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健靈:池莉的發聲

眾聲喧譁雲遮霧罩之中,池莉發出了一個作家應該發出的犀利清醒理智又飽含悲憫之聲。

讀者·作者·編者 | 殷健靈:池莉的發聲

去年,在暫別兩年以後,池莉恢復了在“夜光杯”的專欄“冷眼熱心”。每月一到某個時間點,我就會充當催稿“小鬧鐘”。當池莉的“小鬧鐘”其實是省心、幸運的,她的交稿,從來準時,她的文字,從來淋漓利落。她對自己的文字有潔癖,交到我手上的稿子,定然是經過了她再三打磨的。她對方塊字的認真和講究,常常令我感動——那是“對文學真正的熱愛,對人世真正的愛惜,對自己真正的珍視”(池莉語)。能擁有這樣一位作者,是“夜光杯”讀者之幸。讀者也的確回報了池莉的這份認真,“夜光杯”微信公眾號每推她的文章,閱讀率必居該月“高點擊率美文榜”前列。我想,人們之所以親近和喜歡池莉的文字,蓋因她的文字裡不僅有貼近現實的煙火氣,有對生命本真的探尋,有對世俗人性的關懷,更有一個文人的悲憫、豁達與通透。原本,池莉在“夜光杯”的專欄是每月一期。2020年1月17日,池莉發來當天寫成的《先照顧好自己,親》(於1月30日見報),她在文章中寫道:“無論如何,親要牢記:只有你是健康的,你才有可能持續照料生病的親人。疾病當頭,我們人人都要盡力能吃能睡豁朗達觀,這才是真正愛。”此時,新冠疫情防控尚未進入嚴峻階段,早在1997年就寫過《霍亂之亂》的池莉,在這篇短文裡似在隱約昭示什麼。

讀者·作者·編者 | 殷健靈:池莉的發聲

按照常規的頻率,“小鬧鐘”應該在一個月後再響。但在這個已經過去的冬天,原有的頻率被打破了——因為身處武漢的池莉不能不發聲,讀者也迫切需要她的發聲。

大年夜,我和池莉互賀新春,池莉在微信裡寫:“昨天(23日)封城的,家裡食品尚可堅持幾天,現在百業關閉,以後怎麼辦?就不知道了……”以後會怎樣,當時誰都無法預料。此後疫情的發展,超出人們的想象。我也無時無刻不在關注湖北疫情,牽掛著那裡的朋友們。但是,正如“近鄉情怯”,人在這種情形下,會有一種微妙心理,生怕被關心的人因被問候又平添壓力。可是,2月2日中午,池莉微信裡一句“你還好嗎?惦念!”讓我羞愧難當,該被惦念的應該是她呀!此時,武漢已經封城十天,立刻問池莉,“想寫什麼嗎?”池莉回:“寫了。”——這便是後來引起巨大反響的《隔離時期的愛與情》。這篇文章第一時間提交了送審程序,並於次日由“夜光杯”微信公眾號頭條推送。作為一個曾經的醫生,眼見著“超市還在賣菜,是大愛無疆;小販出攤賣菜,也是生活情義;為了全家自己外出買菜,正是無畏無私的大愛。更多無知無畏的糊塗勇者,除了跟帖,還出去買菜”,池莉在文章裡揪心呼籲:“愛與情,都是好東西,然而絕對不可以濫用,尤其此時此刻。人啊人,醒醒吧!為了你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也是為了我們整個族群的生存安全,能夠不能夠閉上嘴管住腿呢?能不能多做一點有利防疫的具體事情呢?”

讀者·作者·編者 | 殷健靈:池莉的發聲

疫情當前,不是歌頌情愛的時刻,而是隔離,隔離,隔離!作家本是感性動物,然而池莉更是有思想的,是清醒的、透徹的,是人文關懷的。我們需要反思,需要同情,需要助人與互助,但是,就在當下一刻,我們最需要的還是管好自己,“唯有將嚴格隔離堅持到底,人類才有可能贏得勝利!”這樣的呼籲簡潔明瞭,擲地有聲!它與前一篇《先照顧好自己,親》一脈相承。管好自己,照顧好自己,不是自私,不是小我,從大處講,這才是最大的無私,是最徹底的“為人人”。無論是作為一個編輯,還是普通讀者,我為這樣的籲請和棒喝叫好!文章推送後,第二天就收穫10萬+的閱讀量,池莉的“隔離說”廣為傳播,多家兄弟媒體爭相報道。此後,和池莉的交流愈加頻繁,不僅時常問安,也不時交流著對輿情和形勢的看法。

2月11日傍晚,池莉發來第二篇《對不起,添麻煩了!》,新媒體同事連夜編輯,於次日公眾號推出,這一次池莉百感交集:聲嘶力竭,仰天長嘆,袍澤之誼,深深的歉疚……然而,她依然理智清醒:“我應該有的最基本的感恩,就是堅守在家,堅持隔離。”2月19日,池莉寫來第三篇《第28天隔離了,這個時刻!》,“這個時刻,唯有保衛生命是最高準則。”“我們得靠每個人點點滴滴的力量匯聚成人類的強大意志,把我們生命奪回來!把人類榮耀奪回來!我們死去的生命不可以白死!”“這個時刻,理性冷靜是我們的力量,勇敢頑強是我們的必須,咬牙挺住,是我們的本分。”這個時刻,作家的筆端凝聚著悽切、悲憤,也傳達著堅毅與力量。這樣的力量,正是在疫情中掙扎著的人們迫切需要的。

讀者·作者·編者 | 殷健靈:池莉的發聲

3月15日,當疫情漸趨緩解,池莉寫來第四篇《五十分之一:典型的一天》,以平和樸素的筆調記敘自己“典型的一天”,團菜、消毒、刷手機、室內運動、親朋之間的問候,靜坐與遙想……隔離的日子尚未結束,只願噩夢不再,“但願一切智慧與黎明同醒”。當池莉的筆調歸於節制與平和,我們似乎也看到曙光已從雲層後探出。

感謝池莉,眾聲喧譁雲遮霧罩之中,發出了一個作家應該發出的犀利清醒理智又飽含悲憫之聲。她,無愧於“作家”的稱號。(殷健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