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第三位皇帝,經常暈眩,武皇后參與國政


蘇先生讀史|唐高宗李治:第三位皇帝,經常暈眩,武皇后參與國政


唐高宗李治(628年 -683年 ),唐朝第三位皇帝(649年-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其母為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

唐高宗即位之初,繼續執行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濟制度,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共同輔政。


蘇先生讀史|唐高宗李治:第三位皇帝,經常暈眩,武皇后參與國政


勤於政事,史稱“永徽之治”。

660年以後,高宗經常頭暈目眩,影響處理政務。武皇后乘機開始參與國家大事。

683年,唐高宗去世於貞觀殿,享年五十六歲,廟號高宗。


蘇先生讀史|唐高宗李治:第三位皇帝,經常暈眩,武皇后參與國政


唐太宗每次上朝,常令李治在旁邊,讓他觀看自己決斷各種政務,有時候讓他參加議事,唐太宗多次稱讚他的才能。

李治還是太子的時候,與大他四歲的太宗才人武氏私通;唐太宗駕崩後,武氏依唐後宮之例,入感業寺削髮為尼。

652年五月,武則天再次入宮,深知王皇后的心意,遂對王皇后卑躬屈膝,百依百順。王皇后不斷在高宗面前稱讚她,更加深了高宗對她的寵愛,為她提供了步步登高的階梯。王皇后、蕭淑妃都遭冷遇了。最後,高宗決心要廢王立武,改換皇后。


蘇先生讀史|唐高宗李治:第三位皇帝,經常暈眩,武皇后參與國政


655年十月,高宗不再考慮元老派的反對,下詔廢王皇后,十一月立武則天為後,皇后正式易人。長孫無忌、褚遂良又先後被貶官。

長孫無忌這棵大樹一倒,關隴集團許多元老派人物都受到株連。 高宗在政治上不再受人制約,一切都自作主張。


蘇先生讀史|唐高宗李治:第三位皇帝,經常暈眩,武皇后參與國政


665年十月,唐高宗率文武百官、扈從儀仗,武后率內外命婦,從東都出發,前往泰山封禪。車乘連綿數百里,隨行的還有突厥、于闐、波斯、天竺國、倭國、新羅、百濟、高句麗等國的使節和酋長。

674年,朝廷下詔尊皇帝為天皇,皇后武則天為天后。當時天后雖是掌握實權,但仍居於後臺。


蘇先生讀史|唐高宗李治:第三位皇帝,經常暈眩,武皇后參與國政


李治期朝政主要和武氏共同商議處理,但李治仍掌握實權。

李治有知人之明,他身邊諸多賢臣如:辛茂將、盧承慶、許圉師、杜正倫、薛元超、韋思謙、戴至、張文瓘、魏元忠等人大多是自己親自提拔,其中韋思謙曾受褚遂良打擊,杜正倫被唐太宗冷落。


蘇先生讀史|唐高宗李治:第三位皇帝,經常暈眩,武皇后參與國政


652年,編成《唐律疏議》,這是中國現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它全面體現了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風格和基本特徵,成為中華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對後世及當時周邊國家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蘇先生讀史|唐高宗李治:第三位皇帝,經常暈眩,武皇后參與國政


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裡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32年。


蘇先生讀史|唐高宗李治:第三位皇帝,經常暈眩,武皇后參與國政


李治另一個政績是重新建立科舉制度,並在他統治時期更多地通過科舉制起用官員。中舉和應試的人數開始迅速增多,科舉制的影響開始在最高一級官僚機構中表現出來。


蘇先生讀史|唐高宗李治:第三位皇帝,經常暈眩,武皇后參與國政


唐高宗時期,中國第一次與征服薩珊王國的阿拉伯人建立了聯繫。第四位哈里發奧斯曼派出的第一個阿拉伯使團在651年向唐王朝貢獻方物。


蘇先生讀史|唐高宗李治:第三位皇帝,經常暈眩,武皇后參與國政


蘇先生讀史|唐高宗李治:第三位皇帝,經常暈眩,武皇后參與國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