短五十年间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绿皮书》的使命已然完成。

正如《绿皮书》1948年版本的格林所撰写的前言:

“There will be a daysometime in the near future when this guide will not have to be published. Thatis when we as a race will have equal opportunities and privileges in the UnitedStates. It will be a great day for us to suspend this publication for then we can go wherever we please, and without embarrassment.”

在不久的将来的某一天,这本指南将不必再出版。那时,我们这个种族在美国将会拥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我们停止出版的那一天,将会是伟大的一天。那时我们不用担心任何尴尬,就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ref.

BlackHistory Timeline,Bettmann Archive

What wasJim Crow,Ferris state university

Today in History: Plessy v. Ferguson,BARAT PSN

BlackMan and White Woman Arrested for Walking Together in Atlanta

How theGreen Book Helped African-American Tourists Navigate a Segregated Nation

此篇特别感谢张老师

《绿皮书》背后的美国“黑暗”历史


-END-

“嘘,严肃点,看八点档开播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