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在惠州待了940天 一共賦詩540首

蘇東坡在惠州待了940天 一共賦詩540首

宋紹聖元年,蘇軾接到了貶謫公文。金色的聖旨上,字跡清晰而冷漠:寧遠軍節度副使,安置惠州。彼時,嶺南兩廣一帶屬於人們眼中的蠻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接到謫命的蘇軾,想著不要連累了家人,本欲獨自一人前往。蘇軾此時已經是年近花甲之年,兒孫哪裡放心的下,哭著央求他同行。蘇軾無奈只好帶了小兒子蘇過和侍妾王朝雲照顧自己。

蘇東坡在惠州待了940天 一共賦詩540首

蘇軾雕像

紹聖元年十月二日,在經歷了半年的跋山涉水後,蘇軾終於到了目的地。此時,蘇軾發現惠州並不是他想象中的瘴癘之地,不僅氣候宜人,人們的熱情相待更比風物美好:風塵僕僕的蘇軾一出現,就受到了當地官員百姓的熱烈歡迎,紛紛噓寒問暖。蘇軾感激之餘,欣然作詩:彷彿曾遊豈夢中,欣然雞犬識新豐。吏民驚怪坐何事,父老相攜迎北翁。蘇武豈知還漠北,管寧自欲老遼東。嶺南萬戶皆春色,會有幽人客寓公!

蘇東坡在惠州待了940天 一共賦詩540首

惠州

從1094年10月,到1097年7月再度被貶海南儋州,蘇軾在惠州一共待了940天,一共賦詩540首。

“不知天公有意無,遣此尤物生海隅。”“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支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蘇軾眼中的荔枝,是最為膾炙人口的惠州印象。而真正令他一見鍾情的,還有“一更山吐月,玉塔臥微瀾”的惠州西湖。

蘇東坡在惠州待了940天 一共賦詩540首

惠州西湖

惠州西湖原名豐湖,其水幽深清澈,牙岸曲折迴環,景色秀美迷人。蘇軾初到這裡,就被豐湖美景所傾倒。他不僅常在白天遊覽,而且連夜裡也在遊覽,甚至通宵達旦。他曾說過:予嘗夜起登合江樓,或與客遊豐湖,入棲禪寺,叩羅浮道院,登逍遙堂,逮曉乃歸。(譯:我曾經半夜起來登上合江樓,或者和賓客在豐湖遊覽,進入棲禪寺,拜訪羅浮道院,登臨逍遙堂,直到天亮才回家。)

蘇東坡在惠州待了940天 一共賦詩540首

惠州西湖

“人間勝絕略已遍,匡廬南嶺並西湖。西湖北望三千里,大堤冉冉橫秋水。”蘇軾的一首《贈曇秀》,把豐湖稱為西湖,從此豐湖便以惠州西湖的名號傳於天下。數十年後,詩人楊萬里賦詩惠州西湖,不忘提及蘇軾。“三處西湖一色秋,錢塘潁水更羅浮。東坡元是西湖長,不到羅浮便得休。”於此亦可見,惠州西湖足以與杭州、潁州兩處西湖平分秋色。史載亦曾有“大中國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並杭州”一說。

蘇東坡在惠州待了940天 一共賦詩540首

惠州西湖

古時候,生產力低下,長途交通工具多為船隻,因此水對一個城市來說是不可多得的財富。蘇軾初到惠州,即賦詩曰:“環州多白水,際海皆蒼山。”楊萬里來惠州探訪蘇跡之時,亦曾賦詩:“左瞰豐湖右瞰江,三山出沒水中央。”可見西湖之於惠州,既是水在城中,亦是城在水中。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嶺南的山是常綠的,花是常開的,水是長流的,人自然也就是常樂的。

蘇東坡在惠州待了940天 一共賦詩540首

惠州西湖

蘇軾寓居惠州之時,曾為惠州人民貢獻良多,傳下佳話。他見當地水稻種植方式落後,不但令農人身體痛苦不堪,而且小腿因長期浸泡水下多生“瘡爛之疾”,於是他在百姓中推行新式農具“秧馬”;眼見當地軍政混亂,官、軍時有擾民、害民之舉,蘇軾建議建營房三百餘間,以肅“軍政”,使民安居。為了解決西湖兩岸的交通往來,他倡議在西村與西山之間築堤建橋,帶頭“助施犀帶”,還動員弟婦史氏捐出“黃金錢數千助施”,與民為伍,巡視施工進度,監督施工開支。

惠州給蘇軾的記憶是美好的,蘇軾曾自題畫像:“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他在此所做的一切,或許是因為西湖之美讓他傾倒,更可能是此處的生活,此處的樸實民風,滋養了他的善與美。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譯:我問你:“嶺南的風土應該不是很好吧?”你卻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蘇軾在《定風坡》以詩讚友,何嘗不是也在表達自己的心聲。

如若蘇軾能得見今日的惠州,大抵仍會感嘆一聲:“此處即吾鄉”,然後擇一良居,依山臨湖而造,再細味泉澗之樂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