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後院的香椿樹


老家後院的香椿樹

老家後院的香椿樹

在老家香椿樹是不多見的,即使有也是種在房前屋後閒置的地方,可喜的是我家的後院就有一棵水桶般粗壯的香椿樹。它靠院牆而生,從地面向上六七米的地方,分作兩杈然後又向上生長。話說香椿是很親和的植物,不嫌貧瘠,也不需要精心管理,便能生長得鬱鬱蔥蔥。

雨前椿頭嫩無絲,雨後椿頭生木枝。每年三月底四月初,香椿樹的枝頭上,便會長出帶有茸毛的嫩芽。初生的椿芽葉梗粗短,綠如碧玉;葉片厚實,紫裡透紅,閃閃地泛著油光。滿樹的椿芽只有長到半指才可以採摘,這個時候的椿芽香味正濃,不老不嫩。香椿吃起來容易,採摘起來卻不輕鬆。因為香椿樹往往長得高大筆直,而香椿芽大多位於樹冠或枝頭,只能站在樹下用綁著鐮刀的竹竿往下勾。小時候,每到香椿可以採摘時節,我便瞄上了家裡的這棵香椿樹。但是,家裡人嚴禁我上樹採摘怕我受傷,我只好趁家裡人午休的時候偷偷爬上樹,為此還時常在樹上蹭破衣服、換來母親幾頓捱揍,但兒時的我依舊樂此不疲,喜歡爬樹掏鳥挖,摘香椿。

我記得當時我還問過爺爺:“我們把香椿樹的樹芽都採摘下來,樹不會死吧。”爺爺笑說:“傻孫子,你看咱家每年採摘椿芽的時候,總會留一些主杈的嫩芽,這樣既能讓你這個“小鬼頭”吃到椿芽也能讓樹長大。爺爺說不出什麼大道理,但是你只要記得以後你長大了,無論幹什麼都要記得,不要把以後的路堵死,這是做人做事的底線。

有關香椿,還有幾個傳說。據說,曹操當年把家鄉的香椿當作貢品送給了漢獻帝,漢獻帝甚是滿意,曹操由此更得賞識;再者就是,王莽當年追劉秀時,追到劉秀的老家荊州南陽郡蔡陽縣白水村的香椿樹林中,茂密的香椿樹林幫劉秀躲過一劫,劉秀稱帝后,封香椿為鎮宅之樹,大有先人房前屋後種香椿,我想爺爺也緣於此故吧,所以我家老院子有棵香椿樹。

中國人吃香椿歷史悠久,早在漢朝,香椿就和荔枝一起作為南北兩大貢品,進貢到宮廷。關於香椿的吃法比較有名的有兩種:一種是香椿芽炒雞蛋。將香椿洗淨切碎,下沸水稍焯,撈出切碎;雞蛋磕入碗內攪勻;油鍋燒熱,倒入雞蛋炒至成塊,投入香椿炒勻,加入精鹽,炒至雞蛋熟而入味,即可出鍋。另一種是香椿芽拌豆腐。挑幾簇鮮嫩的椿芽,切碎了,與切成小塊的豆腐拌在一起,倒上點醬油、香油,吃一口真是滿口清香。

後來,家裡翻新老屋的房子,沒辦法砍掉了這棵香椿樹,連同逝去的還有我的童年。往後的日子再想吃的話只能去集市購買,可總沒有老家那香椿芽香。如今,老家那香椿芽濃濃的香味不只是留在我的唇齒間,而是留在了我心裡。

“春醒香椿樹,一夜努新芽,風戀虯枝勤點色,燃亮簇簇小火把……”如今,爺爺教我的兒歌還回響在耳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